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的疾病观.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1607959
  • 上传时间:2023-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2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传统的疾病观作者:吴中立(深圳领悟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重塑疗法创始人)本章将为大家列举各种不同的传统医学观点,如中西医的身体治疗、自然疗法、现代各个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观点;并阐明:无论用什么方法,总的说来都是在去除疾病,可却鲜有人倾听疾病,即便有些方法是强调倾听疾病,可目的性却很明显,那就是更迫切地想要除去疾病而后快可是去除疾病,本身就是一种病因为去除者本身就是站在一种二元对立的立场上,而疾病是我们人类集体意识的一部分,就好像我们无法清除水来让水不存在,我们也无法靠发动战争带来和平正如战争与和平总是一对冤家,一阴一阳,相生相克,疾病与健康亦然身体的治疗——中西医的发展在深入地进一步来探讨疾病在告诉我们什么之前,我们不妨先对人类至今为止在治疗方面做出过哪些林林总总的成就或发现,来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或回顾早期西方人和东方人都在研究以身体症状为主的疾病医学方面都有一些发现西方人比较直接,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这让他们各自的医学上也打上了这个烙印西方人比较倾向于直接从外部来观察身体的疾病,身体与疾病似乎是静止的物质状态,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西方的诊断学和对治方法,具体来说,则包括了化学药物的提炼、精湛的外科手术、对引发疾病传播的细菌病毒的杀灭方法、现代化的医学器械、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西医努力的方向在肉眼看得见的部分,并有着将人体细分为各个独立系统、部位、器官的精细化倾向,于是在诊断和治疗的各个环节为自己赢得了“客观”、“科学”的美名,但盛名之下它也获得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指责声。

      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似乎更倾向于发现一些模糊的不太肯定的东西,无论从理论的基础,到诊断,再到治疗手法上都有这一特点也许这跟东方人倾向于把疾病视为相对的动态——能量的流动受到阻滞产生了疾病——这一基础性看法有关于是,东方医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医就在看不见的部分努力,身体被看出一个宏观的整体在诊断上至始至终都有着依赖于直观经验方法(如望闻问切)的传统,具体治疗方法则显示出博大精深的特色,比如草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药浴、气功等等各色各样的科目,涵盖了从保健养生、到预防“未病”①,再到治疗“已病”②的各个环节,其种类丰富可见一斑相对而言,中医比西医更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举个例子,在疾病诊断上面,我本人就曾经在一个心理学的课堂中碰见过一个老中医,他擅长于观察人的耳朵来诊断人身上有哪些疾病,我被他观察了一会耳朵,他立刻断言我的左腿膝盖有过严重的创伤而当时我却并未在意,但过了一些日子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这个部位的伤痛终于呈现并提醒我曾经在十年前有发生过一次摔伤的经历在当时课堂上连我自己都已经遗忘到脑后的事情,不料却被这位老中医一语中的还有一次,我咳嗽感冒两个月有余,虽然陆续服用过很多西药、中成药,但都未能见好转,直到一位熟悉中医刮痧的朋友见我咳嗽时手捂肺部,于是用手诊查看了我的病情,断言我肺部有寒湿之气,她帮我刮痧数次,把体内寒湿通过刮痧排出,调理数次才慢慢康复过来。

      这都让我对中国传统中医的种种方式感到惊讶好奇由于更具有整体的视角与观点,中医有“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奇特之处,它也被视为极大地弥补了西方医学的不足为此我们专门列了一个表格(表2-1)来将中西医的身体治疗做一比较表2-1:身体治疗在东西方的差异西方东方设立量化指标、诊断工具直观体察:“望闻问切”重视客观重视主观经验偏重于研究身体物质部分偏重于能量部分,研究“气”和“经络”从局部缓解症状从身体整体来疗愈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在看得见的部分努力在看不见的部分努力方法:化学药物、外科手术、细菌病毒的杀灭、医学器械、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方法:草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药浴、气功等等不足:容易变得僵化(人被物质化、机械化),标签化不足:难以传承,非技术化因素更多也许两者都有其缺憾与不足,又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但西方人照着自己研究的方向与路线走下去,对身体物质部分的研究终于到了尽头,西医不可避免地遇上了瓶颈,因为即使用最先进的检测手段来代替肉眼,除了发现并杀死细菌和病毒、癌细胞之外,也很难再超越、有更多的发现比细菌、病毒、癌细胞等更微细的因子除了难以被检测发现之外,细菌和病毒似乎也被发现有了比以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抵抗力,而在杀灭这些可见的“敌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这些方法对人体本身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有些人期待量子医学时代早一些能到来,这样也许西医就会有更“科学”的检测和杀灭疾病的设备研发出来不管怎样,现在我们还是没有看到西医这方面有任何更令人鼓舞的乐观消息而疾病却不同,不时听到有很多新的疾病种类(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等)冒出头来,让人类手忙脚乱与此同时,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正日益为更大世界范围的人们所认识,但还远未能成为主流为什么会如此?大概是因为东方传统文化相对西方文化来说一直比较低调,再加上中医方面各种离奇的诊断方法跟强调科学的现代化仪器相比,很多人似乎还是更愿意相信“眼见为实”,而中医本身在经验传承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中医的经验传承不像西医那么的标准化乃至有章可循,有很多时候完全要依赖学者的天赋以及为师者的个人经验一旦没有了很好的传承,使中医的疗效也在西医面前、在很多新的疾病面前显得捉襟见肘起来,这也显示出传统文化的传扬更加迫上眉梢虽然很多年前早已有人提出了“中医复兴”的口号,医学院里面开设的中医方面的学科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年轻人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但弘扬传统却远非一日之功在现代人日益急功近利的物化心态之下,中医被大量地用来治疗“已病”,在这方面跟西医相比,中医的优势不那么容易得到凸显。

      与此同时,中医在治疗“未病”方面大部分时候仍只是被当做经典的医道理论来推崇,而在临床实践中却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出新的成果,也就未能真正发挥中医的本来价值在对以西医为主的正统医学感到一些失望的同时,也有人开始将希望寄托于自然疗法所谓自然疗法,即是运用各种自然的手段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具体而言则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治疗方式这里面包含诸如营养疗法、植物药疗法、针灸疗法、顺势疗法、水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等根据自然疗法的指导原则,国内外还出现了色彩疗法、水果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笑疗法、象数疗法、体雕学、断食疗法、环境毒物学、温热疗法、功能医学、微量元素医学、生机饮食、东方食疗学、长寿饮食、整脊疗法、情绪疏导学、催眠学、身心灵透析学、能量与信息医学、思维场疗法、磁疗学、养生气功、运动医学等,不仅包括了一些有悠久历史的方法,也包括了相当现代的方法;不但包括了身体的医疗,也包括了心理层面的这样看来自然疗法比西医更全面并安全得多,强调自然疗法的人也认为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重点强调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因此跟中医也有不少近似之处。

      他们认为西医则是以疾病为核心,重点是当身体出现了疾病时才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的诟病之处例如副作用、缺乏人性、重视细节因而缺乏整体的视野等等常常被自然疗法的拥护者们拿来作为批评的论据但跟中医一样,自然疗法也面临相似的处境,长期以来居于辅位,一直并未摆上台面而成为主流我们理应尊重目前为止人类医学方面发展的各项成就,但展望未来,人类医学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有的话,那些更高的成就又会是什么?各种身体医疗给人的印象是形式和方法很多,但似乎总是缺乏了些什么缺乏了什么呢?还是说,我们遗忘了什么?好像整个医学都普遍性地在犯一个“削足适履”的错误削足适履”的寓言是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为自己买鞋,发现脚太大,穿不进去,于是,二话不说将自己的脚削下一块去,以适应新买的鞋子这比喻我们人类常常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我认为医学领域也正是如此:关于疾病或疗愈是什么,最本质的观点并未得到反省和检讨,这一点才是“足”,而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却总归只是“履”而已,人们热衷于寻求各种“履”,却忘记了所有的“履”其实根本上是为了适应“足”的需要关于疾病本质的观点一直未能真正摆上台面来探讨过,这似乎才是那个一直在缺席的因此,有国外学者在《疾病的希望》一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前在医学中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讨论和发展,内容大多局限于各种方法及其效果,到目前为止,还很少谈到关于医学本身的理论或哲学观。

      无可否认地,医学操作的是具体而实用的技术,可是每一种技术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背后所隐藏的哲学使现代医学之船走向沉没的礁石,绝不是各种技术的效力,而是建立这些技术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缺少讨论和反省它失败在哲学的部分(或说是缺少哲学的部分),医学的技术建立在实用和效果的考量上,可是医学的内在‘缺乏灵魂’,最终会为自己带来丧失人性的咒诅很多批判正统医学、拥护自然疗法的人,也并没有真正反省这一点,大家都理所当然地采纳正统医学的哲学观点和目标,而将注意力放在寻找新的方法上只要有一天我们没有去反思并认清这个部分,我们的医学就注定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这个观点我颇为赞同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人类对心理疾病的研究历史远远没有身体治疗那么久远的时间有迹可循的时候还要数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来,他也是第一位正式提出人类潜意识概念的人,也因此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从那时开始有了心理治疗这一行业自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治疗有哪些方法呢?迄今为止,据说已有声称400多种得到公认的心理治疗方法这一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估计还在上升(因为不时听说有新的流派诞生)虽然心理治疗的种类很多,但依据学院派的理论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基本上归为心理动力(心理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家庭治疗等几大类别。

      每一种类的疗法都有其理论建构、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方法我们也将列举一些主要流派的观点和技术,来探讨人类在这个治疗领域的成果心理分析(也称精神分析,在此涵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和当代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分析为主的主要观点在于,人的意识结构主要分为潜意识和意识自从有了潜意识这一说法之后,治疗师们便致力于发现症状与潜意识中的各种可能导致症状产生的因素之间的联系,将这一发现的过程视为“领悟”与“修通”,来改善症状或让症状消失换句话说,心理分析的重点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求助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如图2-1)图2-1:意识与潜意识完形治疗(也称“格式塔治疗”);主要观点在于:人们经常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去逃避某些可能面临的特定问题,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人格上的障碍未完成事件”,就是未充分表达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这些早年事件中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自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创造出人的各种神经症(如图2-2)。

      完形治疗跟其他“分析性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虽然它在分析性治疗基础上发展出来,却更强调个案在此时此地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去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因此它常被归类到存在主义治疗的派别之中如图2-2:疾病与未完成事件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疗法原本是两种疗法,但近些年已被人们有所统整,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基本观点为:人们常常执着于其固有的认知、行为模式就是所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