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
21页1 春1.朗诵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2.品味优美语句,推测重点词句,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活力,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大家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从古到今,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述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怎样通过优美的文字来描述春天、颂扬春天的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假如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区分出文章的构造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议论:作者详细描述了春天的哪些光景?如果将这些光景当作一幅幅的春光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适合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详细描述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活力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光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示例五:迎春图——这是一幅众人喜迎春天,充满希望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回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目标导学二:把握光景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达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光景特点描绘角度(或次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温暖、芬芳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边写?明确:作者仔细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斗向上目标导学三:拓展开放探究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次序可否调动?为什么?明确:示例一:不能调动,作者大概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知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
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示例二:能够调动,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为茂盛,人们也才能更为喜爱这活力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三、板书设计春(一)盼春——东风报春(二)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回大地活力勃勃(三)赞春——新、美、力第2课时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味优美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明确:(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迫心情2) 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悄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3) 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出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4) 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为鲜明生动了。
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赏析:用“朗润”写春山光彩;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赏析:“闹”字,不单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哗沸腾的热闹情景,境界全出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赏析: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其他青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次序可否调动?为什么?明确:不能调动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次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的生长着的;把春天比作“如花似锦”的“小姑娘”,因为它是漂亮的、高兴的;把春天比作“强健的青年”,因为它是强壮的、有力的这三个句子的次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向进程,特别生动形象目标导学二:剖析写景角度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述春草的?明确:第一句是从“点”上描述;第二句是从“面”上描述;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欣;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忧如”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忧如让人闻到春风的芬芳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忧如让人听到春风的轻柔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述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运用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绘光景,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模仿课文,自选光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绘光景的文字,300字左右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早,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动人肺腑的幽香。
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忌惮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起畅怀畅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现在却分明感觉到它们素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步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时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登攀!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二、板书设计传神的词语虚实结合多感官可取之处不足之处”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优美的语言多样化的修辞写景角度点面结合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疏成五个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时机,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能够说存心想不到的收获1.对时间分派不够合理,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的活动中很难控制时间2.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有些琐碎,有的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在此后做教学设计时还要更谨慎。
2 济南的冬天1.朗诵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2.学习课文抓住光景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品味精巧的语言3.学习比喻和比较的修辞手法,体会光景描绘中融入情感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凛的寒风、透骨的寒流以及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人望而止步,但是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貌,反而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脸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踪迹,到济南去感觉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文章按照怎样的构造写济南的冬天?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光景?明确:阳光、山、雪、水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坦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精致、安闲安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5.作者为什么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