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水名词解释要点.docx
14页含水率油井日产水量q与日产液量q之比叫含水率f),亦叫含水百分数,可用下式计算;w L wf = qw X 100%wqL含水上升率每采出 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叫含水上升率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 标含水上升率越小,油田开发效果越好可按下式计算:I 二纹WX100%NW AR式中:Inw—含水上升率,%;A f—阶段末、初含水率之差;wAR—阶段末、初采出程度之差存水率 未采出的累积注水量与累积注水量之比叫存水率它是衡量注入水利用率的指标,存 水率越高,注入水的利用率越高计算公式为:Wi - Wp “力W = x 100%f Wi式中: W —存水率, %;Wi—累积注水量,m3;W —累积产水量, m3p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 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时,由于油层性质存在层间、平面、层内三大差异,导致 注入水在各油层各方向不均匀推进,使油水关系复杂化,影响油田开发效果,这就是所说 的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及层内矛盾解决三大矛盾的关键是 认识油水运动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采取不均匀开采,接替稳产,以及不断进行调整挖 潜等方法,使各类油层充分发挥作用层间矛盾 指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由于各油层岩性、物性和储层流体性质不同,造成各油层在吸 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出油状况、水淹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相互制约和 干扰,影响各油层、尤其是中低渗透率油层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说的层间矛盾。
层间矛盾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大庆油田在开发实践中创造的分层开采技 术、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层系及注采系统调整等,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方法平面矛盾 由于油层性质在平面上的差异,引起注水后同一油层的各井之间地层压力有高有低, 见水时间有早有晚,含水上升速度有快有慢,因而相互制约和干扰,影响油井生产能力的 发挥,这就是平面矛盾解决平面矛盾除采用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外,打加密调整井进行注采系统调整,采取堵 水、压裂等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层内矛盾指同一油层在纵向上性质的差异,造成注入水在油层内垂向上的不均匀分布和推进, 影响油层水洗厚度和驱油效率的提高解决层内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各种化学剂进行堵水和压裂改造等措施,调整吸水 剖面和产出剖面,增加水洗厚度,提高驱油效率油井见效类型 指油井对注水受效不同表现所划分的种类,一般可分为5 种类型: 过猛型:注水后不久,油井的压力、产量猛升,油井很快见水; 明显型:注水后不长时间,油井的压力、产量明显上升; 平稳型:注水后不长时间,油井的压力、产量由下降转为稳定; 微弱型:注水后较长时间,油井的压力、产量缓慢下降; 无效型:注水后很长时间,油井的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加强层与限制层 配产时要求提高产量和采油速度的层叫加强层加强层一般为未见水或低含水的中低 渗透率油层配产时要求控制产量和采油速度的层叫限制层限制层主要为高渗透率的主力油层及 含水较高的层表外储层指油田开发初期未计算在储量之内的小于0.4 米的薄油层及油浸、油斑的差油层经 注水和加密井网后,具有一定产油能力,是挖潜的重要对象间歇注水 一段时间注水,一段时间停注,这种注水方法叫间歇注水这是控制油井含水上升的 有效措施之一周期注水 定期注水叫周期注水也是控制含水上升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注低采”与”低注高采” 指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不同性质油层的搭配关系如注水井中的油层渗透率高,采油 井中相应的油层渗透率低,这种搭配关系叫“高注低采”;相反则称为“低注高采”一般 来说,“高注低采”比“低注高采”的开发效果好,因此在确定注采井别时,应选择油层厚 度大、渗透率高的井做注水井调剖 调剖是调整吸水剖面和调整产液剖面的简称,是指采用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压 裂、分层堵水等工艺措施,调整注水井各油层的注水量,调整采油井各油层的压力、产液 量,以缓解层间矛盾,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调驱 通过注入强度大的药剂封堵大孔道和水驱主要通道,再注入粘度大、浓度相对小的弱 凝胶,以降低油水粘度比,从而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这种以改善平面注水 效果为主的化学工艺技术,称为调驱。
油藏精细描述 指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搞清剩余油分布,挖掘油层潜力,提 高最终采收率,对油藏构造、断层、沉积相、非均质性、空间结构、渗流特征等做到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和描述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求做到:构造等高线要精细到小于或等 于 5 米;要划分出断距小于或等于 5 米、长度小于 100 米的断层;要划分出小于 0.2 米的 夹层;沉积相要细分到四级相和五级相;要确定出渗流和水淹特征相同的流动单元;要搞 清储层空间结构和渗流特征变化;建立精细的预测模型,最后确定出剩余油的分布等水侵速度与水侵系数水侵速度指边水或底水单位时间的入侵量 水侵系数指单位时间单位压降下,边水或底水侵入量它们均是表示边水或底水活跃程度和能量大小的指标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区域的 大小、水源补充状况、供水露头与油层的高差、油层连通好坏、渗透率高低和油水粘度比 大小等试注 指注水井洗井合格后所进行的试探性注水试注目的是测吸水指示曲线,了解油层的 吸水能力,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为全井及层段配水提供依据试注合格后即可进行配水 正式投注;不合格,则要进行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以提高油层的吸水能力吸水指示曲线 注水压力与注水量的关系曲线称吸水指示曲线。
测试时,注水压力应缓慢上升,每个 测试点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必须稳定,测试点不应少于4 个(图??)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吸水指数单位:立方米/ (日•兆帕)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井流压-注水井静压注水强度注水井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叫注水强度单位:立方米/ (日•米)注水强度=日注水量有效厚度排液 注水井在正式注水前,要进行短期放大生产压差采油,叫排液排液的目的是清除井 内及井底周围油层内的脏物,降低井底周围的地层压力,采出注水井周围的油气和减少储 量损失,为注好水创造有利条件正注与反注 从油管往井内注水叫正注;从套管往井内注水叫反注在油田注水中一般采取正注合注 从油管和套管同时往井内注水叫合注笼统注水在注水井上不分层段,在相同压力下的注水方式叫笼统注水分层注水 在注水井上对不同性质的油层区别对待,应用封隔器、配水器为主组成分层配水管柱, 用不同压力定量注水的方式叫分层注水配水根据周围有关油井对注水量的要求,注水井按不同层段的油层性质分配注水量,简称 配水,亦叫配注一般要求高渗透率油层适当控制注水,低渗透率层加强注水,以减缓层 间矛盾,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分层测试 在分层注水井内,采用测试工具和流量计定期测试分层吸水量的方法叫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的目的是了解油层或层段的吸水能力;鉴定分层配水方案的准确性;检查封 隔器是否密封;配水器是否正常;检查井下作业施工质量等按照测试工具的不同主要分为投球测试和井下流量计测试两大类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指整个油田开发过程按产量、含水、开发特点等变化情况划分的不同开发阶段按含 水变化可分为无水采油阶段、低含水采油阶段、中含水采油阶段、高含水采油阶段;按开 发方法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按产量变化可分为产量上升阶段、高产稳 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低产收尾阶段无水采油阶段 从油田全面投产至综合含水2%叫无水采油阶段这个阶段的油田开发特点是:大部分 油井未见水,地层压力较高,油井生产能力旺盛,油田产量稳定上升低含水采油阶段从无水采油阶段结束,至综合含水 40%以前叫低含水采油阶段这个阶段注水全面见 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地层压力较高,见水层相对集中,工艺措施效果明显,含水 上升速度较慢,油田产量达到最高水平中含水采油阶段从低含水采油阶段结束,至综合含水 80%叫中含水阶段这个阶段大多数油井多层见 水,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开采,经过各种增产措施及调整措施,中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发挥 作用,油田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高含水采油阶段综合含水达到 80%以后为高含水采油阶段这个阶段大多数油井进入高含水采油,大 部分油层水淹,剩余油分布零散,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各种措施难以持续稳产,产量迅速 递减,至油田开发末期,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降至最低水平,但下降缓慢六分四清” “六分四清”是调整层间矛盾,实现油田高产稳产的基本措施, “六分”指分层采油、分层注水、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改造四清”指分层采油量清、分层注水量清、分层压力清、分层出水清注采比 注入水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称为注采比qR = /-IP 「B (1 - f )丄 f ]t p pow式中:q —注水量,104m3 ;jqt一产液量,10切3;Bo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of—综合含水,%;wp —地面原油密度,t/m3;op —地面产水密度, t/m3;w对于低于饱和压力的油藏,在计算时应考虑采出气体的体积注采比可按月、季、年、累积计算,分别称为月注采比、季注采比、年注采比、累积 注采比地下亏空体积 指油田(或区块)累积采出地下体积与累积注水地下体积之差称为地下亏空体积BNV = (W + p) qk P p jo式中: V —地下亏空体积, 104m3;kWp—累计产水量,,B—地层原油体积系数;oN —累计产油量, 104t;pp —地面原油密度, t/m3;oq —注水量, 104m3;j水驱指数 油田或区块注入水地下存水量与累积产油量地下体积之比称为水驱指数。
W - WR = i pRwo N BP opo式中:R —水驱指数;woWi一累计注水量,104m3;Wp一累计产水量,10的3;N —累计产油量, 104t;pB—地层原油体积系数;op —地面原油密度, t/m3;o注水波及体积系数 注水波及体积系数又称扫油体积系数,是指存水量(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水量之差) 地下体积与油层有效孔隙体积之比,即油层水淹部分的平均驱油效率是反映驱油效率大 小的一个指标水驱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 它是油田综合含水随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以综合含水为纵座标,采出程度为横座标, 如图所示水驱油田 fw 与 R 有如下关系:=7.5(R - E ) +1.69R式中:f—综合含水,%;wR—采出程度,%;E ——原油采油率, %R 利用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可预测综合含水和含水上升率;预测最终采收率 分析含水变化特征综合开采曲线综合开采曲线是反映生产状况随时间变化的图幅,纵坐标为生产指标(主要包括总井 数、开井数、平均地层压力、产油量、综合含水、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液量、累积注水量 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等)横坐标为时间,一般每月一个点,也可以一季度或一年一个点。
综合开采曲线能反映出油田开采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用来了解注采平衡状况、 油井利用率、油层含水及产能变化,检查各种增产措施及油田开发效果驱替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又称水驱规律曲线,用来预测油田稳产年限、水驱采收率当油田含水 达50%〜60%以后,曲线出现直线段,若油田不采取重大措施,其斜率为一常数连通储量、不连通储量及损失储量 注水开发油田中,把注水井和采油井互相连通的储层中的地质储量称为连通储量(图 中 A 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