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沧浪亭介绍.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2397607
  • 上传时间:2018-12-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7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沧 浪 亭,简介,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的花园宋朝诗人苏舜钦在水旁筑亭,取渔父“沧浪之水”词,名沧浪亭元代改为大云庵,明时又复建,清又两次重建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园内建筑以假山为中心,山上古木参天,林中有沧浪亭,其他如面水轩、观鱼处、明道堂、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等建在山的四周,高低起伏,颇有山林气象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2000年11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局,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 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 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 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创 建,开始建沧浪亭的人,是北宋诗人苏舜钦。

      他的两句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很能表达出这座以亭为主体的小园林的精妙之处建亭到如今已有千年之久,现在园内的轩廊厅室,多是清康熙年间重修和增建的 舜钦字子美,跟范仲淹、欧阳修等大文学家、名臣同时他27岁中进士,赶上“庆历新政”的改革,被范仲淹等赏识,推荐做了“集贤校理”,经管向皇帝进奏的事务但革新措施召致守旧派官僚的抵制,苏舜钦被政敌攻击为“毁谤朝廷,行为不轨”,关入监牢后又受到贬谪,被斥出京城陷害他的人向主子报喜道:“已经为您老一网打尽了!”以后,“一网打尽”变为一句成语 受到罢官处分的苏舜钦来到苏州,寄情山水,安于冲旷一天在城外遇到一片三面有水、草树丛生的荒地,据说这里原是王公的废园他喜欢这地方,买了下来,建造成一个小园,并且为园子和亭子取了同一个名字:沧浪亭传说,相传孔子游历诸侯国时,由河南邓县入楚,路过沧浪洲,坐在洲边石崖上休息,听到孩子们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对他的随行弟子们说:“你们听着,水清了可以用来洗我们的衣服;水混了,可以洗我们的脚不管是清水还是混水,都有适合自己的用途啊!”后来,人们便在孔子坐过的石崖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沧浪亭”,并在亭下崖壁上凿了斗大的四个字:“孺子歌处”。

      这四个字用朱砂镶嵌,鲜红夺目,几里之外都能清晰地看见朱砂的反光 为了纪念孔子曾经在沧浪洲听孺子歌,历代文人都曾在沧浪亭下的石崖上刻写摩崖从沧浪亭下仰望,山边崖壁和岩上碑刻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有秦篆、魏隶、唐楷沧浪”二字为秦篆石碣,直立于沧浪亭遗址之后,在右边的最高石崖上刻有真书,沧浪亭前有“孺子歌处”、“沧浪适情”、“碧玉”、“元览”等石刻摩崖,亭子左边的“拱桥”二字高一米多,向南遥对武当山碧玉一般的汉江河水和积淀着厚厚文化底蕴的沧浪亭,构成了一幅悠远流长的人文美景,这就是古均州八大景之一的“沧浪绿水”漏 窗,复廊上的108漏窗是 沧浪亭的点睛之作 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窗窗不同,它 疏可走马,却不脱 脱空空,称得上大 手笔从漏窗里看风景,漏窗与风景,风景与漏窗漏窗的花纹宜疏不宜密,密了气紧,也就不舒展当然也不能漏得像漏斗,一览无余漏是让被阻隔的风景能够漏进来,是渗透 漏窗的花纹宜疏不宜密密了气紧,隔窗的风景就漏不进来疏了也不行,就像漏斗,一览无余,失去了探景的隐秘乐趣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春夏秋冬四季漏窗 春,夏,秋,冬,沧浪亭,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沧浪亭诗,水围墙 月漏窗 折复廊 曲水流觞 花雕梁 石刻像 明道堂 墨润水乡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翠色浓重无处扛 渗透窗 苍莽 老树霜 绿枫杨 观鱼塘 树色天光 诗画舫 莫回望 泪千行 碧波荡漾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日光穿林竹杆黄 在水一方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人生苦短似又长 伊人发苍 水围墙 月漏窗 折复廊 曲水流觞 诗画舫 莫回望 泪千行 碧波荡漾 竹杆黄 在水一方 似又长 伊人发苍,沧浪胜迹坊,“沧浪胜迹”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面水轩,临水建筑名“面水轩”,四面厅形式,落地长窗为墙取唐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而名窗下波光荡漾,游鱼戏水,景色宜人观鱼处,“观鱼处”是一座取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之意而名,突出河面且三面临水的方亭在亭中凭栏而坐,园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景,闲雅超脱,令人陶醉沧浪亭,沧浪亭立于园土山东部,高踞丘巅,飞檐凌空,取《孟子》和《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而名,当年园主苏舜钦常于此会友吟诗。

      明道堂,明道堂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面阔三间,为文人讲学之所,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示出庄严静穆的气氛瑶华境界,“瑶华境界”座落在“明道堂”南,庭院相隔,轩三间,素雅质朴,“瑶华”,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香味浓郁,见之则长寿轩南窗外丛竹掩映,轩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园主会客之所看山楼,“印心石屋”上方筑楼,名“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翠玲珑,翠竹丛中的“翠玲珑”,由三间贯通相连的建筑组成取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意而名前后遍植翠竹,有20余种室内家具雕有竹节图案,与景相符此处以竹造景,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咏诗作画之地仰止亭,园西走廊设半亭“仰止亭”,意为道德高尚令人仰慕的亭子取《诗经·车辖》中:“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句意而名亭正中壁间嵌有明代画家文征明画像,南侧廊墙亦嵌有苏州历史上有关的名宦士人业迹,以纪念和讴歌对历史作出贡献的人五百名贤祠,“五百名贤词”是沧浪亭主建筑与主要人文景观之一,位于园西北,东面与“明道堂”一廊相隔祠面阔五间,座北朝南,中间三间东西北三面墙上嵌有从春秋至清代2500余年间苏州地区的乡贤名宦594人的碑刻画像,正中悬挂“作之师”三字匾额。

      这些乡贤名宦的高尚品格和所作的贡献将作人师表五百名贤祠,清香馆,“清香馆”是品赏桂花佳外,取李商品粮隐“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而名与“五百名贤祠”一墙之隔,南北而筑,面阔五间,为园中大型建筑之一馆南庭院呈半圆形,与别处不同,粉墙饰以花窗,院中桂树数株秋天丹桂吐芯,清香满溢馆内陈列根雕家具,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形象生动御碑亭,“御碑亭”位于西部长廊,亭正中立康熙皇帝御诗碑,诗碑两边置楹联,碑故此而名诗、联均系康熙南巡时(公元1719年)书赠江苏巡抚吴存礼,诗云:“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年穷黎困,勉而勤箴官吏贤”,联曰:“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吴存礼得诗联,镌石立碑,宣扬皇上德意沿河复廊,复廊的“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山重水复的“复”,“复”的不繁琐,也不做作沧浪漏窗,漏窗不仅是传统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造景元素,而其多样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也在中国纹样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众多园林中以沧浪亭的漏窗最具特色,其纹样达一百多式且不重复 复廊上的漏窗,窗窗不同,刻意不能说不刻意,但没有习气它疏可走马,却不脱脱空空,称得上大手笔从漏窗里看风景,漏窗与风景,风景与漏窗,互为细节。

      漏窗的花纹宜疏不宜密,密了气紧,也就不舒展当然也不能漏得像漏斗,一览无余漏是让被阻隔的风景能够漏进来,是渗透,是打破水缸洇过来,不是发大水 漏窗把另一面的望砖、椽子、梁柱都收入其中,像自己给自己照镜子,照到的是这一面的望砖、椽子、梁柱,同时又把园里园外的树色天光揽进怀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