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惩罚xing赔偿制度初探.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3243787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惩罚xing赔偿制度初探论文摘要惩罚性赔偿制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源 英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随着各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丰富,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大陆法系也得到了应用,目前我国新的《侵权责任 法》的出台在产品责任中将惩罚性赔偿制度纳入到了侵权责任这一体 系中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保护受害者,惩罚侵权行为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也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论文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述(-)惩罚性赔偿的定义惩罚性赔偿的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以王利明 为代表的,“即惩罚性赔偿,也称为示范性的赔偿或报复性的赔偿,是 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它具有补偿受 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睥狭义之说以杨 栋先生为代表,他认为r惩罚性赔偿,是指在侵权案件中,法院除了 判决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补偿性的损害赔偿外,还判决侵害人向受害 人支付一笔赔偿金,主要用以对侵害人进行惩罚和防止侵害人和其他 人再犯类似行为”广义的惩罚性赔偿容易把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与所获 的惩罚性赔偿混淆,即容易混淆广义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补偿性赔 偿。

      所以本文认为采用狭义说比较稳妥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与补偿性赔偿制度行对应的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英国普通法,后被英美法系各国继受也对大陆 法系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1993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后 来在《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规定了惩罚性制度,而现如今新的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在惩罚性赔偿制度写入了其中,这样不仅标 志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得到了承认,同时扩大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的范围,遏制了在产品领域内侵权行为的发生中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市场经济快 速发展,故意侵权、恶意欺诈、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等行为时有发生, 仅仅靠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制度,很难起到对受害人的救济作用,同时 并没有有效的遏制侵权加害行为的再次发生,为了更好的保护受害人 的权益、有效的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更好地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因此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作用4•惩罚功能我国《民法通则》是保护公民的私权,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侵害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惩罚性赔偿制度从字面 意义来看是带有惩罚性的,以防止相应的侵权案件的再次发生,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规定了“双倍赔偿 制度: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中也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通过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施以“双倍赔偿”,以及对明知产品存在缺陷 仍然销售、生产的责任人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使其所受惩罚超过不 法行为所期望得到的经济利益,一定意义上来说加大了侵害人放弃实 施侵权行为的可能性,因此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惩罚只是目的,震慑、 有效地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才是真正的目的3 •补偿功能惩罚性赔偿制度除了惩罚性功能外还具有补偿功能,除了 受害人因不法行为所获得的补偿性赔偿外,通过惩罚性赔偿来补偿受 害人所遭受的不法行为的损失,即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通过增加赔偿 额额外地补偿受害人的损失4 •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又称为执行法律的功能,是指惩罚性赔偿具有 激励受害人提起诉讼,从而使其在法理上的功能得到充分实现有些情 况下,受害人在权衡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提起诉讼的成本、 费用以及耗费的精力等与其预期得到的补偿的利弊后而放弃了诉讼, 使违法行为听之任之可以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调动人们参加 诉讼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法律的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有益于增强人 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可见,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益于社会的稳定、有 益于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遏制不法行为的发生、有效的防止犯罪二、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太过狭小,不利于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仅局限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其主要适用于产品领域,所以对 于大量的侵权行为只能通过补偿性赔偿来补偿,但是补偿性赔偿制度 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遏制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

      因此,应当在侵权法 中适当的引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来弥补补偿性赔偿制度的空缺,从另 —个角度来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同时,惩罚性赔偿制度仅仅局限于产 品领域那么对产品意外的侵权责任人没有约束这样有悖于法律的公 平于正义而对于其他侵权责任人往往法律仅采取过错原则,就起赔 偿仅限于受害人的损失而已,而这些损失根本对侵权责任人没有起到 严惩的作用,甚至侵权责任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实施侵权行为二)归责原则单一在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主要适用于欺诈行为和恶意违约 行为,而不适用于过失行为,也对乘人之危、胁迫等性质的行为没有 规定惩罚性赔偿,在有些侵权案例中乘人之危、胁迫、重大过失给受 害人带来的损害远远大于合同领域的违约行为、欺诈行为带来的后 果,其性质相比之下更加恶劣,而我国却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仅将惩 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于欺诈行为、恶意违约行为中,那么会降低对故意、 重大过失、胁迫、乘人之危等的侵权案件的惩治力度,放任加害人的 行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数额不明确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即“双倍赔 偿”制度而在新的《侵权责任法》第47条中并没有规定相应的赔偿 数额,这会给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惩罚性赔偿制 度如何适用、如何赔偿、按什么比例赔偿、在赔偿的数额中哪一部分 是对原告的赔偿哪一部分是属于惩罚性赔偿等等都没有任何章法可 循。

      三、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一)扩大适用范围根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及最高院在《在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中的相关规定,可见,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仅仅适用于产品领域 而在侵权领域内更需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王利明认为惩罚性赔偿 制度不是适用于侵权行为责任而不是合同责任豐本文认为,合同是 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而签订的合同,而对于合同责任赔偿可以 由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无约定的则适用法律规定,而侵权责任的赔 偿不能由受害人与侵害人事先约定,而且与合同领域相比,侵权领域 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受害人的损失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大于 合同领域由于侵权领域内没有惩罚性赔偿制度,侵权成本不高,这 几年来侵权案件屡见不鲜,已称为我国立法上的弊端二)扩大归责原则正如上面所述,由于我国现在归责原则较单一,单靠补偿性赔偿制度不能达到补偿受害人的利益,使受害人得到惩罚性赔偿的 机会很小在英美国家,一般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主要有以下 几种:(1 )故意;(2)被告具有恶意或者具有恶劣的动机;(3 )毫 不关心和不尊重他人的权利;(4)重大过失我国在立法上应适当的 借鉴,通过借鉴与吸取,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因此必须扩大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将其覆盖到故意、重大过失、胁迫、乘 人之危等侵权行为中,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数额在20世纪70至90年代,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数 额不断的提高,在美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了赔偿数额,因此有 些学者则建议废除此项政策而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亦然没有 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数额因此我国在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 时候应当考虑数额的限制,数额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过高有可能会 对侵权人的生活造成危险,那样惩罚性赔偿制度就丧失了在法理层面 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有悖于保护人权;而数额过低,则不能起到惩罚 和遏制犯罪的作用,同时,在法律中规定赔偿数额的限制也是对法官 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因此在规定赔偿数额时可以借鉴《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第49条的规定,即“双倍赔偿”制度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可见,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是适用的,我国的惩罚性赔 偿制度已经进入了立法准备阶段而这些年来侵权案件发案率极高, 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来更有效的发挥法律的作用建立惩罚性赔 偿制度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 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