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赣榆县沙河二小特色学校汇报材料.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5049148
  • 上传时间:2018-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农家文化创特色,特色建设促发展——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汇报材料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位于赣榆县西南部沙河镇东区,始建于1956年,1979年迁建于现校址学校总占地面积32406平方米,建筑面积6132平方米,绿化面积12725平方米下辖2所完小,3个教学点,教职工124人,学生1994人近几年,经过省四配套工程、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学校历任领导班子不断寻求特色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学校地处农村的地域优势,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着力开展“农家文化”特色教育,让农娃学农、知农、爱农、品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校始终坚持“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根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坚持走“文化立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之路,充分聚集师生员工的智慧,群策群力地创建学校特色,初步形成了有个性的农家文化特色,学校特色之花蕴涵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学校特色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打造校园精神文化,构建农家文化体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校地处农村,拥有浓厚的农家文化氛围农家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建成了“农家故院”农家故院”建立十多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着力打造农家文化特色品牌,发挥农家文化特色优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提炼,并多次召开领导班子研究会议和全体教师征求意见会,初步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架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1.办学理念:立根树人2.文化主题战略:农娃的幸福人生从这里起航3.校风:厚德载物 承古启新4.教风:且行且思 止于至善5.学风: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6.校训:耕泽7.办学宗旨:培养有根的现代人8.办学目标(育人追求):流溢古风民韵 培育乡贤时杰传承农家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9.校徽: 10.校歌:《在这里起航》11.校树:柿树12.校花:紫藤花13.校园标志物:耕农14.校园吉祥物:福娃、乐娃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农家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丰富育人内涵的重要途径。

      学校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抓好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文化长廊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建成了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1. 千年农韵融“一院”,古朴农家进校园《史记》有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家原本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已经逐渐被农用机械、批量商品、高科技材料所替代这些物品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已经无法被现在的学生了解、熟知和掌握为了让师生尽快了解这些优秀的农家文化,我们着力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学校请来当地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让他们回忆难忘的农家风物,再现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然后,把要搜集的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进行分类,精选上千件物品列入农家故院收集目录接着,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从自己身边搜集,并一一分类、命名如今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用具,一应俱全,充实到农家故院各室各房农家故院以“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精致格局,重现古朴的农家场景一露”指露天农家小院,设有油碾、石碾、牛槽、马槽等设施,还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二铺”是铁匠铺和木匠铺,收有以前打铁和制作木器家具的全套设施;“五室”为内室、农具室、储藏室、生活用品室、农艺室,并收有雕花床、花生脱粒机、犁、耙、耩子等几百件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八房”集油坊、豆腐房、磨房、厨房、煎饼房、编织房、碓房、茅房于一体,不仅有可供操作的生产制作设施,还有相应的生产流程图。

      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近千年农家的发展历程,也是家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艰辛的见证,它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祖辈生活的辛劳,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百年童趣秀“一园”,书香校园变乐园当前,随着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学生成长空间被逐渐压缩、禁锢,“沉溺网络”、“逃学厌学”、“玩伴缺失”,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陷入困境为了让农家孩子享受一个充满趣味、洋溢快乐的童年,我们建造了“农娃乐园”,把农家传统游戏注入校园,努力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序”、“有趣”、“有益”的愉快求知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中快乐游戏,活跃情绪,调节机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农家传统游戏来源于朴素的农家生活,玩法简单,动静结合,便捷有趣,健体益智学校建造农娃乐园,将“划、弹、转、踢、跳、弈”等传统游戏玩法汇聚“一园”:“划”指划旱冰船,“弹”是指弹瓷珠,“转”是转铁环和小狗打转,“踢”是踢百分、踢瓦,“跳”是指跳格子、跳房子、跳米子、跳节节高;“弈”指当地传统对弈的五种棋类:四蹦、五虎、憋死猫、大炮轰小兵徜徉园内,学生身心愉悦、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学校大门东西两侧的对联“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凸显了“农家文化”特色教育,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

      受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的熏染,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学生的眼中都充满了快乐元素,看到广场上如烟如雾的“喷泉”,便赋名“怡乐泉”;看到绿荫掩映下休憩、读书的凉亭,便称之为“智乐亭”……学校不仅是求知的学园,更是成长的乐园学生把学校的很多地方都以快乐命名操场上的六角亭变成了“仁乐亭”,报告厅也成了“乐贤厅”,就连校园内建造的近百米的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艺长廊……也变成了“乐读廊”、“乐书廊”、“棋乐廊”……学生漫步校园,浸润在快乐的海洋,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三、依托农家文化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学校文化的创建,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全体教师搭建起一个积极向上、高效工作和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实施人文民主管理,铸造优秀教师团队通过校园文化的逐步创建与完善,直接催生出民主管理、人文相济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和谐人际关系站在这样的平台上,立足于锻造事业型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铸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师体验教育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一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科学的管理创造优异的业绩,办让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

      我校坚持“且行且思、止于至善”的教风,要求教师行走在求索至善理想的教育路上,边学习、边思考,在实践中,由“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逐步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教师队伍2.注重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求突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引领,搭建平台,切实抓好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初步打造了一支年龄合理、层次较高、在市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农家文化特色,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暨农家文化工作室,着力打造教师领航讲堂阵地,开展了“耕泽”杯教海领航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带头和辐射作用,全面落实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和名师带动计划,强化“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的理念,鼓励老师带着问题,以研究的状态走进课堂,使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提高质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学校现有县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手1人、市县骨干教师18人去年,我校有7位老师被评为县“311”骨干教师,2人被推荐参加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第二周期第二层次评选。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学校通过群、教育博客、微博、校讯通等平台与教师实时互动,实现网络交互,发布最新课改动态同时,学校有计划的“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学习相关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学期,以教育博客为抓手,推动本校教师博客团队的发展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博客,建立“赣榆县沙河二小农韵博客群”,并定期地往博客里发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章、心得、困惑和作品等一则可以推动团队博客的发展,二则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四、开发农家校本课程,传承农家文化精神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基实施“农家文化”特色教育,需要“源本究根”,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农家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将之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农家文化学校农家综合实践活动以学校为圆心,以社会、家庭为半径,形成牢固的基地圈,在此基础上,放眼圈外世界,开辟发展社会基地,向圈外辐射,形成开放型、多功能、综合型的基地网络充分发挥校园优势,立足校内建设基地,充分挖掘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立 “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红领巾菜园”、“小小花圃”,“袖珍鱼塘”等综合实践场所,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固定的场所。

      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一些人员担任社团顾问,定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农娃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将社团活动与学农、知农、爱农融为一体,促进学生长足发展悠悠农情汇《农家》,传统文化润农娃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师生发展学校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挖掘农家教育资源,融师生之心血,汇众人之智慧,编写了校本课程《农家》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所有参与者不辞辛劳,奔走田间地头,向农民请教传统农家习俗,设身处地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风雨无阻,深入每户农家,记录农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分昼夜,查阅当地民俗资料,了解农家悠久的历史,掌握第一手文献资料……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一册体例完备、内容丰实的《农家》破茧而出《农家》从“农耕发展、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板块,让学生了解当地农耕发展史,认识传统农具,触摸农家生活的衣、食、住、行,感受农家生活的演变,体会农家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农家人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精神《农家》校本课程获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一等奖,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农家校本课程基地”,《<农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获得市、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2013年6月,《农家》校本课程被推荐参加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比荣获三等奖。

      点点农作寓真义,春风化雨惠学子农家教育资源中有很多教育元素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点点农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我们潜心研究,深度开掘,选择有效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校本案例,传承农家文化,学校借助校本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献言献策,集思广益,编写一至六年级《农家》教学设计分册,构建衔接紧密、安排有序的校本实践活动体系学校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评价体系,促进师生自评、互评,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完善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让“农家”走进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农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大到一碾一磨,小到一杯一碟,都是教育学生的有效元素农娃乐”特色教育依托《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