物理思维与法律思维之比较.doc
3页物理思维与法律思维之比较摘要:思维是人脑加工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心智活动过程,一般说来,它包括若干个环节,形成连贯的思维操作序列或程序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思维活动中操作的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遵循着某种格式,如同电脑解决问题时遵循软件规定的运算程序一般物理思维和法律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关键字:物理思维、法律思维、逻辑关系、处理方式思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和认知活动,是主体对所获信息的运算过程和处理机制马克思曾说“思维是人类精神世界盛开的美丽花朵” 就过程而言,思维包含有认知、思考、反应三步在思维这一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精神、意识等概念的演化而不断发生着内涵与外延的改变学界也经常将思维纳入哲学、法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加以探讨,并按照各自的学术语境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在本文中,着重比较 物理思维和法律思维物理思维、法律思维的定义物理思维,就是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
物理思维的主体是具有特殊生理和心理机制的人,物理思维的客体是客观物理事物法律思维是主体在对规范(法律)与事实的认识和构建过程中利用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等具体法律方法得出法律结果的思维过程法律思维的特征有四个方面,即法律思维的主体具有普遍性,法律思维是一个来回穿梭于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思维过程,法律思维是不断运用各种具体法律方法的思维过程,法律思维是法律结果指向性的思维过程两种思维方式的诉求物理思维是为了提高技巧是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升华,它是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发展理论的源泉如果说物理思维模式是某一知识领域内较具体的基本的思维能力,那么,物理思维技巧则是贯穿物理学各知识领域普遍适用的思维能力物理思维技巧又是指导思维活动的策略,是思维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中学物理常用到的思维技巧主要有:理想化、形象化、数模化、分选化归、比和类比法律思维是根据法律现有规定,通过推理判断、程序和自由论证,也即通过法律方法给双方一个解决问题的结论,注重的是对法律事务的处理法律思维作为法律人的思维,是法律共同体普遍具有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共同体有大致相通的法律思维,但具体到不同的法律职业者,也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比如立法者的法律思维是在立法过程中展开的,进行着各种利益诉求的平衡,在法的安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点,法律思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政治性;执法者的法律思维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展开,不但遵守法律,还依循着政策,而且思维多具有单维意志性;司法者的思维在司法过程中强调忠于事实和法律,客观中立;律师的法律思维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利益倾向性;法律教育与研究机构中的学者以传授研究法律为己任,用冷静、谦抑的视角打量着世间的纷扰纠葛,追求真理,思维具有学术性;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思维更多地具有自发性和利己性的特点两种思维的逻辑性物理思维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有了严密的逻辑性之后才可以开始理论的分析通过比较和归类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 纳 和演 绎 的 方 法 、 类 比 的 方 法 、 理 想 化 方 法 、 建 立 假 说 法 的 逻 辑 方 法 去 解 决物 理 问 题 法律思维同样强调逻辑,逻辑的分析是作出法律判断的基础,但法律 思维还要强调理性,这种理性主要表现为一是要谨慎对待情感等外在因素不为道德情理社会舆论等左右自己的判断法律判断是以事实与规则认定为中心的思维活动 因此法律思维首先是要服从于规则而不是情感是服从于法理而不是情理当然法律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是生活在由各种情感交织起来的社会关系之中尽管法律思维并不绝对地排斥情感因素 但对于情感的运用或捍卫都需要控制在法律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都需要约束在法律术语的承载之下二是程序性 程序公正既是法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 法律思维理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法律思维的程序性要求法律人在审视具体问题时 要在规定的程 序内进行思考和判断 而且也只有依据合法的程序进行思维活动才被认定为是有效的 反之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和主张 即使符合实体法的规定也将会被否决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法律思维程序性的意义在于排斥任意性避免感情化促进理性选择稳定法官的结论 从而提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两种思维方式的品质物理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体智力特征,主要包括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法律思维品质包括审慎和思辨审慎的智慧或性格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同情与超然同情,即置身事内;超然,即置身事外思辨,一般是指思考、反思以及辨识、辨别之意;也指哲学上运用纯概念、语词进行逻辑推理的活动参考文献:阎金铎、续佩君《物理能力测力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版,第 44 页季如生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中学生物理教学 1994 第 6 期李瑜青 张 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 》东方法学 2012 第 2期胡兴元《法律思维的本体解析》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9第 18 卷第 5 期杨 剑 《法律思维问题初探》 法制与社会 2012.07(下)阎金铎、田世坤、胡世平;《物理思维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版第 15 页李希兵《审慎与思辨:两种法律思维品质的比较》社科纵横201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