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兰花”小导游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
11页跟着课本讲绍兴 ——兰亭小学校本课程实行纲要【课程背景】1.绍兴优越的旅游资源为“小兰花”导游社团文化建设提供主阵地绍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东南60公里处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市内外小桥流水,湖塘密布,轻舟穿梭,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从古代越国到晚清的两千近年中,这里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出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和她的谋士范蠡,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和学者严子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和诗人谢争运,唐代的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清时期的书画家徐渭、陈洪绶、赵之谦、任伯年,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都在这里生活过 绍兴是国内文化革命伟人鲁迅的家乡,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祖籍地她们生活和学习的场合都在各自的人生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们在瞻仰时既能感受届时光倒流,又对其不凡的人生产生景仰与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追随鲁迅作品中对家乡浓浓的乡情;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尚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有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神往。
兰亭小学地处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脚下,紧挨兰亭风景区,将兰亭景区作为学校小导游社团建设实践活动的主阵地,逐渐向周边景区扩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小兰花”导游社团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小学阶段,是少年小朋友各方面的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时期做小导游正是运用本地资源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广阔的交往空间,创设了一种真实的生活交际情景面对特定的人、景、物、情,小导游们需要敏于听,善于说,精于发现,长于交往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要积极与来自各地的陌生游客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解说,让她们理解各个景点的特点,在解说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体现,并且要努力做到发音精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做到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并辅以一定的表情和手势;要注意倾听游客的询问,迅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体现;有时,还要察言观色,临场发挥……总之,这样的交往活动、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是富有吸引力的,它让小导游们在准备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在与游客交流过程中学习了口语交际,锻炼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迅速的语言组织能力依托绍兴的历史、人文、风景、旅游资源,结合绍兴中小学书法特色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开展导游社团建设使学生在礼仪、体现、写作、沟通、合伙等素养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3、“小兰花”导游社团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限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她周边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积极的增进作用,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对校园导游社团文化建设的摸索、研究,可以使蕴含绍兴地方文化的“小导游特色”元素渗入到学校的每一种角落,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4、小兰花导游社团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通过开设小导游培训课程,组建小导游精品社团,开展导游服务实践活动,对既有旅游资源进行理解、摸索和研究,并通过导游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理解家乡绍兴独特的人文魅力同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为将来投身社会,建设家乡打好基本基于此,我们充足挖掘特色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开发了《绍兴小导游》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同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从而使学校走上一种新台阶。
课程目的】总体目的:《“小兰花”小导游》的课程目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互相渗入,融为一体,注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后全面达到总目的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的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增强社会责任感2、理解小导游的基本素质,纯熟掌握绍兴自然景观、人文轶事、特产等基本知识,完毕对有关导游词的创编,并尝试着走入景区,当一名合格小导游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思维能力,倡导小组合伙交流,在合伙中共同谋求知识的达到,培养她们的合伙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4、理解绍兴重要交通工具的特点,如何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学会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地图5、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的参与学习,树立主体意识和形成独立人格,全面而积极的发展阶段目的 :阶段目的从口语交际能力,收集、解决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等几种方面提出规定,本课程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协调发展第一阶段(三年级)1、能流利地讲一般话;2、对《“小兰花”小导游》课程感爱好;3、理解绍兴的历史与现状,及当一名合格小导游必备的素质规定,努力在实践过程中严格规定自己。
4、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培养合伙与创新精神第二阶段(四年级)1、能绘声绘色地运用一般话讲述所见所闻所感,精确体现自己觉得新颖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2、详尽理解绍兴的自然风光、人文轶事与名优特产,尝试模仿“小导游”解说有关内容3、初步学会筛选资料,能从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4、能独立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的方式,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收集信息,自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第三阶段(五年级)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刊登自己的意见;3、尝试用多种措施收集资料,创编导游词,并对导游词进行背诵4、能掌握一定的导游技巧,导游时可以随机应变第四阶段(六年级)1、自信地体现自己的观点;2、注意表情和语调,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4、走入景区充当小导游,争当“星级小导游”授课教师】丁伟 张建伟 金西子孙 钱国娟 宋小青 外聘导游(热心家长)【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授学时间每双周两节连上(每学期16学时)【适合授课对象】3-6年级学生混编一种班,学生自主选择学科【课程内容】主题一:走进绍兴(理解绍兴历史文化)第一节 绍兴的风光(自然和人文)(1学时)第二节 绍兴的历史(名人和轶事)(1学时)第三节 绍兴的特产(物质和文化)(1学时)第四节 走进绍兴(实地参观感受,简朴简介家乡美景和导游语言的魅力,运用节假日完毕)阶段总结课(1学时)主题二:学习导游(导游基本功练习,共12学时)第一节 导游词写作训练(4学时)一、理解导游需要具有的基本素质。
二、优秀导游词欣赏三、导游词改编(一)根据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不同特点灵活调节导游词(二)根据不同的导游对象灵活调节导游词(三)根据导游现场的主客观因素灵活调节导游词(四)根据特定语境中的突发状况灵活调节导游词第二节 导游解说语言训练(4学时)一、导游交际语言训练(2学时)(一)招呼的语言技巧(二)交谈的语言技巧(三)劝服的语言技巧(四)提示的语言技巧(五)回绝的语言技巧(六)道歉的语言技巧二、导游口头语、体态语解说训练(1学时)(一)口头语言解说训练(二)体态语解说训练三、常用导游措施和技巧训练(1学时)(一)常用导游解说措施(二)导游解说技巧训练第三节 定点景点服务训练(4学时)一、自然风光解说训练(1学时)二、人文景观解说训练(1学时)三、模拟导游练习(2学时)以上估计第一学期完毕,如下提高、实践部分放到第二学期第四节 沿途导游解说及娱乐设计训练(4学时)一、抵离沿途解说训练(1学时)(一)欢迎词训练(二)初次沿途导游训练(三)欢送词训练二、文娱活动设计组织训练(2学时)(一)个人才艺展示训练(二)沿途娱乐活动设计三、趣味游戏活动设计训练(1学时)(一)语言游戏训练(二)语言技能训练第五节 交通向导服务(2学时)一、住宿导游服务训练二、城乡道路向导服务训练二、旅游地图辨认及游览圣地简介主题三:课外实践(拟定实践主题,进行实地导游。
共10学时)实训项目(一):导游词训练(复习上学期内容,进行导游基本素质过关,2学时)实训项目(二):沿途解说及娱乐活动设计(2学时)实训项目(三):训练定点景点解说训练(4学时+五一假期)实训项目(四):旅游交通导游服务(2学时+暑假延伸活动)【课程实行建议】 承当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知识的教学观,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1、从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入来把握课程目的的实行本课程以能力目的而非知识目的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因此,教学不应过多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突破学科体系之间的界线,绐终环绕能力目的的实现,贯穿“综合”的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目的的实行本课程的实行,教师必须跳出学科教学的框框,特别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入、融合、协助学生借助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措施,从多种角度结识绍兴2、从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原则的实行本课程教学内容波及了某些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协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加深结识观点、主题的教学要进一步浅出,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在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只要按照“内容目的”去做了,就可以说达到了原则,从而体现内容原则的实行既看重教学成果,又注重教学过程的规定3、优化教学的组织方式1)尽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为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宜将导游班学生提成若干小组,采用社团中的学长制,由于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写作还是体现等方面的能力都要高于中年级学生,高中年级学生结成互助组,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高年级学生宽容与带动的内趋力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又可节省时间,还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别,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2)要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本课程注重探究、实践过程,教师课前必须准备充足,应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究如果是外出活动,但愿学校要多派人手,以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完毕3)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北戴河教育资源例如结合“内容目的”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和纪念馆所,考察自然景观或社会调查,使课内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了活动的实效,这些校外参观活动一般不占用学校学时课程评价】为顺利完毕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本课程的评价从如下几种方面着眼和把握一)转变评价观念评价观念的转变重要体目前:1、评价内容从过度倚重学科的学生成绩转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以终结评价为主转为终结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并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评价的模式从过度注重量化转为量与质的结合本课程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并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方面进行整体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原有水平的提高二)明确学习评价的重点1、本课程侧重评价学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评价不应停留在简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方面,更应当考察学生整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