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非权力影响.doc
10页形成非权力影响 优化非智力因素----------处于转型期的现代教育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天津市第十一中学 李 军【摘要】 :本文从两个已经不觉新鲜的词组出发,不追究概念的界定,立足于实践的积累和反思介绍自己学习上海育才办学经验的体会,反思自己的办学实践力图说明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看似智力的问题,实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看似人性化管理,实质上缺少了非权力的影响;看似素质教育,实质上存在着单纯智育倾向;看似学困生放弃学习,实质上的原因和危害绝不仅仅是放弃学习;看似学校学生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各个系统中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看似诸多的矛盾,实质上存在着可能找到的契合点等等,亟需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形成非权力影响,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意识和作为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如何通过沟通找准契合点的想法和做法关键字:转型期 现代教育 非权力影响 非智力因素当校长才不到三年,但有一个积累整理反思的习惯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可以说是近两年的事,对非权力影响的思考是连带着产生的不是专业搞研究的,所以我不想追究概念的界定因为这两个概念争议在学术界争论很大,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争论比非权力影响的争论要大得多。
非权力影响的论述大多停留在说理论证它的如何好,讲如何形成非权力影响就少多了,操作性也就很少了从具体的学校工作中,我认可的说法是这样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建立人际关系的双向沟通过程,目的是在不使用权威和力量的前提下,使人改变想法,行动或行为它来源于专长和个人品格力量,并非自身的地位、权力等硬件因素,是一种软性的领导艺术非智力因素是很多的,主要的绝不能少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恰好是新课改的三维指标之一是成人成才的关键 这不能叫两个概念,就叫两个描述,能表达清楚实践者的体会即可去年我很荣幸在上海育才中学呆上了一个月,有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难得的整理反思自己的工作的机会思考起来总觉得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看似智力的问题,实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看似人性化管理,实质上缺少了非权力的影响;看似素质教育,实质上存在着单纯智育倾向;看似学困生放弃学习,实质上的原因和危害绝不仅仅是放弃学习;看似学校学生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巨系统中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看似诸多的矛盾,实质上存在着可能找到的契合点等等,亟需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加大形成非权力影响,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意识和作为还是先从育才中学说起:一、 形成非权力影响,优化非智力因素的一位导师 育才是中国教改“敢为天下先”的一面旗帜,到了育才不能不专注他们的教改实践;而要真正地领略他们的教改历程和硕果,不能不说一位导师级的大师-------段力佩。
我们先浏览一下段老“三波”教改的阶段性标志语言: 64年提出“十六字教学法” “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结合、因材施教” 78年推出“八字教学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91年倡导“三自”培养目标 “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 一直到04年,育才基本上走过了教改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占十三年多时间 64年第一波教改的特点,从边讲边练、新旧结合的要领上看,段老师很喜欢教书也是很善于教书的边讲边练最能抓住学生,新旧结合最能抓住成绩所以第一波教改的重心放在对教法的改革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是“敢为天下先”的 78年推出“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不仅是“敢为天下先”,也是对自己教改体验的一次根本的突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了出来茶馆式”激活了沉闷的课堂,体现了民主和平等是学法的改革,是人性化的突破已经关注到了师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91年倡导育才学生“三自”的培养目标,“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
再一次加大了学生的主体体验的力度,也是再一次的解放思想,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落在了学生的学上使他的教学思想成为了教育的思想,回归了教育的本来的意义,是育人育才、成人成才的教育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三自”,看不出教法的影子,活脱出学法的痕迹,目标是培养能站立在社会的成功的人的修养和能力这无疑又是一次跨越性的创举 段老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就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加强,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自主体验学生能做的事就要交给学生做;学生能自主的时间就要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加大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在课堂外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时间育才中学社团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好了自主活动时间加大了区别于课堂的活动,走出校门,有社会性在他们几十年的教改实践中,不仅解放思想,而且有胆有识地逐步实现着学校的科学发展 不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段老和育才都是在努力的尝试去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对学生的主体体验给予了最具广度的宽容和最具力度的支持使我们只能去思考:教育应该给师生什么?学校应该给师生什么?答案可能也只有一个:给他们尊重和欣赏,让他们沟通和体验,一起去收获成功和发展的快乐 所以可以这样说,段老的三波教改,两次飞跃,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留下了一个课题。
无论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回归教育的育人意义,应该从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做起,从优化非智力因素做起 再说另一个方面,我在育才翻阅介绍段老的书籍和文章,有这样一段描写: 对段力佩而言,以校为家并非只是安家校园,学校成了他的全部世界和人生舞台在校长办公室一般是找不到段力佩的,一天有位来客几次找段力佩未遇,就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仿唐诗古意写了首五言绝句:“来客见童子,问段哪里去?只在此校中,人多不知处”是的,他无一定行踪,教室里,教师办公室内,操场上,都会闪现他的身影作为一名校长,多下基层,多接触一线教师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碍于政务缠身,真正能实践贯彻者却寥寥无几,段力佩想出了一个妙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把办公桌搬出校长室,搬到各个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听课,一起评课,一起活动,掌握教学工作的第一手情况,及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更多的时候,他漫步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汲取各种信息,在和任课教师商量教学上的问题时,他会提出十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他和外语教师商榷时态的教法时,会指出刚才在课堂里什么地方可以多举些例子;他和语文教师商榷古文的教学,会指出刚才课堂里他哪一个字义解释的不够准确,哪一片课文的阐述可以强化……老师们惊讶了:“段校长,你没有听过我们的课呀?”他会笑笑掸去老师袖口上的粉笔灰,轻轻地说:“我不是常在走廊上吗?”是啊,走廊——教学信息的汇总地。
作为一名校长,他懂得教师的心理,轻易不坐到教室里去听课,他知道这会分散教师的注意力,尤其对一些青年教师,更可能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然而一旦坐进课堂听课,他会毫不客气,当场评判这段描述很具文学性,但我们能感受到段老的形象从本文的观点出发,段老形成了非权力影响,用心良苦,感人至深实质就是通过沟通找到契合点 二、两个事例体现形成非权力影响和优化非智力因素育才回来初步总结的时候,就觉得学习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非智力因素的转化作用的认识我和育才的校长和教师交谈,我经常问到你们对非智力因素怎么看,他们的回答让我惊喜:“我们育才的学生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他们的压力大,相对更显得脆弱接着他们给了我很完整的两个个案,使我如获至宝 谈佳隆 的故事 育才中学2002届学生谈佳隆喜好哲学,思维独特,好质疑争辩由于学习成绩一般,课上又爱插嘴,被一些老师、同学视作“怪物”、“异端” 在老师的鼓励下,谈佳隆创办了思想社团“风云人文学社”,编写刊物《风云年鉴》,介绍中外哲学思想著作、学术名人和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宣传人文主义;同时开办学生学术讲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课题报告会,开创育才学生“学术”研究先河。
风云人文学社名气不小,曾获得上海市明星社团荣誉称号谈佳隆办社团很有方法,将当时校园“风云人物”如团委、学生会主要干部、广播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都网罗进了自己社团,并给以要职,这一办法既提高了社团知名度,又给社团注入了活力 谈佳隆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并撰写3万多字的研究性学习论文《荣格心理学“人格面具论”研究》,参加2000年英特尔上海市中学生科技论坛,获得了二等奖 2001年5月,有着“当代黑格尔”之称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到华东师大演讲,谈佳隆同学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了华师大副校长马钦荣先生,经过一番沟通获准进入会场听讲演讲那天,华师大哲学系的讲堂不大,百余人济济一堂,听讲者主要是哲学系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哈贝马斯演讲结束后准备接受观众提问,会场一片沉寂,众多哲学系师生无一人发言这时坐在第一排的谈佳隆同学从容地举手提问他说到,“尊敬的哈贝马斯先生,我是育才中学的一名高中生,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问题大致是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现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惊人的举动震撼了全场 创办社团的成功经历,使谈佳隆同学成了育才的名人,有了自信内心有了一股动力,不能在学业上丢名人的脸面。
上高三以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出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的意外谈佳隆现在《人民日报》(华南版)担任主编 刘栋的故事 刘栋是育才中学2001届学生,从小动手能力强、好钻研,上初中开始玩电脑,进入高中以前已全面了解计算机运行原理,并熟练掌握了各种应用软件刘栋上课没什么可听,时而违纪,时而一个人专注一些不为人知的程序 一次,他设计的一个程序,将校园网给“黑”了,局域网、互联网均无法登陆校园网瘫痪,全校顿时忙作一团,消息公告无法发布,一些基于网络的教学无法进行事出之后,计算机老师联系刘栋的上课一贯表现,强烈要求处分他学生工作部人员认为刘栋的情节远比“经常玩电脑游戏”要严重,应当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以严肃校纪校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对严肃处理刘栋表示支持师生对此议论纷纷,学生干部中也倾向对刘栋严肃处理 然而,当时童永歙校长认为,“黑客事件”尚属首例,此前没有开展过这方面的引导教育,教育工作者本身有责任;学生是孩子,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认识还比较模糊,犯错误在所难免学生阶段犯点错误,只要改正了不是坏事,这样可以避免今后走上社会以后再犯错误 童校长建议全校大讨论,如何正确看待“黑客事件”和对刘栋的处理。
经过认真讨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一要耐心二要引导刘栋本身就是计算机高手,可以因势利导,请刘栋和老师一起参与学校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后来特别安排学校网络安全总监张一鸣老师担任刘栋的指导老师,教他开发网站、编程,同时进行学校网络安全维护使得刘栋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提高,最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黑客事件”的正确处理,使刘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现在英国深造这两个个案,相同点在于:两个很会调皮的孩子,都做了轰动育才的事情,在他们的鲜明的个性和特别的爱好的发展上,得到了一致的宽容和支持,最终他们在很有特色爱好上成才了不同点在于谈佳隆的故事更好地说明了非智力因素优化的转化作用;刘栋的故事可以侧重的说明我们的学生观在一个学生的成才过程中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细心的观察,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出现与之一样鲜明的个案进一步体会,前一个例子更多的启示我们非智力因素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从非智力因素入手迁移到智育上来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从第二课堂找到被认识了的自我、找到了真正的内驱力,使其成人成才的过程后一个例子更多的启示我们非权力影响的产生影响的过程,在这个成功的过程中,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