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式教学《面的旋转》(北师大).docx
6页教育部审定 <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SHUXUE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口主探允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 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 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 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 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 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 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一一启发思考一一自主探究一一协作交流一一总结提高♦思路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圆锥,第一环节的“点、线、面、体”的关系只是为学习圆柱、圆锥作以铺垫但深入研究教材后,我们发现此部分内容的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数 学信息,是继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旋转是构成图形世界基本手段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大胆地将教学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教学重点作深、作大,给学 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开篇内容,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 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 有曲而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简单儿何体的直接经验,感受到数学世界 中旋转带来的美,为今后继续学习圆柱、圆锥及其他立体图形积淀下丰富的认知、良好的空 间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中的三维世界此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也初步了解了以下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基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 柱和圆锥,也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另外,我的学生已经使用了五年的北师大版教 材,北师教材独特的编排、最大化的开放空间使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探究、善于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拥有了灵动的思维♦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 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 经历rh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 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体” Z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体会rti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课前准备智慧课堂平板、多媒体课件,陀螺,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小 棒,胶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忆图形的旋转2. 引出课题“面的旋转”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揭示课题二、开展活动,探索新知一) 电脑课件演示:1 •问题一:观察3幅图,思考并交流个人的想法,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1) 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点的旋转形成线,线的旋转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 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接下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作好铺垫二)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 取出课前制作的小旗形状如:2. 先引导学生想象小旗旋转后形成图形的样子不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能说出形状或用手势说明就可以了)3. 再动手转动小旗。
4. 说一说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5. 即时练习: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6. 介绍圆柱、圆锥1) 此时结合课本第3题的插图向学生介绍圆柱、圆锥,形成表彖,恰到好处;(2) 实物投影岀示课木“找一找”插图,找一找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强化“圆柱和圆锥” 的表象;(3) 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实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了表象的认识,并从生活中的 实物体再次强化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三)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1. 圆柱、圆锥的特征1)収出学具,小组合作,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老 师一起参与,学生能得到多少都给予肯定,并予以指导)(2) 反馈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由学生自己说一说各自的理解,教师运用课件或实物帮助说明并板书2. 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认一认)在己画出的圆柱、圆锥立体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名称1) 圆柱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Z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2) 圆锥一个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锥的侧面从顶点到底血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 各部分名称。
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三、巩固基础,导航培优一)巩固基础:1.课本P3练一练第1、3题;2.判断题:(1)所有圆形的物体都是圆柱2)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一个曲面4)圆柱只有一条高二)导航培优:1.课本P4笫4题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连一连,然后闭上眼睛再回想旋转的过 程2. 第5题3. —个圆柱形的礼物,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也是6厘米如果要给它进行包装,包 装好后的盒子是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4. 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把它卷成一个圆柱(接口忽略不计)有 儿种卷法?卷成后圆柱的高乂是多少?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面的旋转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Z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教学反思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置身在生活情境中,从找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 成体”的现象,到找生活中圆柱、圆锥形实物,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使数学由“陌 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有助于增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 生愿意亲近数学,想学数学。
由于我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课上学 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尝试着不同平面图形的旋转;有 的学生只用一种平面图形,却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有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 而是在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交流时学生的发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份 生成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赞叹,更是“以操作促思考”的教学行为结出的硕果本节课, 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生动、逼真地再现出來,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空I可想象化为直观,进而形成表象,深植于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学生空 间观念的形成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坚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要素贯穿于课堂教 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充满着民主、探究、思考的氛围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发展了学生 的空间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