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析版高考历史个微专题.doc
12页微专题10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专题剖析】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2.表现: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作物传播到欧洲,后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3.玉米的传播(1)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2)明朝时期,由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种植已经遍布全国4.马铃薯和甘薯:16世纪末,马铃薯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和甘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5.番茄的传播(1)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被当作食用品栽培2)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蔬菜在农场种植6.辣椒的传播(1)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2)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中国的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传入美洲的欧亚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的影响最大2.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3.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4.传入美洲的欧亚畜禽有牛、驴、骡、马、猪、羊和鸡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800年前后,世界人口已经突破9亿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比如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高考真题】1.(202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
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6分)(2)资本主义的发展掩盖不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4分)【答案】(10分)(1)作物:麦、水稻表现: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2)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解析】(1)第一小问作物,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把麦、水稻带到美洲,成为美洲的第一、二大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即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即商品市场扩大;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得出提供了资金来源;据材料二“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得出扩大了海外市场;据材料二“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得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结合所学得出牟取暴利;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得出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由材料“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得出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材料“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材料“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大豆为备荒物资2)由材料“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材料“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由材料“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得出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高考模拟】1.(2022·安徽省合肥市一模·18)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物种交换的特点是( )A.美洲主导 B.时间漫长 C.内容丰富 D.利弊共存【答案】C【解析】由材料“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美洲的物种交换包含家禽家畜、农业作物、水果蔬菜等多种品类,说明内容丰富,故选C项;物种交换是各大洲之间物品的平等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时间信息,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物种交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利弊共存”不符合物种交换的特点,排除D项。
2.(2022·福建省莆田市二模·13)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瓷器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表明( )A.英国奉行贸易自由主义 B.全球商品大流动呈加速态势C.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D.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1630—1680年间……茶、咖啡、巧克力、瓷器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可知,贵族的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说明东方和美洲的产品大量涌入欧洲,故选B项;据所学,这一时期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排除A项;据所学,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是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是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2022·广东省韶关一模·13)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胡椒价格由16世纪前售价昂贵到17世纪后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商业革命后市场发生转变,故选B项;胡椒价格的变化不能说明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只能说明市场发生变化,排除A项;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排除D项。
4.(2022·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联考·18) 16世纪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写道:如果你想到东方去寻找,遍地的黄金,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