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安石碑志文略说.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92392597
  • 上传时间:2021-08-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安石碑志文略说摘要:?古文辞类纂?所收王安石二十四篇碑志文,描写形象众多且情貌毕肖,议论有特色,多议今之法这种变体为文的创作受韩、欧影响,并轨范后世桐城派关键词:王安石碑志文变体为文王安石是北宋碑志文大家一百卷?临川先生文集?中,碑志文占不少典范的古文选本、具新体式意义的文体学著作?古文辞类纂?,其碑志类收录王安石文仅次于韩愈、欧阳修因此,对该书所收王安石碑志文作探讨,既能深化对碑志文文体的理解,又能丰富对王安石散文的认识一、形象众多、情貌毕肖:?古文辞类纂?所收王安石碑志文?古文辞类纂?所收王安石碑志文共二十四篇,名臣、循吏、义臣、处士、贤妇等形象无所不包且情貌毕肖名臣,如?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中的田况田况〔1005—1063〕,字元均,?宋史?中论定其人“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在王安石笔下,田况的形象是正面的,为臣有识、待人宽厚、乐于荐举,有意忽略其坑杀投降保城叛卒的事实①这种描述的差异性,一方面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另一方面在于感念“某少也与公弟游,而公所进以为可教者也〞②的提携之恩然而,即使在叙事上有所顾忌,该文仍可称佳作,人物描写立体、叙事详略得当循吏,?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之孙抗、?给事中孔公墓志铭?之孔道辅、?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并序?之刘牧、?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之许平、?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之丁宝臣、?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之马遵、?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之仲讷、?广西转运使苏军墓志铭?之苏安世、?葛兴祖墓志铭?之葛良嗣,或治狱有方,或移风化俗,或居敬持志。

      在描写这一群像时,王安石着力细节、多发议论,使得人物个性鲜明广西转运使苏君墓志铭?便是一例该文中,写苏安世因替欧阳修辩护而被贬的情节十分精彩开篇首先渲染气氛,“天下汹汹,必修不能自脱〞③,将情势描写得万分危急于此境地,苏安世却尽责言事,上书认为欧阳修无罪因此,五年中,他屡次被贬舍弃对贬谪官衔、地域具体而微的描述,王安石直接用“凡五年之间,再赦,而君六徙,东西南北,水陆奔波辄万里〞④,并以“孔子所谓刚者〞⑤评定苏安世之操行于此一段,苏安世梗概直言、九死不悔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义臣,如?赠光禄少卿赵君墓志铭?中的赵师旦赵师旦是康州的州将,侬智高事变中战死在其墓志铭中,王安石省却战事描述,而在战前准备与战后凭吊上用意,将赵师旦的情义与得民望描绘得淋漓尽致因而,?宋史?为赵师旦立传,在这两处细节上措意处士,如?处士征君墓表?之淮南三善士、?王深甫墓志铭?之王回、?建安章君墓志铭?之章友直、?孔处士墓志铭?之孔旼等其中,以?处士征君墓表?为最显章法该文虽是征君墓表,却用同为处士的杜君、徐君衬托征君,并在结尾申抒教化风俗、看重人才之意因难见巧,王安石可谓颇擅此道此外,王安石的女性碑志文較有特色,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笔法表现贤妇之贤,从而展现出传统伦理社会女性形象的丰富性与层次性。

      仙源县太君夏侯氏墓碣?中用阳夏公谢绛之语侧面描绘出的贤德相夫的夏侯氏、?曾公夫人万年县太君黄氏墓志铭?中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的贤惠持家的黄氏、?仙居县太君魏氏墓志铭?之守节教子的魏氏、?郑公夫人李氏墓志铭?之安贫乐道的李氏,这些形象均如跃纸上二、“议今之法〞:王安石碑志文中的议论随着碑志文的开展、碑志功能的扩大,士大夫日趋于此展现日常生活与个人情感⑥王安石好议论,在碑志文中,自也表现如此李想在?王安石碑志祭文研究?中将王文的议论依据内容分为“针砭时弊〞和“谈经论道〞两类,并分别予以一定的分析笔者那么认为,“针砭时弊〞与“谈经论道〞的出发点均为“议今之法〞而发,可一体而论作为一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王安石对“法〞的关注是很密切的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便提出“患不在法先王之政者,当法其意而已〞⑦具言之,那么当“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⑧因此,其碑志文中时常可以看到对“法〞的感慨,以?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临川王君墓志铭??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为例丁宝臣〔1010—1067〕,字元珍,因在侬智高事变中弃城而逃被御史弹劾,出通判永州王安石对此报以深切同情:“夫驱未尝教之卒,临不可守之城,以战虎狼百倍之贼,议今之法,那么独可守死尔;论古之道,那么有不去以死,有去之以生。

      吏方操法以责士,那么君之流离穷困,几至老死,尚以得罪于言者,亦其理也……道于古为可,命于今为穷〞⑨不考量战争之势而死守法条、罪人过甚,有司却以此进言为尽责对“今之法〞的辛辣反讽,已力透纸背在对叔父王师锡遭遇的感慨中,王安石此种看法更锋利自庠序聘举之法坏,而国论不及乎闺门之隐,士之务本者,常诎于浮华浅薄之材……世之论士也,以苟难为贤〞⑩,从官僚体制、世风民情两方面对“今之法〞的形式主义倾向报以批评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直接承续了上述批评,认为在“今之法〞的考量之下,马遵即便终于人间富贵也难有大用,“世方惩尚贤任智之弊,而操成法以一天下之士,那么君虽寿考,且终于贵富,其所畜亦岂能尽用哉〞上述典型,均为截取人物的某一事件而对“今之法〞予以抨击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一文,那么从品评新法人物入手,整体表达王安石的政治理想公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俗以为勇官之而不事,召之而不赴,或曰必退也,终此而已矣及为天子所礼,那么出而应焉于是天子悦其至,虚己而问焉使莅谏职,以观其迪己也;使董学政,以观其造士也公所言乎上者无传,然皆知其忠而不阿;所施乎下者无助,然皆见其正而不苟。

      诗曰:“胡不万年?〞惜乎既病而归死也!自周道隐,观学者所取舍,大抵时所好也违俗而适己,独行而特起,呜呼,公贤远矣传载公久,莫如以石;石可磨也,亦可泐也;谓公且朽,不可得也常秩〔1019—1077〕,字夷甫,交游较广,出仕后赞成新法,在孟子升格运动与熙宁兴学中出力较大王安石此处的数行文字,既是对常秩出仕的肯定,又是对自己变法的思考新法的推行,既有神宗皇帝大力支持的作用,又离不开王安石“独行而特起〞的行事作风因之,对常秩不朽之评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他对新法成效的信心三、余论:“变体为文〞后的碑志文理论与创作?古文辞类纂?收录碑志文最多的三家为韩愈、欧阳修与王安石依据明代文体学著作代表?文体明辨序说?,“其为文那么有正、变二体,正体唯叙事实,变体那么因叙事而加议论焉〞,相较前代,韩、欧、王碑志文均可名为“变体〞总体而言,创作出的碑志文逐渐变得章法跌宕、修辞多样、情感丰富王安石之后,?古文辞类纂?还收录归有光、方苞、刘大櫆碑志文这些篇章大都接续“变体为文〞的创作理念,写得较为生动注释:①洪本健.王安石碑志文简论[J].社会科学家,1990〔2〕:13,14.②③④⑤⑨⑩〔清〕姚鼐,纂集.胡士明,李祚唐,标校.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69,581,581,581,575,576,577,563-564.⑥刘成国.北宋党争与碑志初探[J].文学评论,2021〔3〕.⑦⑧[宋]王安石,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410,411.参考文献:【1】[宋]王安石,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2】[元]脱脱,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3】[明]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清]姚鼐,纂集.胡士明,李祚唐,标校.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潘友梅.试论王安石碑志文的成就[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Z1〕.【6】洪本健.王安石碑志文简论[J].社會科学家,1990〔2〕.【7】刘成国.北宋党争与碑志初探[J].文学评论,2021〔3〕.[8]吴承学,何诗海.?古文辞类纂?编纂体例之文体学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2021〔3〕.[9]李想.王安石碑志祭文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