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的时代创新.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1545417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3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的时代创新    文 \ 陆杰华 \ Lu Jiehua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笑非 \ Wang Xiaofei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编者按:本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老龄化时代城市助老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共有5篇文章,内容涉及城市居家养老、智能照护体系、民间养老护理、空巢老人心理特征及老年人社会保障等方面,有8位专家从国内外不同视角探索了老龄化时代养老体系的构建、老年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官民结合的养老照护等问题,有助于为当下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多元借鉴导读:在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趋势之时,打造以居家养老照护体系为支撑的新型城市养老社会化体系,是适应老龄化这一客观发展趋势、创新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现存养老模式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对目前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基于解决问题取向的现实关怀,在指导思路、角色定位、制度安排、资金来源、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及技术层面,对如何创新居家养老照护体系进行了系统归纳一、引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这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91个百分点①。

      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近1.78亿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即将步入老年,老年人口规模在未来还会持续增加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②毋庸置疑,随着社会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也较之以往有所提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可得,2010年时我国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比2000年时提高了2.75岁;女性为77.37岁,提高了4.04岁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之差与十年前相比,由3.70岁扩大到4.99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有专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社会接近1/3的人口都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事实相反,六普数据显示中国0~14岁年龄组人口仅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当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在15%~18%之间时,为“严重少子化”;而严重少子化情况又势必伴随着未来老龄人口数目的不断增加,在未来老年人口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缓慢减少时,势必会导致[来自www.Lw5U.coM]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进而增加劳动人口的负担。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老年群体也不断增多截至2006年4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占到新增残疾人口数量的75.5%且在全国残疾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55万人,占45.26%③除老年残疾群体之外,高龄老人群体、失能半失能等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群体也日益壮大,这些已成为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此外,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伴随的是空巢家庭数目日益增多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16.40%,“夫妻空巢家庭”为15.37%,二者合计为31.77%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有31.77%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空巢家庭2000年“空巢家庭”占比已超过1/5,10年后这一比例又上升了8.94%④而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照料依赖程度的不同有调查表明,回答称“健康”的老年人中,男性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百分比为15.69%,女性38.98%;“不健康但生活能够自理”老人中,男性59.39%,女性74.81%;“不健康且生活不能自理”中,男性60.38%,女性77.43%可见在老年人生活供养方面,伴随“不健康”程度的上升,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百分比也迅速上升⑤。

      由于空巢家庭规模日益增加且家庭小型化趋势渐趋明显,这给传统家庭养老带来了巨大负担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一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之时,与之相伴生的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出现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大挑战为此,打造以社区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照护体系,是适应老龄化这一客观发展趋势、创新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必然要求二、老龄化时代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的现状(一)老龄化时代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式微一直以来,家庭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料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习俗,它规定成年子女具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由子女照顾老人的“反哺”模式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当中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而这种模式也成为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在世代之间不断延续如今,虽然社会化养老的呼声越来越强,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尤其是因为疾病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家庭成员仍是为其提供照料服务的主要群体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一直支持着这种代代相传的包括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王来华、约瑟夫?施耐德,2000)成年子女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在经济方面提供支持,更主要的是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满足其精神慰藉的需求,以关心和爱为核心内容的亲情纽带可以让老年人在安享晚年之时能够感受到“天伦之乐”,因此家庭是老年人生活支持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家庭过去和现在都在老年人的支持和照料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但随着家庭规模的日趋缩小,家庭结构的逐渐变化,使得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日益式微目前我国户均规模3.16人,较改革开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⑥空巢家庭数目日益增多也给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挑战还应注意到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服务也日趋复杂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其中城市为14.6%,农村已超过20%⑦,这一群体的数量还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上升对于这一老年群体来说,尤其需要专业的、大量时间投入的照料和康复护理由于家庭的小型化且子女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也不具备相关照料技能,这使得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解决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照护问题二)机构养老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现阶段我国机构养老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床位数目供给不足根据统计,我国各类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仅4万余个,床位约170万张按照现有1.45亿老年人口中5%的老人需要入住养老院来计算,将需要约700万个床位,这与现有170万个床位相差甚远,养老机构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社会养老的需求(刘丽萍、蒋升漠、陆发安,2007)。

      此外,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角度考虑,养老机构虽然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并且能够比大多数家庭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服务,但部分老年人并不会主动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一方面是因为现阶段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机构较少,且收费较高,这使本就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老年群体无力承担这部分额外的开销;另一方面是因为入住老年机构养老会给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受传统思维约束, 目前绝大多数老人能够接受的养老方式仍是以亲情和血缘为纽带的子女“反哺”的模式,他们认为进入养老院是子女摒弃其养老义务的表现,是子女“抛弃”了他们,而这会给老年人造成心理失落和寂寞的情绪;并且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会时常目睹自己的同伴逝去,这会为他们的生活平添压力和心理恐惧,甚至造成抑郁等某些精神类疾病;且对于老年人来说,进入养老机构对其来说等于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有些老年人由于性格和健康等因素无法调适自身情绪适应新的环境,无法和其他老年人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因而会有孤独、落寞等负面情绪产生,有些老年人也容易与照护人员和其他老年人产生矛盾和纠纷;而一些养老机构也存在管理手段落后、提供养老服务层次单一(仅能满足老年人吃、喝、住等需求,对于精神慰藉等高层次需求无法满足),且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为老服务队伍等,这都是现阶段机构养老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三)由社区支撑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这两种方式相比较,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居家养老则主要是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助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交通和陪伴、老年食堂、法律服务和就业机会;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⑧且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作为安度晚年的主要场所,这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方式中提供为老服务的主体增加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和家庭小型化导致的家庭养老功能的缺位;同时和机构养老相比较,老年人不必去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入住,而是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和养老机构一样的服务,这样老年人仍然能够维持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周围的邻居及朋友保持日常的互动和交流,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在发展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作为调和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第三种手段时,还应注意到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⑨社区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内现有资源,作为联系上层政府组织和下面各家庭的中间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通过在社区中开展相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托老服务网点,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通过吸纳志愿服务群体和倡导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招募一部分下岗女工(主要是4050群体)对其进行培训从而建设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这样老年人既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人际关系网中, 又可以避免社区资源的浪费, 这样一种以社区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 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人本理念和成本效益原则的结合(张奇林、赵青,2011)三、目前城市居家养老照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养老资金明显缺位目前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主要来自民政部门的投入民政部门主要通过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得到的福利金作为筹措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主要渠道,这决定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面临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绝对数目不断增加这一客观现实,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多随着供养对象的增加,服务人员队伍也相应壮大,与之相关联的工资水平和管理培训费用也会逐渐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而在社区层面,社区由于其力量所限,筹集养老服务资金亦很困难,这成为制约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对于老年人个体而言,其日常生活支出主要用于看病吃药,能够缴纳资金享受居家养老照顾的老人少之又少,因此老年人可支配收入的客观形势决定他们无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面临着逐渐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福利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和老年群体经济能力的脆弱性,两[来自www.lW5u.CoM]者的错位使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缺位的问题日渐明显若不能找到稳定而持续的资金来源,不仅难以维持为老服务人员日常培训管理经费和工资的供给,也会对居家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带来障碍二)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现如今,除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外,其余各城市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均缺乏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方案如果政府不能制定一套一致、完整、系统和协调的发展规划,居家养老服务业未来的走向、发展及前景将会不甚明朗,这不利于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单一且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吸引民间力量和非营利组织的加入是一种新的筹措资金的方式但现有法规对于给予这些组织的税费优惠政策及相关运作规范并无明确说明,激励效果不甚明显,许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