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参考选题.doc
13页文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参考选题古代文学方向1.中国早期神话的主要特征2.试论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论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4.论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5.论五言诗的起源与形式6.试论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7.《桃花源记》与乌托邦思潮8.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9.初唐四杰在创作上有何个性特点10.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11.试论司空图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说12.论冯延巳的婉约词和优美意境13.宋“三苏”散文研究14.元杂剧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15.《三国演义》中“三绝”形象意义的现代阐释16.明代言情小说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17.论蒲松龄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8.《红楼梦》与“红学”现象的文化反思19.湖州仪式歌与湖州民俗研究;20.杭嘉湖蚕桑歌谣与蚕桑习俗研究广告学方向1.湖州“老字号”品牌化发展研究2.湖州广告业发展现状调查3.湖州知名产品广告之调查——以香飘飘为例外国文学方向1. 英国文学 19、20 世纪小说的伦理研究2. 自然主义在欧美的流变3. 湖州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及成果研究文艺学方向1.儒学与唐宋田园诗2.章学诚文学观的史学特色3.江西诗派对南宋词学的影响4.中国美学思想专题研究(研究某专人或专书)5.宋代文学家专题研究(研究年代、派别或湖州籍某个文学家)6.湖州古代文本与生态文明研究7.湖州古代遗迹与生态文明研究8.湖州古代风俗与生态文明研究9.湖州古代文本与生态美学研究写作学方向文体论研究方向1.传记文学文体论 2.报告文学文体论3.纪实文体研究4.杂文文体论 5.游记文体论6.新闻文体论7.散文文体论8.小说文体论9.论调查报告的写作10.论书信(书信体)的写作11.论经济文书的写作12.论应用文书的写作13.博客写作研究14.短信写作研究15.剧本写作研究16.论策划书的写作 17.时评写作研究18.论纪实文体19.中国科幻小说研究20.论会展写作 21.论奥运写作22.论管理类实用文23.公文写作研究 24.时评写作研究 25.论法律文书写作26.新文体研究27.文章分类我见28.网络文体研究 29.时尚写作之我见 30.经济评论研究31.文学性在文案作业中的意义初探32.试论广告策划中的文学写作观点33.试论蒙太奇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34.评论写作中的逻辑观点和历史观点35.论申论写作中的阐释学原理36.试论学术论文中的“他者”的声音37.试论客观叙述观点在新闻写作中的把守38.市场营销策划中现代叙述法则的运用39.经理会见笔录的文化心理分析40.试论采访中新闻人的中间人立场41.说明文的现代演变探论。
42.当代杂文的特点研究43.论广告文案的文学性与商业性44.广告文案写作原则新探45.民族文化、流行文化与广告创作46.广告文案风格初探47.谈修辞手法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48.申论考题研究49.申论写作研究50. 申论与策论51. 建国后十七年科学小品研究52. 新世纪中国科学小品研究53.《十万个为什么》研究54.浙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研究55.大型科普丛书研究作者论研究方向1.论钱钟书的写作艺术 2.论邹韬奋的写作艺术3.论邵飘萍的写作艺术 4.论李大钊的写作艺术 5.论陈独秀的写作艺术 6.论康梁笔法 7.论张闻天的写作艺术 8.论周恩来的写作艺术9.论邓小平的写作艺术10.论陈毅的写作艺术11.论方志敏的写作艺术12.领袖演讲稿比较研究13.论朱光潜的写作艺术14.名人学子作文研究15.烈士遗作比较研究16.大学生博客研究 17,大学生写作与大学生素养18.论大众(非精英)写作19.80 后写作研究20.少年写作研究21. 大学生文学创作研究22.叶永烈科学小品理论与创作研究23.浙江当代科普作者群研究作文教学论方向1.三大文体比较研究 2.特级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研究 3.试论文体训练的当代性和现实性;4.作文教学法研究 5.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6.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7.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文与做人)8.作文教学与美育 9.作文教学与当代意识10.试论写作教学中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之关系;11.写作与生活12.写作与文化13.写作与智慧 14.作文训练与技能训练15.试论作文训练量与质16.作文评价标准新探 17.作文训练体系再探18.也谈作文指导的艺术19.也谈作文新课标 20.百篇文强化思维训练探论创作论研究方向1.散文体裁的形式决定因素探讨2.散文叙事的特点3.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之比较4.散文核心意象与题材之关系5.散文意象与诗歌意象之关系6.试评近年来意境作为文学典范的理论7.意象与意境之关系8.诗歌格律与诗体革命之关系9.新生代诗歌的文化视野10.叙事诗之叙事与抒情11.戏剧原型之探讨12.戏剧与仪式论略13.戏剧动作及其冲突之悬置14.郭沫若诗剧与现代歌剧之关系15.略论赵本山小品对于中国戏剧体裁形式之确立的意义16.电影与电视创造主体地位之偏至17.小说叙述与话语陈述18.象征: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体裁确立之分界19.心理,意识流以及现代小说之体裁确认20.新时期小说叙述中的描写因素的含量21.卡通情节与童话故事情节之辨析22.张洁小说叙述之特色23.汪曾祺小说情节之特色24.冯秋子散文意象结构之研究25.苇岸散文之特色26.试谈《论语》的叙事特色27.谈谈“春秋笔法”在当代小说叙述中之回应28. “情采” 、 “天才”及主体心理情感状态之关系29.孙犁小说中的“历史性叙述”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关系30.宏大叙事向个人写作之蜕变31.余华小说叙事的非历史化趣向32.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33. 文学创作与文学媒介34.网络文学与网络写作文艺及文化心理学研究方向1.意志生成过程的心理学描述2.意志与阴影关系探论3.试论意志生成与语言的关系4.情感与体验关系探论5.作为典范的情感与作为体验的情感6.心理学阐释中“缘份”的有效性和建构性7.试论时空与实践之关系8.试论心理能量与身体物理能量之关系9. “心所”浅释10.阿赖耶识的心理学阐释11.认知作为逻辑过程与心理过程的同一12.形象思维的建构性探论13.思维与语言关系之研究14.浅论终极绝对观念的先验性和遗传性15.论原型16.试论典型情境与原始经验之关系17.从意象到意境、再到符号18.从意象到题材:情节叙述转为话语建构19.图腾:一种原型的图式化20.叙述确立对象:作为命题的题材叙述21.品中的阿尼玛和阿妮姆斯原型22.创作动力说研究23.铸意与领悟之桥24.式与意义结构之对应性研究25.种文化心理机制的建构26.叙述模式的文化历史生成27.性格结构与题材组织之关系28.人物与心理和性格之关系29.略论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之间的可通约性30.试论散文的体裁确立因素31.意象的符号学阐释举隅32.略论现代叙述与传统叙述之不同33. 《文心雕龙》 “神思”略析34. “情思”:作为一种情感形态和话语方式35.荣格与弗洛伊德之比较36.叙述与文本研究37.神话与“鬼话”研究38.民间仪式及礼仪研究39. “节气” 、节日及假日研究40.现代图腾及其现代性建构41. 《聊斋志异》中的民俗研究42.南永前图腾诗研究43.北方元宵节与江南三月三之研究44.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研究45.张洁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研究46. 《红楼梦》的梦与人物心理研究语言学方向 俞允海:1.二十年各地方言的变迁研究(如嘉兴方言二十年变迁)2.汉字性质研究3.湖州方言的语法特点4 湖州铜镜制作工艺研究苏向红:网络用语之变化研究高校教师语言素质研究大学生语言素质研究潘国英:定语和状语易位现象研究“又” “就”的语篇接应功能及其语序位置否定副词的辖域研究《元曲选》中的动词重叠研究《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研究“动词 V+看”的历时研究动量词的发展及其相关动量格式研究 (“ V 一下、 V 一上、 打一 V” 等) 方言和地域文化研究城乡民俗语言比较研究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现象研究王国珍:《说文·×部》与中国文化《说文解字》 “省形” 、 “省声”研究《×××××》的被动式(复音词、人称代词、词缀等)研究王梵志(寒山拾得)诗语言研究元杂剧中某一语言现象研究《左传》 (或战国策) 、 《史记》相关部分语言比较研究(看语言由战国到汉代的发展)从冯梦龙的语言看吴语的演变词头“老”研究杜甫诗中的俗语词研究鲁迅、郁达夫、茅盾等江浙地区作家特殊语言现象分析湖州街头招牌繁体字使用情况分析电脑繁简转换后产生的失误调查分析大学生古文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汉字规范问题调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注释矛盾分析阅读《古代汉语》教材注释应该注意的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名与字的关系研究《左传》引《诗》情况分析《古代汉语》课程学习情况分析牛年说“牛”汉字简化时新造字字形结构分析汉字简化时对古字形保留的情况分析汉字繁体字与简化字一对多情况分析施伟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初级汉语水平韩国学生汉语语音纠正策略研究; 浙江省内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级 HSK 考试听力练习策略研究陈晓珍对外汉语教学手段及策略研究留学生听力单项技能训练及教学研究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小电影的制作与选择 城市商业广告命名与广告语研究 赵聪“同位短语+们”研究语言不对称现象研究网络娱乐版语言研究东北方言研究成语研究歇后语研究留学生语言偏误研究新闻学方向学生科研立项选题邓若蕾:1、中国社会变革对我国新闻媒介的挑战及其对策2、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3、媒体的发展4、网络时代的全时化新闻理念5、新闻的娱乐化趋势6、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7、中国电视改革的新思路8、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9、从电视节目形态变化看内地传媒角色的变迁刘荣:1.市场营销中的媒体策略2.试论新闻的教育功能3.关于企业报从业者的新闻意识4.湖州晚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热点新闻选题与报道特色比较5.电视案件报道的正负效应比较6.报业进入经营时代的思考7.制播分离——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必由之路8. 方言电视节目的正负功能辩 9. 地方媒体的竞争力研究宋万林:1.网络舆论引导与控制研究2.新闻发言人知识结构研究3.新闻学本质研究4.新闻学传统概念的本体论解读研究5.新闻报道伦理规范研究6.新闻写作后现代风格研究7.会议新闻报道研究8.经济新闻通俗化研究9.国内名记者成功个案研究10. 媒体融合对传统新闻报道的影响研究11. 凤凰卫视名主持人风格研究12. 凤凰卫视“名嘴”研究13. 西方传媒对我国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14. 汶川地震报道中成功策划个案研究15. 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伦理缺失研究16. 新闻价值论研究17. 新闻采访中的记者“潜素质”研究18. 独家专访研究19. 新闻媒体的“反公关”研究20. 新闻教育的受众研究21. 市场对新闻人才的需求研究22. 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23. 新闻史学专家方汉奇研究24. 新闻教育家李希光研究25. 新闻专业教师素质结构研究26. 新闻专业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教师研究27. 地市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以湖州日报报业集团为研究个案28. 新闻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研究29. 新闻人的价值追求研究30. 新闻记者“驱灾避祸”策略与方法研究31. 传播学理论对新闻学的作用研究32. 新闻报道中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33.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研究34.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主要用比较研究方法)35. 危机新闻报道策划研究——个案比较研究36. 北京青年报研究37. 新闻传播中的司法规避研究38. 新闻摄影中的抓拍研究39. 网络传播研究——主要研究网络中新的传播形态40. 总编辑素质研究——主要研究成功与失败个案41. 中西方记者比较研究——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42. 媒体整合传播研究——如何利用全媒体进行定位传播43. 山寨传播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