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ppt
37页整体把握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万江2019.10•树立整体思想,分析知识的内在结构,将原来散点状分布于各册各单元的知识重新串联,还原回知识结构体系中着眼全局,明晰知识板块及单元内容的共通之处以及着力之点,解读教材所蕴含的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读全套教材,全面把握编排体系通读全套教材,全面把握编排体系•学习整套教材的基本编排结构,掌握整套学习整套教材的基本编排结构,掌握整套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把握任教年级教材的知识点以及在全套教把握任教年级教材的知识点以及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把每堂课教学的内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把每堂课教学的内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架构起整个数学教学的脉络,高屋建瓴地架构起整个数学教学的脉络,高屋建瓴地处理教材处理教材小学数学基本知识:数与代数•数与式:数的认识、数的运算 、式的认识、式的运算•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运用和方程的运用•规律探索:数的规律、运算的规律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上•11—20各数的认识 一上•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下•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下•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上•认识负数 四下•百分数 五下•因数与倍数 四下数的认识•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从编排上:知识内容类同,教材的编写类同关于数的认识共通之处:•从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看:•““数起源于数””。
•数起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类祖先在生产劳动中不同的计数需要产生了数因此,对于数的认识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认数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数的产生是源于现实需要又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一个苹果、两条鱼、三只鸡、四支笔、五匹马这些有实际背景的、关于量的多少的表达是数量数是对数量更为一般的抽象,数是数量的“一种抽象了的存在”因此,一方面数的认识离不开现实数量,一方面又要使学生经历数与物质实体相分离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所表示的现实意义•从数的内部构成来看:•计数符号、计数法、十进制是整个数系统建立和发展的核心•数的这种构造结构不仅集中体现了前人的智慧,也为后人把握数的构造结构并利用这个结构不断生成新数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把数的构造结构提炼为学生学习的方法结构,以帮助学生获得主动迁移学习的能力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的编排•实物—直观模型(小棒)--半抽象模型(计数器)--抽象符号表示•数情境中的物引出数—借助小棒摆出数—借助计数器拨出数—借助拨数形成模型 两单元的不同之处:两单元的不同之处:•10以内数的认识:是逐一计数的,应用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11--20各数的认识:开始按群计数,学习把十个1看作1个十,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体会初步的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数位,体会初步的位值 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 1. 现实情境引入,在数数中学习理解数的意义 2. 经历实物——数学符号的逐步抽象数学化过程,揭示数的意义 3.充分借助学具,深刻理解计数单位“十”产生的过程和表示的意义,在头脑中能清晰地建立起“1个十”和“1个一”的表象,理解数的组成 4.借助计数器,了解数位的意义,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的位值的计数原理 5.突出19-20的过程,充分利用学具或动画,直观表现“满十进一”的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十进制计数法的直观表象,理解其意义 6.重视数数,在数中体会自然数的本质,培养数感同时建立数的大小顺序数的运算• 从算理、算法的联系和知识的递进性来考虑,大致可以分为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的运算(教材结构)加减法: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一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二)二下20以内的加减: 建立运算意义,形成基本算理100以内的加减: 形成运算类型,建立运算法则万以内的加减: 沟通和完善运算法则教材的呈现形式情境——问题——算式:•学生独立探究•组织交流,理清算理,提升算法•应用算法解决问题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结合意义,列出算式•自主探索,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理清算理•沟通优化,提升算法•巩固拓展,应用算法乘法乘法初步认识一下表内乘法(一)、(二)二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二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下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93×13 31×39 (1209)•21×36 63×12 (756)•32×69 96×23 (2208)•24×84 48×42 (2016)•46×96 69×64 (4416)•11×19=209 21×29=609 31×39=1209•12×18=216 22×28=616 32×38=1216•13×17=221 23×27=621 33×37=1221•14×16=224 24×26=624 34×36=1224•15×15=225 25×25=625 35×35=1225•11×11=121 •12×12=144 •13×13=169 •14×14=196 •15×15=225 •16×16=256•17×17=289 •18×18=324 •19×19=361除法:•表内除法二上•有余数的除法二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二)三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下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初步认识窗2 (简单的加减法)三下•小数加减法 四上•小数乘法 四上•小数除法 四上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窗3 三上•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四下•分数加减法(二)(异分母分数)五上•分数乘法 五上•分数除法 五上混合运算10以内的加减法窗7、8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窗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二)窗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二下表内乘法(一)相关链接(乘加、乘减) 二上表内除法相关链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 二上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认识小括号) 三上混合运算[三步运算(单价、数量、总价),中括号)] 三下小数除法(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上解决问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一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3、信息窗4(求和)——求比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二下表内乘法(二)信息窗3——认识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上表内除法信息窗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 二下分数乘法信息窗3、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五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求比一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五上解决问题——用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解决问题 二上解决问题——连乘、连除,归一、归总问题 三上解决问题——速度、时间、路程(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下混合运算信息窗1——单价、数量、总价(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下探索规律探索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下三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四下四下•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比 五上五上常见的量常见的量•认识钟表认识钟表 一下一下•时、分、秒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 三上三上 •年、月、日年、月、日 三下三下式与方程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四上•简易方程 四下小学数学基本知识: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图形的认识•认识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 一上•认识图形(常见的平面图形) 一下•角的初步认识 二上•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下•线和角 三下•平行与相交 三下•认识多边形 四上•长方体和正方体信息窗1 五上•圆 信息窗1 五下•圆柱和圆锥 信息窗1 五下内容基本线索: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从直边图形到曲边图形。
基于生活经验 认知规律 空间观念 化曲为直 2.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3.从直观辨认图形到操作探索图形的特征观察物体:“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二上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四上图形的测量厘米、米的认识 一下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二下图形的周长 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上线和角( 角的度量) 三下多边形的面积(公顷、平方千米) 四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 五上圆(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下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五下•无论是一维、二维、三维的度量的学习都经历一个同样的过程:什么是周长?mm cm dm m kmc=……什么是面积? cm2 dm2 m2 公顷km2S=……什么是表面积?(侧面积)什么是体积?(容积) cm3 dm3 m3 V=……图形的位置认识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 一上认识方向(东西南北) 二上位置与变换(信息窗1)(其余四个方向) 三上方向与位置 (数对、具体位置) 五上4个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如下:个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如下: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3.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生活中的和图上的)4.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图形的运动与变换位置与变换(窗2)(平移、旋转现象) 三上对称(对称现象) 三下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下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