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58页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 D2、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B3、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D.1-氯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反应【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答案】 A5、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
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 A6、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 D7、通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原理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D.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答案】 D8、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答案】 B9、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 C10、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答案】 B11、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 B12、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13、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 )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答案】 B14、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B15、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B16、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
这种教学活动属于( )A.科学探究B.社会调查C.角色扮演D.小组讨论【答案】 C17、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18、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④⑥⑦【答案】 B19、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 C20、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 A21、目前,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融入了许多和人们日常行为有关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B.体现“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C.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D.体现“全方位发展,突破个性化”的培养理念【答案】 C2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答案】 D23、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B.归纳C.演绎D.分类【答案】 A24、初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上述评价理念的是( )A.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B.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C.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D.评价目标多元化【答案】 A25、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26、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答案】 D28、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科技教育B.素质教育C.减负D.现代教育【答案】 B2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3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Y2-)<r(Z2+)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答案】 D31、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B.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答案】 A32、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
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 C33、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34、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哪些建议(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答案】 B35、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36、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