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实验结论表述方法的常见错误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28697326
  • 上传时间:2022-08-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5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实验结论表述方法的常见错误分析城南初中:姚英、汤剑论文摘要:“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的表述方法的常见错误有结论表述缺少规律 成立的实验条件、实验条件表述错误、结论表述时定量关系与定性关系混为一谈、 结论表述的因果关系颠倒、实验研究的因素判断错误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 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 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人为地控制起来,使 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某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实验结论的表 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概括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结论的表述可分为:定性关 系(即:在……相同时,……越……,……越……和定量关系(在……相同 时,……跟……成正比或反比两种基本类型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将常见错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1、结论表述缺少规律成立的实验条件例1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比较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结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分析:本实验室在保持海绵的受力面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比较凹陷程度得出压力作用 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变化关系。

      因此,结论表述时不仅要描述所探究的物理规律,还要客 观地指出这一规律所成立的实验条件应得出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这段描述中,“在受力面积相同时”,讲的是实验条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则是规律,如果缺失了实验的前提条件,则规律 并不一定成立如比较图乙与图丙正确结论应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例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如图甲、乙 所示甲 £压力的大小弹簧秤的读数F (牛)滑动摩擦力f (牛)等于木块的重力F=0.18f =0.18等于木块与砝码的重力F=0.31f =0.31■2 ' 2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错误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正确结论应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2、实验条件表述错误例3如图所示,让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 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小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 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此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结论:当物体的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分析:本题实验研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由于影响小球的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 和速度,因此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小球的 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球的质量,来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本题实验中让质量不 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只是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不变的一种 方法因此在表述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它的实验条件是:使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 度不变,而不是小球的高度不变正确结论应为: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3、结论表述时定量关系与定性关系混为一谈例4 一种半导体材料,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了研究其电学特性,小强和小 明同学通过实验,将其中一个元件R进行测试,测得其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值,测 试数据如下表所示U/V0.400.600.801.001.201.501.60I/A0.200.450.801.251.802.813.20分析表中数据,元件R的I和U之间的关系是 错误结论:元件R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元件R的电阻随温度在变化,通过一组电流跟电压的数据而得出电流随电压的增 大而增大的定性结论,显然不符合控制变量法。

      该题是要求分析得出元件R的I和U之 间的定量关系式,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U增大,I也增大,但I的增加值大于U的增 加值,直接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很难得出正确结论,须对数据进行数学方法的处理才可 进一步分析表格中数据,将电流值分别乘以0. 8后可得到:0.16、0.36、0.64、1.00、 1.44、2.248、2.56,它们分别是电压值 0.40、0.60、0.80、1.00、1.20、1.50、1.60 的平方正确结论应为:元件R的I和U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 压的平方成正比或元件R的I和U之间的关系式为:I=1.25U24、结论表述的因果关系颠倒例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的 电压和电阻,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实验次序U=3V实验次序R=10QU/VI/A①20. 2②30. 3③60. 6表一 表二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分析表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错误结论:分析表一可得到的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 的电流成正比分析表二可得到的结论: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 的电流成反比。

      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探究问题,分析实验数据时,要分清哪个因素是自变量(引起实验 结果变化的原因),哪个因素是因变量(实验结果,其变化是由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要注意两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前后颠倒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电压是形成电 流的原因,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发生变化, 因此,电压变化是原因,电流变化是结果,应该说电流随电压如何变化分析表二中的 实验数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当电路中电阻发生改变时,电流将随着改变电阻 变化是原因,电流变化是结果,应该说电流随电阻如何变化正确结论应为:分析表一数据可得正确结论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分析表二数据可得结论为: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5、实验研究的因素判断错误例6某同学在用一枪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 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钩码重力G/N012345弹簧长度l/cm3579111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 错误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越长分析:在分析、处理数据时,首先要明确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研究量之间的关 系,涉及这些量变化关系的数据有哪些,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备选择实验数据的能力。

      该实验是研究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 时,应表述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钩码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反映的是弹 簧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实验现象表明:弹簧下端所挂的钩码越重,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且随着钩码的总重均匀增加,弹簧如伸长量地均匀增加正确结论应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或: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例7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程阳同学用两个 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水和煤油,再用两个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表: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组别物质质量/g初温/°C末温/C加热时间/min1煤油50203042水5020308错误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短不同,水比煤油加热 时间长分析:该实验是要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从表格数据可 以看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等因素有关在没有仪器 可以直接测量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时,通过转换观察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物体吸热的多 少,加热时间长短不同,反映的是物质吸收热量多少的不同。

      正确结论应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总之,在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实验结论时,首先要明确被研究的因素, 然后要紧紧抓住实验条件,明确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继而判明个因素之间的定 性或定量关系,最后套入结论表述的基本方式即可参考文献:《中学物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