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aspPI简介.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ths****59
  • 文档编号:45139784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3.3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第一章 PI 介绍介绍什么是什么是 PIPI 是 SAP 之前极力推广的中间件产品 XI,是 SAP 主推 NetWeaver 中的一个比较核心的产 品PI ,实际上是一种中间件技术,再细分就是 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的一种PI 的主要应用的主要应用1.SAP 与 Non SAP 的集成2. A2A(Application to Application)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集成3.同步和异步消息的交换4.跨组件业务处理管理(PMtarget=“_blank“>BPM)PI 的优势的优势1. 减少维护费用2. 强大的消息检测功能( 这个技术和 ALE/IDoc 一脉相承)3. 很好的灵活性(有点像 R/3 吧,增强无极限)4. 标准接口技术(XML 吧)5. 消除了点对点链接(消除是消除了,代价也不小吧,按流量收费的说)6. 完成了集中消息检测(强大的 R/3 消息管理,在 PI 中的应用)PI 架构介绍架构介绍SLD:最基本的,在一个公司中,可以有多个 SLD,用来分组不同种类,或者区域的应用系 统,包含了应用系统的各种组件。

      IR: 存储各种应用组件的接口信息,以及 mapping 信息等等,定义接口的结构啊,数据之 间的转换规则啊,反正要定义某个接口,这是第一步 ID: 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定义一些场景,然后定义通讯通道,通讯方式等等 IS: 真正和外部系统交互的部分啦,里面可以有不同的适配器连接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 真正的数据格式转换,根据 ID 设置的通道发送到外部系统(接收同理) IM: 这个可不是聊天工具,这个是监控工具,用来监控 XI 的一举一动PI 的工作流程:的工作流程:1.系统 A 消息发出,不要去关心是怎么发出来的,RFC,Idoc,File 等等 2.到达 XI,IS 中,赶紧找下家,不然就迷路啦,于是根据 ID 的设置,找到收货方 3.然后确定接口的类型,这样就知道了数据结构等等信息 4.IS 做消息分发我也不知道,反正是黑盒,不管他 5.数据转换或者结构转化 6.到达技术层,找到物理地址 7.发送到适配器,该去哪去哪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主要配置,开发工具认识主要配置,开发工具Rep 你看,神马 IR,ID,SLD,IM 都在了,rep 强大吧其实就是放个链接,神马也不是! 在介绍这些工具之前,先提醒一下,本人使用 Win 7 + IE9,JAVA 6, 不能启动 IR 或者 ID, 解决方法是卸载 JAVA6, 安装 J2sdk 1.4.2, 一切 OK。

      IR 如下图:ID 如下图:SLD 如下图:IM 如下图:事物代码:SXMB_ADMIN第三章第三章 深入一点的深入一点的 SLDSLD 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Landscape在这个部分中,还包含技术系统,系统架构,以及业务系统 技术系统技术系统说白了就是你们公司安装了那些系统,典型的比如 ECC,CRM,SCM,APO,或者一些第三 方(SAP 之外的)的应用,比如数据库,MES 之类的在技术系统中,支持五大类型:WAS ABAP、WAS JAVA、Standalone JAVA、Third-Party、XI 这五大类型的应用,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公司内的大部分应用,NB 吧,为了加深记忆,上 个图:系统架构系统架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可以这样去理解,即系统架构包含了一些应用,服务,分布式的 组件等等的组合,连接这里貌似很少使用,不过还是简单列下系统架构的类型: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业务系统都是逻辑系统,和技术系统关联,用来定义 XI 中的收发系统,这个才是在 XI 中经 常用到的业务系统的类型和技术系统差不多,不再多说,直接上图:Software Catalog定义安装的产品的名称,组件等信息,不多介绍。

      Development主要是定义命名规范,也不多介绍第五章第五章 Demo我们首先来定义场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你清楚的知道咱们要干什么我们这个例子 的场景非常简单,在 XI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层,从一个文件夹发送一个文件到达另外一个文件夹,其中不涉及其他技术第一步,先定义两个文件夹,一个作为发送方,一个作为第一步,先定义两个文件夹,一个作为发送方,一个作为接收方接收方第二步,定义第二步,定义 product第三步,定义第三步,定义 software 组件组件第四步,定义技术系统第四步,定义技术系统 创建发送方的技术系统创建发送方的技术系统同上面一样,创建接收方的技术系统,最终结果如下:同上面一样,创建接收方的技术系统,最终结果如下:第五步,定义业务系统第五步,定义业务系统 创建发送方的业务系统创建发送方的业务系统同上,定义接收方,结果如下同上,定义接收方,结果如下第六步第六步 在在 IR 中导入我们在中导入我们在 SLD 中定义的中定义的 software 组件组件导入之后创建命名规范导入之后创建命名规范可以看到,在该命名规范下会产生以下四个东东:创建数据类型:创建数据类型:发送结构:发送结构:接受结构:接受结构:创建消息类型:创建消息类型:创建消息接口:创建消息接口:创建消息的映射关系:创建消息的映射关系:创建接口的映射关系:创建接口的映射关系:第七步:定义第七步:定义 ID 创建场景:创建场景:创建业务服务创建业务服务 –– Business Service, 并指定发送和接收方并指定发送和接收方创建通道创建通道,指定指定 adapter,定义发送路径定义发送路径:创建发送方协议创建发送方协议 –– sender agreement创建接收方决定方法创建接收方决定方法 –– receiver determination创建接口决定方法创建接口决定方法 –– interface determination创建接收方协议创建接收方协议 –– receiver agreement测试配置:测试配置:激活所有更改:激活所有更改:第八步:第八步: 测试该接口测试该接口 创建文件 input.xml,并将文件放到发送文件夹下,文件内容: 1. 2. 3.first line 4.second line 5.20111215 6.first linesecond line20111215启动接口发送文件,监控接口启动接口发送文件,监控接口检查接收方文件夹检查接收方文件夹second linefirst line2011/12/15遇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1.权限:请注意文件要放到adm 用户有权限的目录下 2.发送方交流通道不通:重新启动 File adapter, 方法:进入 VM,重新启动第六章第六章 复习前章的例子复习前章的例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主要的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SLD 的配置的配置 这个部分其实非常简单,定义好 product,component,技术系统,业务系统就 ok,没有什 么高深的东西,当然这是从技术角度来讲。

      但是大家要明白,这部分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 础,如果对于一个企业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应用组件,如何组织是个大问题,也是体现功力 的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IR 的配置的配置 这个部分主要是接口内容的配置,东西比较多,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首先,需要一个命名空间,让我们来组织要做的接口,这个需要从 SLD 中导入我们自己定 义的东西 然后,需要定义接口对象,这里面包含的东西也不少,基础是数据类型(DT) ,然后是 消息类型(MT) ,MT 引用 DT;然后是消息接口(MI) ,MI 引用 MT;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 接口对象的定义完毕接下来,需要定义映射对象,这里面东西少些,比较好记,顺序要搞清楚先定义消息映 射(MM) ,即字段的映射,转换之类的;然后定义接口的映射(IM) ,IM 会引用 MM当以上对象都定义好之后,对于一些简单的接口,工作算完成,记得在做好之后要激活所 有的配置对象第三部分:第三部分:ID 的配置的配置 ID 的配置应该是最复杂的,继续我们的梳理: 首先,定义场景,这里面分有 party 的和没有 party 的,一般在企业内部,不需要 party, 企业间,需要 party。

      接下来,就是创建业务服务或者分配业务系统(SLD 中创建) ,在我们上面的例子中使用 的是业务服务业务服务中会引用 MI(不记得了,在 IR 中定义的)接下来,在业务服务或者业务系统下面创建传输通道(communication Channel,后面称 CC) ,可以说是 ID 的核心配置,这里面需要选择 adapter 的类型,决定了该接口以何种方 式传输接下来,通道好了,那发送方该如何发送呢,于是需要定义发送方协议,sender agreement,会引用 MI 以及 CC接下来,发送方的协议好了,该发给哪里接受呢?于是需要定义接收方决定方法, receiver determination接下来,接收方已经决定好了,从哪里发送呢,于是需要定义接口决定方法,即 interface determination再接下来,知道发到哪里,也知道通过哪个接口发,那么接收方是否接受呢,于是需要定 义接收方协议好啦,到这里 ID 配置结束,东西多了些,不过很有顺序,非常容易理解记忆 第四部分:监控第四部分:监控 这里不多说,反正就那么几个工具,大概写下: ABAP 端监控:SXMB_ADMIN 通道监控:http://host:50000/mdt/channelmonitorservlet Java 端监控: http://hots:50000/rwb/index.jsp。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