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docx
6页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管理的150位病理性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使用茵栀黄颗粒,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茵栀黄颗粒;黄疸;新生儿黄疸病在新生儿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且早产儿的发病率较高若新生患儿的病理性黄疸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脑细胞沉积,造成胆红素脑病一旦患有此疾病会导致患儿有极高的死亡率,大概在50%~70%患儿死于此疾病的急性期而幸存的患儿中又有75%~90%的患儿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及时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病是十分重要的而造成新生儿患有病理性黄疸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及药物性黄疸等且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日增加量超85.5umol/L)、重程度(血清总胆红素超221.2umol/L)及消退迟(超过2~3周)。
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病理性黄疸病患儿进行茵栀黄颗粒治疗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的150例病理性黄疸病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经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其中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27例,平均日龄为(3.56±0.7)天,平均胎龄为(37.35±1.76)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36±0.36)千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平均日龄分布在(3.42±0.69)日,平均胎龄在(37.9±1.6)周平均出生体重(3.29±0.5)千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于两组的新生患儿均先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治疗,具体方法为:1、注意保暖及原发病的治疗,给予新生儿足够的能量补充2、补充维生素、鲁米那5mg/kg每天,若有其他临床症状则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添加使用茵栀黄颗粒,每次1克,一天三次,并给予蓝光照射在照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光疗箱使用之前要进行预热,当温度达到30度左右时再放入患儿。
2、在灯管连续使用30小时后应及时更换灯管,以免发生意外3、在灯照治疗时应用布遮盖患儿的双眼,使用尿布遮盖患儿的生殖器,以免受到损伤4、治疗时若出现不显性失水状况,则需要增加液体15毫升左右5、在治疗期间要随时注意胆红素的浓度,12小时到24小时检测一次,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两天6、由于光疗箱有双面及单面之分,因此虽然双面疗效较好,但对于未成熟及爱动的患儿应使用单面光疗箱7、在患儿进入光疗箱之前医护人员首先要检查光疗箱的灯光、灯管、温度及湿度等且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8、在患儿进入之间还需针对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大小便情况进行检查,一定要将患儿的皮肤擦干,指甲剪短,放入时应保证患儿与灯管之间有足够大额安全距离,若患儿较爱动必要时可注射少量的镇静剂9、光疗箱温度要控制在32到34度之间,根据患儿的病情确定是连续照射还是间断照射,若为间断照射时每隔6~11小时间断3~4小时左右或照射8~12小时间断15小时左右[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也要给予蓝光照射以免影响结果1.3效果评价针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判定:当患儿治疗5天后皮肤黄疸症状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回叙正常则判定显效治疗5天后皮肤黄疸症状有所减轻,但血清胆红素未完全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有效。
治疗五天后患儿皮肤黄疸未明显变化,血红胆红素下降不明显或有升高迹象时则判定为无效[3]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5天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而在血清总胆红素方面观察组也好于对照组详见表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表一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756870100%对照组755412988%根据表1有效率可以看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对患儿基本都有效果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分组例数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观察组75311.18±31.7590.76±12.58对照组75307.26±33.29109.35±16.98根据表2可看出在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同巨蟹差异(即P<0.05)3.讨论一般新生儿黄疸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一般出现在患儿出生后2到3天,并且2周内就可以消退。
而病理性黄疸病在24小时内出现不会自行消退而出现这类疾病的原因有多种,总结为三大类:围产因素、溶血因素及感染因素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为茵栀黄颗粒,此药物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茵陈提取物及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其中药物成分中含有的茵陈味苦、微辛、性微寒,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而栀子则味苦、性寒,有泻火清热利湿的作用黄芩则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这三种药物在配合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共同制成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及退黄作用的茵栀黄颗粒而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以上几种药物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溶血,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不仅有效降低了血清ALT及AST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减少肝损伤,因此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较高根据本研究数据可表面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患儿病理性黄疸时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新生患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病,且疗效较好,加快了血清总胆红素的消退,因此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为新生患儿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谭艳华.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黄疸相关分析[J].使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14(4):125.[2]袁军.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3.[3]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5):26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