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朵杏花》教案.docx
8页《第一朵杏花》导学案一、教学目的: 1、 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测,才干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核心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测,才干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学时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她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规定)(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引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引停止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准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当如何提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种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懂得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因素 第二段(6-15):次年在孩子的协助下,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测,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引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学时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尚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引朗读4、重点指引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懂得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阐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阐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积极摸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种读竺爷爷的话,一种读小孩的话,一种读旁白,一种做评委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核心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种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刚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如何的语调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快乐、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调,指引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种读竺爷爷的话,一种读小孩子的话,其他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窗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教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快乐?竺爷爷为什么快乐?(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毕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快乐,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替代观测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如何理解“精确”一词?(非常精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引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她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因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她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测,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测]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测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她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国内出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种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阐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测,才干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2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测 可 桢 一 丝 不 苟教学反思:本篇文章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叙写了国内出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告诉学生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测,才干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预习课文时,规定学生学会审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这在于对课文的更进一步理解,也在于体现竺可桢爷爷对周边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测多么细致,对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又不无遗憾本课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掌握如何理解句意的措施在教学实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也体现得较充足,但我也发现教学教程中的局限性之处:文中浮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虽然课文也读了,但对话部分朗读不够突出,我并没有重点引领学生通过对话朗读去体会和感悟课文内容和作者对话部分的描写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