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276页新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00字)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 ↘ 三、 各单元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