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米书院初一语文培优教案.doc
7页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依米书院个性化授课教案、年级初一科目课时2形式教师鲁静时间 年 月 日 段课题 考点教学内容 诗歌鉴赏类答题技巧鉴赏人物形象类的解题方法与答题步骤解题方法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出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概括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鉴赏景物形象类解题方法与答题步骤1、鉴赏意象类的解题方法(1)了解意象通常指自然物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但意象有时也指诗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铺陈的生活情境、咏叹的社会现状2)要善于抓取作品中与意象有关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3)要善于捕捉诗中抒情、议论句和诗下注释中的隐含信息2、鉴赏意境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鉴赏诗歌的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鉴赏诗歌的意境,常见的答题步骤是:(1)描绘画面景象;(2)概括意境特点;(3)分析诗人情感。
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与答题步骤: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2、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赏析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1)点出该字,并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意义;(2)展开联想,结合全诗分析该字在诗中描写的景象;(3)点出该字渲染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4)读懂题干,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赏析诗眼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与步骤1、诗眼指诗中最精炼,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诗眼,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2、赏析诗眼,常见的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或该词)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该词)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或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类题目的解题方法(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点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而定)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用典抒情(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 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移步换景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 远近 俯仰动静 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4)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比拟:拟人 ,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双关:趣味 含蓄委婉 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互文:言简意赅 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阿鲁威作反复:强调突出 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叠词:营造氛围 音韵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 照应诗题等) 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线索 过渡 铺垫 伏笔 以景起句 以景结句 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议论收尾 问句收束(6)其他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对比衬托: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渲染/烘托细节描写象征/托物言志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答题思维流程】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是从什么角度设题是抒情方式,还是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赠友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⑦生活哲理的阐释 ⑧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⑨爱情婚姻 ⑩宫怨类(主要抒发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长夜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答题思路流程】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答题句式一般为:这首诗描写了……,抒发了……的情感相关链接】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尽管对诗歌中的意象不应做机械理解,但的确有些意象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具有某种含意的文化符号熟知常见意象及其含意,对鉴赏古代诗歌将大有裨益一) 植物的象征意义莲花:圣洁高雅、爱情友情、美妙女子(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荷花、芙蕖、莲花、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草芙蓉、芙蓉、水芙蓉、 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等)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离散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木叶:惆怅落寞的心境梅花:高洁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兰花:高洁,高雅,美好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竹:正直向上,有气节,虚心竹林:闲趣,隐逸牡丹:富贵,美好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 枯藤:萧瑟,荒凉梅子:成熟,少女怀春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表现荒凉、偏僻,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松柏:高洁,坚贞,富有生命力黄叶:新陈代谢,美人迟暮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禾黍: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