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楷方法细谈细看.doc
20页小楷技法指南 一:险正字要写得险,当具有一定胆识,有的人写了半辈子小楷,一生严谨,循规守矩,不敢丝毫越雷池于半步,此谓之无胆,有的人理法尚未谙熟于胸中,便一味好奇,竞尚怪异,意欲炫惑于天下,此之谓无识,故凡有胆有识之人,心能脚踏实地,先求平正,一笔一画,平平稳稳,使其结构笔笔从规矩中出,字字由法度中来,迨至纯熟之极,深谨之至,而能奇宕萧洒,不主故常,时出新致,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试观魏晋小楷, 《十三行帖》平正之中寓险绝之姿, 《乐毅论》萧散之中含简静之态,无一丝一毫的习气,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十分耐人寻味,可知书写小楷,不难于平正,而难于在平正之中有险绝之姿,不难于匀齐,而难在于匀齐中有跌宕之态,不难于端庄,而难在于端庄中含流动之势,不难于严谨,而难在于严谨中有自然之意,不难于刚挺,而难于刚挺中杂婀娜之柔,不难于妍媚,而难于在妍媚中有古淡之质,近人作书,只是贪捷径于咫尺,博浮誉于一时,不肯有平正上下功夫,故凡欲欺世而盗名者,心托于无常之形,傅山《霜红龛集》中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巧生,归于大巧若拙而己。
”此语足为吾辈之诫,如一入门便欲邀奇,强求变化,必致学道入魔,此不可不慎二)疏密研究楷书的结构,不但要注意到有笔墨处,亦要留意无笔墨的空白处,所谓知其黑,守其白,白即点画之间空素地,其中亦有法度,盛熙明《法书考》谓:“点画既工,而后能结体,然布置有疏密 ,骨格有肥瘠,不可不察也 ”书写小楷,疏密最要停匀,密处宜紧腠理,疏处要展丰神,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致凋疏,凡笔画排叠的字,既要下笔洁净,富有变化,又要疏密停匀,布白相称凡笔画少的字,要写得肥一些,肥可令其密凡笔画多的字,要写得瘦一些,瘦可以令其疏有的字宜中疏外密,八面点画皆拱其中,有的字宜中宫紧收,中密外疏,呈一种幅射式的结构凡包围结构,被包围的结构要稍向外靠,有的字宜上密下疏,密 处用笔稍瘦,疏处稍粗而力足,则能撑得住重心有的字宜下密上疏,凡疏处,宜加长点画,以补其空疏密 在小楷中又要富有变化,奇趣乃出三)参差参差是通过结构中点画或偏旁部首的长短、开合、伸缩、高低、阔狭等变化来表现结构的自然美,是小楷结字的重要方法,最忌犯平行、齐头、排牙、类同的弊病,如积薪束苇之状,这样就会使结字了无意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作字最忌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之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献之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米芾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此言布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
”楷书结籽尚方,体势匀称,但亦宜于参差中见整齐,方免算子之病,若前后齐平,上下一等,逐笔排比,便不是书,此不可不知凡口字在左者须与上齐,如晖、吸、呼、唯凡口字在右者须向下靠如弘,如、和、扣等字凡笔画繁复之字其体本大,如斋、灵、骚等字有的字结体本小,就不宜写得大,如王、公、日、小等字有的字结体平扁,就不宜写得窄长,如右、而、四、曰等字有的字结体本长,就不宜写得扁阔,如身、矛、乍、耳等字有的字上阔下窄,上占地步,如智、罗、罪、习等字凡宝盖结构,要盖得住下,有覆仰之意,如愈、雪、空、当有的字要展其下画,要托得住上,有下载之意,如盟游足万凡重叠之字,要有参差变化,宜上下滋长,中间窄,如楚、鸾、驾、骂有的字宜上下窄,中间阔,如斋、誉、鲁、学有的字则宜四满方正,如触、辅、关、国凡左右二停结构宜有高低,伸缩之变化,有的字宜上平左高,如巧、虽、印、解有的字宜下平右低,如勤、如、和、动有的字宜左高右低如既、解、郑、师 ,凡二竖重并者,宜一伸一缩如斩拜,凡画长直短者,撇捺宜合,因枯黄 画长处,开处也,故下必合,凡画短直长者,撇捺宜开,因横画短处,合处也,故下必开凡一字中上合则下宜开,凡重撇者宜减捺,一开一合,自然得宜,重钩者宜减钩,凡亻旁下竖之首要顶上撇之腹,彳旁下撇之首要顶上撇之腹,三撇重并宜有变化,四撇重并宜有开合,小楷中亦经常可见应开之捺反用合势,这样可以增加体势的变化。
四)宾主凡一字之中常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如画字发竖钩为主笔,代字以戈钩为主笔,少字以长撇为主笔,此一笔往往是决定一个字重心平稳的关键之笔,主笔失误,则余笔皆败,故学书者必争此一笔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有主笔,则纪纲不乱,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余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相通,作书之法亦如此,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 ”其中一也字上画可尽量向右上倾斜,但下画势平,有力撑之妙如事、代、也、少等字凡一字中以横竖为主画者,其势宜平直,姚孟起《字学忆参》中说:“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倾欹 ”而余笔可稍有欹侧之变化如岳、委、年、中等字凡一字中横画多者,宜展其大画,促其小画,如甚、善、真、弃等字凡亻、犭、扌、衤、氵、彳、阝、禾部在左者,宜写得窄长一些,令右有地步,则左为宾,右为主,主宾分明如伟、拒、阿、稷、得、淹、补等字以右停为主者,右停则宜窄长,如划、郡、割、断等字以中停为主者,则中占地步,左右二停有衬托相望之意,如衡、卫、微、谢等字凡方框结构,左竖是宾,纵情落笔,宜轻而短,右竖是主,沉着至到,宜重而长,如南、贫、宜等字。
五)向背,仰覆所谓向背即方框结构中两竖画如() ,背如) (,姜夔《续书谱》中谓:“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旋设各有情理 “颜真卿楷书以向势为多,欧阳询以背势为多所谓仰即指横画如∪,覆如⌒,仰有上承之意,覆有下俯之意,颜真卿楷书以覆势为主,欧阳询以仰势为主作小楷之法,最要向背得宜,仰覆有姿,凡字画多则分仰覆(如三字上画宜仰,中画宜平,下画宜覆)竖多则分向背,字势方有姿态,如门、月用背,尊、幽字二竖用向向背不单是指横竖,亦表现在其们点画中,如首字上二点用向,真字下二点用背,为字长撇用向,惑字戈法用背,通过向背的变化,使小楷的间架结构更加疏朗舒展六)变化楷书在结构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用笔和结法这两个方面所产生的,但这种变化是极其微妙的,它没有像行草书的那样强烈,因此需要学书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细心体味,久之自有会心处,所有的变化必须以画平竖直为律,知其常而后能通其变,故平正是变化的基础笔形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态上的变化,包括方圆,藏露,起止,曲直,俯仰,向背,肥瘦,长短等,二是角度上的变化,以横画为例不外乎三种变化,即平画,上斜,下斜三种,竖画亦不外乎三种,即直竖,左斜,右斜,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体形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点画,偏旁部首在位置上的挪动和角度上的变化而产生从理论上来说,似乎要产生变化并不难,但实际上要做到既要有变化,又要在变化中不违背情理,既要字字意别,又要在不同中有一种统一的调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莫云卿《评书》中所说的:“真书之难,古今所叹,书法不由晋人,终成下品,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 ”古人凡以书成名者,无不在楷书上下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小楷,字形虽细,却法度具备,故凡欲工书者,当于同不求异,异中求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则自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紙上,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凡一字中相似的点画并排在一起时最要注意变化二字,如“此”字之四竖,所字之三竖,非字之六画二竖,傷字之五撇,不但笔形有变化,角度亦有变化,绝无雷同之感七)揖让 揖让是通过点画和偏旁部首相互之间逊让,使其点画位置分布与日俱增加和谐合理的方法,如府字,有二撇重并,则左撇长而婉转,右撇短而有力,以短避长,结字自然得体,又如施字,左停方字窄而长,上画向左舒展,而右收敛,意在使右停有一定部位,阳字阝旁上耳小而竖画微带向势,意欲让右,婦字左停窄长而有顾右之势,则右停有舒展之余地,这些生动的姿态都是通过揖让产生的。
八)裹束裹束是研究一个字中点画之间的顾盼,呼应之法,小楷的结字虽欲宽绰,有萧散之姿,但也必须在笔势的裹束下进行组合,相互之间,能回抱照应,纵横得势,方能得法,凡能以势相得的结构,则有自然之趣九)小楷结构的特殊方法小楷的结构虽然与大楷基本相似,但小楷字小,字越小就越要清晰,舒展、开阔、松动,使其字内间架明整散朗,雍容疏宕、自然结体熨贴文征明《停云馆帖》中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诸美皆具也 ”作小楷最忌局促、窒滞、臃肿、秽浊,给人以逼塞窘迫之感苏轼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最能概括小楷的结构特征,那么如何使小楷的结构写得宽绰呢?当然,最主要的是涉及到用笔贵在清而腴,圆而润,但其结构亦有特殊之方法下面我们就简单扼要的介绍小楷结构具有个性的内部规律潜虚半腹 凡主框结构中内有横直画者,使其不与二直相交,或尖接或左竖,潜虚其右腹,如损字,者字,或以横点代画,使其与两直分相离,如清字,散字,由于虚其半腹,就使方框内的空白之处增多,给人以疏宕之感,相传钟繇最善此法,他的小楷用笔虽极丰腴浑厚,但结构却疏松朗润,无填塞窒闷之感,如腹、自、贵、县、神、得等字,皆以点代画,其中特别是一个略字,左面田字中的十字几乎与械巅画相离,显得十分松动,这种方法对后世许多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明代的王宠,清代的刘墉等最善此法。
舒展笔势, 这是一种辐射式的结字方法,亦即米字法,这种方法尽展其笔势,令其点画完满,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字内间架的空素地,给人以舒展疏朗的感受,但必须注意,拉长点画,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要在笔势的管束下,方能有形松神密的风致,正如蒋和《学画杂论》说:“字有收放,当收不收,境界填塞,当放不放,境不舒展这是小楷结字的特殊方法,不适宜于水字,大字一用此法,则气松神散而不能结密王虚舟《论书剩语》说:“作蝇头细书,须令笔势纡余跌宕,有寻丈之势秘佳 ”历代小楷之中,最善此法的莫过于王献之,试观其《洛神赋十三行帖》笔意舒展,有萧散飘逸之态,十分耐人寻味相传董其昌曾用小楷法去写榜书,结果失败了,他在《书鲍明远舞鹤赋后题》中说:“往余以《黄庭》 《乐毅》真书为人作榜署,每悬看辄不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其势 ”小字要展令大,大字要蹙令小,展令大者,尽其笔势,使其间架内空素地开阔,蹙令小者,密其体势,使其间回内空素地狭小,如是则小字宽绰,大字结密 ,各得布白之法,结体自然熨贴外密内疏书写小楷,笔意贵在外拓,使其间架,或内方外圆,或同疏外密,或内松外紧,或内圆外方,则结字自然宽绰而有余,这种外拓的笔意表现在横画时,往往形成一个一平下凸的横三角形,表现在竖画时,往往形成一个左平右凸的直三角形,笔意外拓则内部宽舒,这是小楷结字的又一特征。
相传明代的王宠最善此法,这是一种拱心式的结构,运用得好,自能给人以一种气松神密的艺术感受删简笔画 通过点画相代,删简繁复 的笔画,而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这是小楷结构的又一特征,这种方法,虽然不及行草来得变化丰富,但在小楷中也较为常见在书写小楷时,又往往可以缩短或简略笔画,但仍不失字形,而有可读性,但这种方法当与行草中的结构相参阅,不可杜造,仍要以符合文字的规 范结构进行组合十)笔短意长笔短意长是小楷结字的又一特点,它和第二种方法相反,不尽展其势,亦不使尽其力,而采用藏锋遏势,短和蓄力的方法,这种结字方法,含蓄蕴藉,浑厚古茂,极富有意趣,钟繇、颜真卿、黄道周、刘墉最善此法,此法用笔劲气内敛,势从内出,非年高手硬,难至沉静之境,刘熙载《书概》中说:“学晋书者,尤当以劲质先之 ”此实为心得之言笔短趣长虽以用笔为主,但结构亦宜宽松,不得拘紧,特别是一些用笔丰实的小楷,和意外拓,以向势为多第三章 小楷的章法布局章法,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发及通幅之间的布局方法,如果说一个字的内部结构中有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