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的动物自学指导大纲.doc
15页实用标准文案《经济动物》函授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简介《经济动物学》是为生物类函授本科各专业的考试课通过本课程教学 , 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 , 选种育种 , 引种驯养 , 繁殖技术 , 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 , 饲养管理 , 繁殖技术 , 疾病防治 , 综合利用等内容二、主要内容《经济动物学》是生物科学本科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 , 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内容三、学习要求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 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 繁殖技术, 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内容四、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 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 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 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 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 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 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 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 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 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 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 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 绪论一、自学内容:掌握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的概念,了解家养动物 , 野生动物的关系 , 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动物的类群和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二 ) 本章重点:经济动物,经济动物以及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三 ) 本章难点: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 四 ) 本章考点: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五 ) 学习指导:第一节 经济动物的概念一、经济动物的内容经济动物 (Economic animal science) 以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引种,驯化,饲料营养,环境控制,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合理利用及有效保护等方面内容的一门学科二、 什么是经济动物广义上的经济动物,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利用和开发价值的动物。
狭义上的经济动物 , 是指介于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的 , 处于半驯化状态 , 或者驯化时间不长 , 尚未形成稳定的品种 , 品系的动物三、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关系1. 野生动物是家养动物的祖先2. 野生动物在经历了长期的圈养和多代定向选育后 , 形成了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系 , 既形成了家养动物3. 家养动物在形态特征 , 行为习性 , 繁殖周期 , 生产性能等方面有别于野生的祖先第二节 经济动物的类群与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一、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 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肉食,毛皮,药物 ( 麝香、鹿茸等 ) ;娱乐:狩猎,旅游,观赏;生态功能2. 提供种源:为家养动物的驯养提供源种;经济动物是家养动物品种改良的资源库;丰富的野生经济动物和畜禽品种资源,无疑会为育种提供宝贵的素材,是世界动物遗传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为科学研究, 尤其是仿生学研究提供原型蛙眼 , 昆虫的复眼, 蛇类的颊窝, 猫头鹰的视觉等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二、经济动物的类群根据主要的应用目和获得经济效益的情况 , 可将经济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型珍稀动物 : 金丝猴 , 大熊猫 , 东北虎 , 丹顶鹤 , 朱鹮 , 扬子鳄 , 大鲵;毛皮动物 : 狐, 貉,水獭 ,黄鼬, 貂, 海狸鼠 , 獭兔,麝鼠,雁鸭;渔猎动物 : 偶蹄类 , 雉类 , 野鸭 , 鸠鸽类 , 各种鱼等 ;药用动物 : 梅花鹿 , 熊, 乌骨鸡 , 蛇,鳖, 蜈蚣 ,土元 ;肉用动物 : 野猪,黄羊, 驯鹿,野驴 ,犬, 野鸡,蟒, 牛蛙等 ;实验动物 : 用于各种实验 , 如小白鼠 , 豚鼠 , 狗 , 猫 ;观赏动物 : 麋鹿,孔雀, 笼养鸟 , 热带鱼 , 蝈蝈;其他经济动物 :役用动物 : 鸬鹚 , 鹰, 牧羊犬等 ;伴侣动物特种动物三、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据初步统计 ,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中 , 兽类由 428 种, 鸟类 1186 种 , 爬行动物 315 种 , 两栖类208 种 . 其中兽类中的 130 种 , 鸟类中的 150 种 , 两栖类忠 20 种以上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其它陆生动物中的蜈蚣 , 土元 , 蚂蚁 , 蝗虫 , 蝉等无脊椎动物也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被开发利用。
我国水域辽阔 , 生活着 2000 多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 有许多已经被引种驯化 , 如四大家鱼 , 鲻鱼 , 梭鱼 , 对虾 , 贝类等 , 在沿海进行了港湾海滩养殖 , 在内陆开展了湖泊 , 池塘 , 水库养殖,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复习思考题1. 名词解释 : 经济动物 , 经济动物学2. 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第二章 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养原理( 一 ) 自学内容: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 , 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 , 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 , 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过程 , 经济动物资源保护 . ( 二 ) 本章重点: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三) 本章难点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 四) 本章考点 :野生经济动物驯养的关键问题 ,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 经济动物驯化的理论基础 , 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 五) 学习指导 :第一节 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引种:将本地或外地经济动物品种引入相应驯养体系的过程驯化: 是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过程 ( ——目标 ), 驯化过程中通过人工选择 ( ——手段 ) 淘汰不利习性 , 保留有利习性 , 使野生动物能够适应家养环境 ,并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和品系 (——结果 ) 。
驯化的内容:栖息条件 ( 海水到淡水 ), 动物行为 ( 去除野性 ) ;食性 ( 肉食到杂食 ) ;繁殖习性(变洄游 ,迁徙为定居 );抗逆能力 (耐热, 寒,病)一、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意义野生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 , 提高其生产能力 , 及时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 , 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 有利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 保存 ;( 直接利用野生资源 , 其供应具有不稳定性 )人工种群向野生环境中的释放 , 有助于野生种群的恢复 , 发展总之 , 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是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二、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关键问题1. 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1) 通过野生动物生境的调查 , 了解其栖息环境 ( 栖息地 , 隐蔽处 , 领域等 ) 特征以确定驯养方式, 场地选择 , 管理措施等 如 : 蛙对水环境的要求 , 冬眠需要土质的洞; 鳖需要沙质的产卵场2)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 , 确立对野生动物的驯化措施 , 提高生产性能; 但并非一定要照搬野生环境条件 ( 变温动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常年繁殖 ). 野生环境不一定最好2. 食性与营养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 : 肉食性 , 植食性 , 杂食性; 有些动物不同生长阶段食性不同 : 蝌蚪 ,成蛙;食性可以经驯化而有所改变 : 肉食到杂食等。
通过对野生动物的食性和生活规律的调查 , 了解食性特征 , 食物种类和采食量 , 以确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料供应 , 日粮配合与加工 , 饲喂制度 , 制定饲料计划 , 促使野生动物适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家养条件如 : 鱼苗采食特点与投饵要求;又如 : 蛙食活饵到食静态饵料;又如 : 中华鳖食肉性到杂食3. 繁殖与育种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 ( ——育种 ) 的途径通过对动物繁殖规律的调查研究 , 确定人工繁殖技术措施 , 特别是如何提高繁殖 , 成活率等问题;如 : 环颈雉的人工繁殖种群 , 家鱼 , 中华绒鳌蟹的繁殖问题第二节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一、利用与保护并重,保护为主的原则生态系统的系统特性 : 结构性 , 稳定性等适度干预不影响生态平衡 , 最大收获量如 : 草场肯食 , 有利于草场更新过渡干预导致生态失衡 , 生物资源退化 , 危害人类长远利益 但目前野生资源危机严重 , 应以保护为主二、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 持续发展 , 永续利用的原则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 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种群数量变动的敏感期禁止渔猎繁殖期 , 自然种群数量波动 ( 繁殖后最高 , 繁殖前最低 ) 。
换毛 ( 羽 ) 期 , 动物毛皮 , 肉, 脂质量下降2 变野生为家养 , 提高生产性能 , 减少环境压力降低产品成本 , 实现均衡供应 , 减少野生经济动物资源的压力 ( 使偷猎者无利可图 ) 3. 加强经济动物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提高综合效益 , 促进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动物驯养产品的劣势 : 驯化程度低 , 生产周期长 , 成本高 , 低水平竞争能力弱 , 需加大力度开展产品的深度和综合利用 , 提高综合效益 .( 使从业者有利可图 ) 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第三节 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各种家畜家禽都是人类经过长期的选中育种和定向选育的结果 . 畜禽的驯养成功为经济动物的驯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一、经济动物驯养的一些措施1. 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 , 制定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昼夜节律 , 季节节律 , 繁殖节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摄食行为 , 繁殖行为 ( 求偶炫耀 ), 社群行为 ( 鸡 , 猪 ) 2. 直接驯化与间接驯化相结合利用驯化程度高的经济动物对驯化程度低的动物进行驯化3. 早期发育阶段驯化个体发育的早期是动物行为发育的敏感期 , 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