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圈含答案.docx
12页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圈(1)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5〜11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为300mm, 植被以人工林为主表层土壤含水量受降水量、气温、植被覆盖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1-3 题1.图示该区域9月份表层土壤含 水量最大,其原因是此时A. 降水量最大B. 蒸发量最大C•植被最茂盛D.下渗量最大2•该区域7、8月份降水量较大, 但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是A. 植被蒸腾量小B. 水土流失量大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D. 降水持续时间长植驶层-、过滤惶希水扭~_保湿层—酗根层一^3. 人工林在建设初期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A. 生物多样性高B.植被覆盖率低C. 农业耕作较少D.地表坡度变大“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 花园读“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4. 图示各层有利于雨水下渗与干旱时供给植被水 分的分别是A. 种植层、过滤层 过滤层B. 过滤层、蓄排水层保湿层C. 过滤层、保湿层 隔根层D. 蓄排水层、保湿层防渗漏层5•—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A. 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 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 截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D. 增大空气湿度,城市雾日增多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长约480km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 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
如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 (2007〜2014年)据此完成6-8题6.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该岸线基本稳定 的主要原因是A. 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 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C.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 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7.2007〜2014年该河段A. 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B.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 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2007〜2014年③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地转偏向力弱B.人类活动固滩C.河岸形态顺直D.植被覆盖率高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 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 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完成9-11题河面河底8 月 15 09•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要素 B.地形因素C.气候因素 D.地质因素10.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① 降水 ②气温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8月份,河床抬高,其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降水量增 C.水量减少 D.地壳抬升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 河流紧紧相连(下左图)。
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下右图),瞬恵[龄且川― 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12. 关于图示地区河流、湖泊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巴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B.可鲁克湖为咸水湖,托素湖为淡水湖C.地壳运动使湖床抬升,湖泊变浅D.两湖泊夏季水位较高13. 可鲁克湖的湖水性质未来发生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可能有① 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② 全球气候变暖,湖面蒸发增强,湖泊水位下降③ 两湖间地壳抬升,可鲁克湖湖水无法流出,盐分积累④ 流域内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在距今80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 袭夺了沂河下图分别是沂河与柴汶河距今80万年前和现今的河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 题杠昵钿万寸0 ? i * & 1* 12 X 2距US[距肓現在14. 推测距今80万年前,柴汶河源头与沂河间的分水岭海拔高度约为A. 200 米 B. 300 米 C. 400 米 D. 500 米15. 距今80万年前,柴汶河图示河段的河流特征有A.水流速度较慢B.河谷为V型谷C.河漫滩面积大D.河流含沙量小16. 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原因是D.侵蚀基准面差异A.岩石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差异C.地壳水平运动降水侵蚀力是指降水引起的土壤侵蚀潜在能力,对其时间变化的研究主要采用趋势分析法,数 值大小表示趋势强弱,正值表示降水侵蚀力 呈上升趋势,负值表示降水侵蚀力呈下降趋 势。
如图示意1960〜2014年我国松花江流域 降水侵蚀力趋势系数等值线据此完成17-19 题17. 松花江流域年降水侵蚀力最强的时间段 是A. 5〜6月份 B. 6〜7月份陳水椁蚀Zl囲 0 fWhnii44一势乐数等值雄 1 1C. 7〜8月份 D. 8〜9月份 18•松花江流域降水侵蚀力趋势系数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植被变化C.人类活动 D. 土质状况19. 松花江流域最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黄河三角洲由多个舌状小三角洲组成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往往形成狭窄 的过渡带,但在特定季节则呈现黄蓝两水界线分明下图为我国“黄河入海口故道示意图”完成 20-21 题20. 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 海水呈现蓝黄两水交汇分明现 象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1. 图中甲河道保持为河流的时间大约在用同时朗三祐洲P兰俞可道以俞可道A. 1885年以前B. 1885〜1972 年C. 1972〜1976年D. 1972〜1996年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
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 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 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22-24题22. 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 能是该湖A. 气温低,蒸发弱B. 降水量远超蒸发量C. 湖中有泄水暗河D. 多冰雪融水汇入23. I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 能是A.冷湿B.冷干C. 湿热D.干热24. 研究发现,111时期降水丰富, 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 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A. 气温显著下降B. 入湖泥沙减少C. 径流汇入增加D. 农业引湖灌溉3ise ibc jkc ic jc ie « e a n sc k as6 %297« Ji 9 53 2iHB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以南,湖面平均海拔1800多米,多年来水量、水质问题突出 滇池流域受季风影响显著,干湿季节分明,河川源近流短随着近年来科技进步,专业人士提出进 行人工降雨,开发大气水资源来缓解滇池的缺水现状据此完成25-27题25.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A. 周边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湖泊流域 面积逐渐减小B. 北部入湖径流较多,对水体污染起稀释作 用,污染轻C. 湖泊夜晚年均表面水温从沿岸向湖心区 呈现升高趋势D. 周边山区夏季易发生洪涝和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26. 从当地气候条件及水体主要补给来源的 角度推测,滇池入湖径流量最少的月份是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27. 为提高人工降雨的成功率,降低成本,以 备缓解来年旱情,应将人工降雨的时间选在A.枯水期末段 B.枯水期始段C.丰水期末段 D.丰水期始段o102* 4O0E103' 0P"E|O2*4Q'fiFF普利兹湾是靠近中山站的南极大陆第三大海湾,湾口发育有弗拉姆浅滩和四女士浅滩。
沿岸地 区冬季有大量海冰且风速大,沿岸的洋流强度冬夏不同,调查发现受海冰、海风、洋流、地形等因 素的影响,普利兹湾内的海洋浮游植物数量全年都高于湾外的深海区图示意普利兹湾的地理位置 及海水流动状况,据此完成28-30题—币岸備28. 普利兹湾沿岸地区风速较大,且冬季强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B.冬季西风强劲C.狭管效应增大风速 D.海冰覆盖风阻小29. 普利兹湾沿岸洋流的强度会发生季节性的改变,与冬季相比,夏季的洋流强度A. 大,海冰融化后海水流动速度加快B. 大,西风南移后带动海水流动C. 小,海水盐度下降导致对外交换少D. 小,南极环流的顶托作用加强30. 普利兹湾内海洋浮游植物全年高于湾外深海区的原因是①全年有太阳照射②海域较为封闭③沿岸有上升流提供养分④陆源物质融化后汇入海洋 ⑤中山站的人类活动较为频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潮控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港湾,受潮汐作用影响,港湾中的泥砂受潮汐破 坏和改造而形成的三角洲如图示意巴布亚湾的潮控三角洲,该三角洲发育在潮差较大、波浪弱、 地形平缓的海岸地区,图中沉积物颗粒①为粉砂黏土质,由岸向海颗粒也有差异;②为砂质、③为 泥砂混合质、④为泥质,其沉积物颗粒由②至④的粒度总体逐渐变细。
据此完成31-33题31. 图中潮流的方向是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32. 图中沉积地貌形成最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3. 图中沉积地貌形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潮流不断侵蚀、切割而变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该河段沉积体众多上荆江属微弯曲 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沉积体;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 形成众多的牛轭湖沉积体除两岸外,该河段还有很多江心沙洲沉积图示为长江荆江段河型及沉 积体类型据此完成34-36题34. 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两河段A.地形差异 B.流量差异 C.河岸岩性不同D.沿岸植被不同35. 上荆江的扇状沉积体主要发育在A.河流凹岸 B.河流凸岸 C.河道宽阔处 D.洪水决口处36•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其江心沙洲可能A.面积显著增大B.向上游移动C.向凹岸扩张 D.退化为水下砂体呼图壁河发源于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最终流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沙漠,在流域海拔为1800〜 3600 m的中山带广泛分布着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及桦树、杨树等阔叶林。
石门水文站测验河段河 道顺直,河床深且窄,由坚硬的粗糙砂、砾石组成下图左图为呼图壁河流域图,右图为石门站历 年横断面变化对照图,据此完成37-39题NJ410 15 2U 25 35S 637. 下列洪水过程曲线图,最能体现洪水时段的呼图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是A.b CD.38. 推测呼图壁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A.海拔3600 m以上的高山冰雪区B.海拔1800〜3600 m的中山带区C.海拔在1800 m以下的流域范围D.整个河流流域泥沙来源都很少39. 石门站1996年1 0月所测河道横断面骤然变化的自然原因可能是当年A. 暴雨强度较大 B. 气候异常高温 C. 地壳抬升河床 D. 山区植被破坏4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然界的水中同位素160含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