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3页《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复杂的情感,正确理解“闲人”二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诵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 猜谜语导入人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门三父子,皆为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大家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二、了解作者 关于苏轼的资料,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多媒体出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三、正音句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读”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四、自读自讲我们要想真正读懂、读好这篇文章,还需知晓其内容领悟其情感。
现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互相翻译,一人一句请学生说翻译中需要重点理解的字词明确:“户”,古今异义联系“木兰当户织”故外户而不闭” 念”,考虑,想到遂”, 于是,就联系“遂拜蒙母”遂迷,不复得路 “盖”,原来是联系“盖以诱敌”; “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学生用现代汉语讲述全文内容 五、合作探“情” 这篇文章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为我们展现了一次美好的夜游仅84个字,情感的波澜涵盖其中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谈谈你从文章读出了哪些情感?明确:(一)“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入”字引发了苏轼无尽的惊喜——我本无意见月,月色自“入”我胸怀,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所以他才会“欣然”起行可见月色不仅是入了他的门,更是入了他的心指导学生读出“欣然”的欣喜之情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无与乐”的意思是说没有人与我同乐,感到孤独寂寞 从“遂”可以看出,苏轼第一反应是去寻找张怀民,可见两个人之间情谊很深,关系十分融洽三)“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色常有,能与你共赏的人不常有可苏轼找到了可以分享的人,怎能不感到愉悦?“步”,是漫步之意月夜下漫步,静中有动,徒步徐行,表示当时两人心怡,也流露出内心隐隐的寂寞。
指导学生朗读四)“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明确:通过比喻,写出皎洁清澈透明的月色没有月字,但是字字都能看出月色仅仅用18个字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前者写出了月光如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写出了竹柏影摇曳的动态之美有静有动, 皎洁的明月也折射出苏轼光明磊落,胸无世俗的胸怀 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此句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闲”:1、“赋闲之身、2、闲情逸致通过探究,总结出苏轼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散步的闲适、失意的落寞、贬谪的悲凉、贬谪的自嘲出示助读资料二: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作者写这篇短文时,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虽做官,但不得“签书公事”,即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明确:苏轼在贬谪后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他有着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旷达胸襟出示助读资料三:张怀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明确:苏轼与张怀民志同道合,所以用清风明月时光六、总结这空明的是月光,是人的心境,照亮了作者的心灵深处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 七、熟读成诵全班配乐朗读文章。
全班集体背诵文章八、作业1.请收集:有关写月的诗词名句2.请选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九、板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达观 赏月的欣喜 旷达 “闲” 散步的闲适豁达 失意的落寞乐观 被贬的悲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