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_1.docx
5页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谭梦兰【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转折期,是十分关键的阶段新课改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研究结合三年级学情和新课改目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新课改;教学方法一、小学三年级学情经过小学一二年级对学校的适应,学生开始步入了小学的第二阶段——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是小学期间至关重要的转折期,标志着学生进入小学中年级阶段三年级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建立自信、纠正不良习惯的重要时期相比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内容、知识难度也提高了一定的高度与此同时,小学三年级的教学方法与一、二年级也有很大的区别二、新课改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目标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小学二年级至小学三年级是第一学段至第二学段的过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可能还停留在第一学段,还不能马上适应第二学段的学期要求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语文学习的衔接,并且应该熟悉小学三年级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新课改课程目标设计从原来单一的维度上升到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三维一体。
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学生遇到生字能主动去学习,初步具备识字的意愿和能力,并且会查字典和词典,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方面,要求能用普通話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够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联系上下文,能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概括文章大意;习作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善于观察周边世界,能将所感所想表达清楚,能发现习作中的明显错误,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语交际方面,是三年级开始才有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善于倾听,能清晰地表述所见所闻,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三、基于学情与目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一)边讲边问,讲问结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教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很少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很难满足现今社会对传道受业解惑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和发展智力教学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教师要边讲边问,讲问结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与他赞扬和肯定,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对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符合三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是教师确定一个中心问题,然后将学生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一般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按学习小组来安排座位,称为4人学习小组: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两个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对小组中的成员依次按1、2、3、4进行编号,小组中推选一名成员为组长,一般由组织能力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内开始进行有序讨论,从1号依次到4号依次发言,一轮发言后小组内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由组长对小组本次讨论进行总结并在全班发言发言形式也是多样,根据讨论内容而变化,可以是所有成员上台一起发言,也可以是大家推选一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通过这种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三)结合新媒体,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随着现今社会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科技工具已经普及到了教育领域新媒体教学工具层出不穷,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媒介。
融合新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师必须要掌握和熟悉的技能通过新媒体工具向学生传输知识,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吸收和掌握,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现今,主流的新媒体工具有以下这些:“微课”是现在一种流行的新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学习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比如,在识字环节,通过播放辨别形近字“辨、辫、辩、瓣”区别的“微课”,使学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突破了这个识字难点希沃白板是一款新型的教学平台,它有丰富的教学功能和模板比如,在学字环节,把学生写好的生字进行拍照上传到希沃白板,让全班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更好地提高了课堂师生的互动性APP“一起作业”软件是一款学习软件,学生可以用来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进行巩固在课前研学环节,利用APP“一起作业”软件,检测学生的朗读发音,为课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供了依据,让教师把准学情参考文献:[1]高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 小学),2010(9).[2]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3]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4]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5]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6]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7]陈艳丽.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学周刊,2012(12).[8]张洪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18.责任编辑 陈红兵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