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凯投奔吴长庆.doc
6页袁世凯投奔吴长庆据说李鸿章初见袁世凯是袁宝恒在天津海关道任职时,当时的李鸿章是手握重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见袁世凯聪明伶俐,要给他工作干但袁宝恒还是希望袁世凯走科举之路,老爷子还不死心,便婉拒道:侄儿年龄尚小,并无才学,恐怕成事不足等等 李鸿章何等人!一生阅人无数,从老师曾国藩那里学会了相面术,连连说道:“你真看不起你侄儿?我看他将来功名事业,在你百倍以上呢!” 袁世凯听罢,便留意起看相的,算卦的,那时人相信这 看到这,我忽然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是也被人看了面相后,得出“治事能臣,乱世奸雄”的结论 听说陈州府城隍庙前有位相面老汉,号称“惊神算”,这位相面先生端详袁世凯许久,极其严肃的口吻说道:“公子天庭广阔,出生富贵,少年英发,出人头地,中年位列公卿,五十微有挫折,可以退为进,祸为福倚,此后七年大运,贵不可言 袁世凯走后,算命先生望着他的背影,悄悄自言自语:“此子不同凡人,日后必为乱世之枭雄 这些事只当听听而已,江湖传闻,如果这位算命先生真给袁世凯算过命,那也是糊弄他的钱而已,以后发生的事,那能是算出来的,那时又没有超级计算机,更不能提供大数据 1878年,袁宝恒于开封任上病逝,袁世凯只好又回到项城老家。
现在看来,老家还得留套房子,遇到不顺,可以回老家散散心 来得早不如来的巧,袁家这年分家,放在现在这也是大事袁世凯以袁宝庆唯一的儿子(养子)分得一份丰厚的家产,按那时的经济水平,估计土地是大头,房屋,店铺,也就是门面房若干间,还有就是金银细软等等 分了家,自立门户了,以后何去何从? 袁世凯头脑清醒,反复算计,河南人这方面还是精明,科举咱不是那块料,还得另寻他路 1881年5月,二十二岁的袁世凯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 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其实也就一两步,老天给的机遇也不过两三次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是自我安慰式的瞎扯,世上多少人怀才不遇 成功的人,未必是最有才的,但一定是牢牢把握住机遇的人成功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才是至理名言啊! 袁世凯两个选择: 一是去天津投奔欣赏他的李鸿章,手里拿着有分量的推荐信,堂叔袁宝龄此时也在李鸿章的手下,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二是去山东登州(现在的蓬莱)投奔养父袁宝庆的拜把兄弟、庆军统领吴长庆 看看,我们这位仁兄,道路是多么光明,妥妥的当官之路,大清多少埋头苦读书的学子,期盼着通过科举“学而优则仕”呢! 去李鸿章那,李大人手下名士如云,去了也未必重用,更别提出头之路。
这就对了,从后来李鸿章甲午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声名一片狼藉,袁世凯如果在其手下,今后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前途也不好预料...... 去吴长庆处,地方小,当然吴长庆的名气和地位那不能与李鸿章相比,但有父辈的交情,说不定今后有出人投地的机会 吴长庆与养父那是生死之交,养父的后事都是吴长庆亲自料理,可见关系之铁,袁世凯也懂得“拼爹”呀! 说起吴长庆,那也是李鸿章手下淮系的一员大将,现统帅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现蓬莱),督办山东防务,按照淮军的正常编制,六个营3000余人,妥妥的旅长也 吴长庆见故人之子投奔,格外高兴常言道“上阵父子兵”,中国军中历来讲究这一信条,那就去庆军营务处任会办,估计就一军营后勤助理员,累不着,还有油水 从后来袁世凯的个人发展来看,这个选择那是相当正确 大清末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下局势变换不定...... “乱世出英雄”,怎么成为英雄?以军功起家呀!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袁世凯投奔的吴长庆,都是以军功起家 1882年8月,当时的藩属国朝鲜突发“壬午兵变”,清廷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派庆军入朝弹压,袁世凯也随同进入朝鲜 历史上中国援朝有历史记载的如下: 第一次: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636年),派遣刘仁轨率军以宗主国身份教训蛮横的倭寇,尽点国际义务,事情不算太大,历史没有过多记载,年深日久国人自己都淡忘了。
第二次: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五万倭寇在釜山登陆,横扫朝鲜半岛明朝派出陆上名将李如松,海上名将邓子龙,历时7年,将日酋打回老巢,“甲级战犯”丰臣秀吉病死为纪念这些牺牲在异国的“国际主义”战士,朝鲜修建了大报坛,以表对华夏的感激之情,并提醒后世永远不忘报恩 第三次: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国出兵平叛,日本也借故出兵,甲午海战清廷北洋水师战败,第三次援朝中国以完败告终我们的主人公袁世凯不幸参与 第四次:1950年,志愿军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战线固定在三八线上,十八万中华儿女牺牲在朝鲜,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 各位看官,看清楚了,历史上的四次援朝,三次都有日本、日本、日本,重要的事说三遍 当今,美国、日本又想插手台湾我们中国内部的事物,当然也想染指朝鲜半岛,天下仍不太平 袁世凯在朝鲜,一次随同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下船探查士兵登陆处,中途因退潮,船搁浅了,二人只好光脚在砂石滩走了数里,等到登岸,袁世凯两脚已破裂 丁汝昌见后,半开玩笑说“纨绔少年,亦能若是耶?”什么意思?就是你一出生富贵的青年,能做到这样,不错啊!这是夸奖还是讽刺? 清军的军纪散漫,出了国也不收敛,常去扰民,为顾国际影响,吴长庆叫来袁世凯:小袁,授权你去整顿军纪,别给本大帅在国外丢人现眼。
袁世凯得了权力,大行霹雳手段:营中犯令者,斩! 袁世凯最痛恨吸食鸦片,抓到者,斩! 袁世凯就连跟随吴长庆多年的武弁,也有被杀的 这又让我想起三国中的曹操,担任济南相对贪赃枉法,大力饬整 ,十县县令一次“奏免其八”于是“奸宄逃窜,邵界肃然”(出处《魏书》本传)此为曹操任济南相一大政绩二人多么相似 袁世凯帮助朝鲜国王训练了一支5000人的德式新军,令朝鲜上下大为慑服,这位仁兄展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帮办军务时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器重,清廷奖叙五品同知衔,就是知府的副职,府级官员,现在的地级官员,业务是处理盐务、征粮、治安、水利防备等事物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