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女性传统婚服的文脉与趋势.docx
6页我国女性传统婚服的文脉与趋势 王革非+季勇Reference:我国女性传统婚服虽经漫长演变,其蕴含的民族特征与文化精髓至今依存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中,人们虽可自由选择婚服,但婚礼习俗依然带有传统特色如加以引导、推广和创新,女性传统婚服依然有着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基础Keys:女性传统婚服;演变;文化;趋势TS941.1 :AA Study on the Trends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Chinese Female Traditional Wedding DressAbstract: Although Chinese female traditional wedding dress has experienced long-tim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re cultural meaning and ethnic features have retained. In an era of pursuing individualism, though people can freely choose their wedding dress, wedding customs are still tinged with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necessary guidance,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female traditional wedding dress will continue to play important role in meet personalized nee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Key words: female traditional wedding dress; evolution; culture, trend在我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既有对传统服饰起源、历史、服制的研究,也有基于文化、审美、功能、婚俗及礼制的研究,且以婚俗文化、礼制、配饰、婚服设计研究居多。
但特别关注女性传统婚服的不多,即使在专著类研究中,亦缺少专门针对女性传统婚服的独立篇章虽然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宽,但有关女性传统婚服文化及趋势的研究并未明显增强将女性传统婚服单独提列出来,沿着历史的文脉,或可对其发展趋势研判有所助推1 女性传统婚服发展演变与文脉虽然在现代婚礼中新娘倾向于选择婚纱、褂裙或旗袍,但依然有一部分女性会选择周制或明制婚礼服饰秦汉之前的女性婚服可追溯至商周,而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冠服制度趋于完善的朝代据史料记载,周代对婚礼的重视以及对婚服的选择都有极重要体现,我国女性传统婚服以周代影响较为深远据《礼仪注疏》和《仪礼?士昏礼》记载:周代女性婚服大气端庄,为黑色纯衣,四周镶以绛边,拜公婆时以单黑罩于婚服外以遮风尘周代婚服色彩遵循“玄纁制度”,为玄黑色和纁红色,这种主流婚服色系延续到隋唐以前周代女性传统婚服虽非大红,婚礼也缺少奢华与喧嚣,但却能以其特有方式抓住婚姻的本质,并直指人之内心,这一点在女性婚服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史料记载中的汉代礼服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和襦裙,其上衣下裳冕服为帝王和百官婚服,袍服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女子喜爱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其婚服形式为深衣制。
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公主、贵人出嫁可穿十二色、多重衣,饰以缘边锦绮袍,依身份不同而减颜色,贾人可用浅黄和青白服《太平经》、《霞衣蝉带》记载汉代普通百姓其婚服有多重穿法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以袍为贵,婚服以袍服为主形制,女子婚嫁时穿,东汉时期袍服是新娘必备礼服,至汉末女子出嫁以纱罗遮面汉代女性婚服外形多层叠加并饰各色边缘,大气、厚重、洒脱,自然风韵突出更多的观点认为唐代女性婚服有华贵、艳丽、精致及多彩等特点,一改秦汉时的庄重与沉闷据《新唐书》等记载:唐代女性婚服种类多,因地位不同而差异较大,比如一至五品内命妇礼服为花钗翟衣、钿钗礼衣,六至九品内命妇礼服为礼衣、公服,一至五品外命妇礼服为花钗翟衣、钿钗礼衣,一至五品官员女儿和六至九品官员妻女礼服为花钗翟衣与礼衣,普通女子婚服为花钗礼衣虽有观点认为唐女通用归嫁礼服为青色系钿钗礼衣,但该礼服仅现于史书和礼书中,是否为常用婚服尚不确定结合史料及后世学者研究,唐代普通女子婚服为花钗礼衣,公主婚服为花钗翟衣,皇后太子妃婚服为褕翟据《通典》、《旧唐书?舆服制》记载:虽初唐女子婚服为花钗礼衣,但后因花钗礼衣走弱,大袖襦裙为女子所接纳宋代女性婚服去繁为简,有了清雅、秀气的转变,并注入更多理性。
据《梦梁录》记载:宋代女性婚服已非隆重的钗钿礼衣,基本样式为花钗大袖婚服据《宋史》记载:宋代富贵及仕宦之家女子婚服为销金裙或长裙,或大袖,在典礼时带凤冠披霞帔宋初女性婚服继承唐制,后多配凤冠、霞帔,并和大袖搭配,普通命妇与皇后、皇妃无太大区别据《事物纪原》记载:宋代将霞帔定为命妇冠服,且有非恩赐不得服之说,只有直帔通用于民间,而凤冠本是后妃、命妇朝服,但宋代已广用于婚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红色和凤冠霞帔是宋女的婚服元素,而正式将凤冠收入冠服制是从宋代开始明代女性婚服对传统继承较多,是后世中式婚服代表之一,对现代女性颇有吸引力史料记载明代女性婚服为红袖衫、长裙、背子,配霞帔及戴凤冠,婚服图案因等级、身份不同而异明代官员家女儿出嫁可穿符合母亲身份的命妇装,百姓可穿绛红公服据《大明会典》、《明史》记载:明代中后期无论庶人还是贵族,新娘皆可着凤冠霞帔,平民女子婚时可假借命妇的凤冠霞帔明代凤冠霞帔在民间不时有着内在的创新和风格改进,对后世影响深远学界多认为是明代奠定此后我国女性大红吉服、上衣下裳、凤冠霞帔这一传统婚服形制 如从服饰史角度看,以清代对传统服饰带来的变革最大据《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记载:清代汉女婚服沿袭明代凤冠霞帔制,可概括为凤冠霞帔、云肩、褂裙及红盖头,其中褂裙是满汉融合产物,而凤冠、云肩、大红盖头对比明代改变不大。
综合看,如以清代新娘为例,其婚时妆素应为头戴凤冠,遮盖头,上穿绢衫,外套花袍,披霞帔,下着裙裤,至少在《清稗类钞》中的记载多倾向于此民国时期女性婚服经历了由传统至西化再到中西都有的转变相较于过去复杂的绣饰、贵重配饰及长制作时间和高制作成本,民国女性婚服倾向简约、实用和丰富具体说,20世纪初女子婚服多沿袭明时汉女婚服,即锦绣、凤冠霞帔、袄裙、盖头及花鞋20年代中后期婚礼旗袍始现,传统袄裙式旧式婚服虽也被接受,但与旗袍相比因缺少流行元素而转弱时至30年代,旗袍款式因吸取西式服饰特点而进入鼎盛期总体看,民国女性婚服变化体现为传统婚服搭配西式头纱,有穿上袄下裙传统婚服者,有穿融合西式裁剪改良旗袍者,也有穿中西合璧式婚服者2 女性传统婚服的后发之力我国是衣冠王国,作为服饰重要组成的女性传统婚服历史悠久女性传统婚服可追溯至商阴,形制于周,发展于秦汉,至唐宋已至其高点,明时虽有回落,但其内涵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特征依然保存,只是在民国之后始现巨变,但其内涵的优秀文化精髓和民族特质使其超越于常服,其传统文脉之影响使其成为中式服装体系中的重要一脉历朝历代的女性婚服既是重要的礼制服装,亦伴随着民族化特征而发展,不仅做工精良,文化内涵亦极丰富,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女性婚服乃至为新人的纯手工制作。
虽然现代女性对婚俗关注已不再严格遵从古礼,但仍难以与之完全分隔如果说不同时期的女性婚服代表了当时社会服饰的一个极高水准,亦是当时颇为时尚的中式传统服饰亦不算为过近年来现代女性审美观趋向多元,新人对婚服选择约束转弱,选择范围放大,这使得女性传统婚服发展受到挑战有个性特征的现代婚服虽不乏绚丽之处,但却缺少传统婚服固有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还无法传递传统婚服独有的韵味和内涵如以发展的眼光看,有着浓厚民族特点的女性传统婚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其多年发展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即使对现代社会也有其积极意义,其也必然有着在现代社会满足现代女性的文化元素在未来,女性传统婚服或将朝着个性化和美的方向发展,这应是一个长期趋势3 结语我国历代女性婚服虽对前朝多有继承,但亦有其各自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女性传统婚服莫不代表当时服饰的一个高水准,其工艺、制作及文化理念不弱于当前的高级定制,如加以引导和推动,依然有着满足现代女性个性化婚礼需求的基础人们生活于世俗之中,女性传统婚服作为重要服俗有其浓重的民俗色彩和民族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保留女性传统婚服基本制式的同时,如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发扬其设计理念,依然有着满足现代女性消费者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