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46页《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 •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 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 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全书共六章,诗歌(欣赏方法,与高考要求吻合 )、散文(文体特点,与高考要求有一定的出入 )各三章 •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知识是欣赏的基础 教材选定的欣赏角度•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 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 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 )三方面入手 •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 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方面入手 单元编写体例•赏析指导 :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 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赏析示例: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 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供学生学习参考借鉴 •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 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 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 ,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教学总体建议•(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二)展开想象,感知形象 •(三)深入体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力求领悟,对作品能够做出自己的 • 鉴赏与评价 二、教学实施建议 (诗歌之部)•赏析指导:提要 •赏析示例:阅读点拨 •1.选教:最适合的一篇 •2.指导:自主赏析的其他篇章 •3.自学:推荐作品,参照高考题型设计若 干道试题让学生练习:检查学习情况,训 练适应高考要求•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学习重点:学习“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鉴 赏方法,探究诗旨,围绕探究作品意旨、 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赏析指导之内容提要: •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 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 感美•1.以意逆志: • (1)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2)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 •(3)不拒绝个性化鉴赏 • •2.知人论世: •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 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通过学习他们的诗 篇,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更易于理解和体会诗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更易于走进诗篇中所表现的精神世界; •更利于促进知、情、意全面发展 • 关于赏析指导•①择其精要; •②调动积累; •③方法指导 •白居易与《长恨歌》 •A.思想内容的感悟与作者的思考 •B .关于体式课例(1):《湘夫人》 •作品导读 •(1)这首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的咏唱, 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 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 坚贞不渝的主题诗中这种欢会难期、思 而不见的爱情悲剧 •(2)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自己不为楚王所知 的痛苦•艺术上,屈原的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 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创作首 位;他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 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如诗歌中作者的 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景物描写中反 映水神的情绪这些特点使之成为我国文学浪漫 主义的源头其语言特色突出的有二点:一是大 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二是句法参差错落,灵 活多变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方案 •1.预习:阅读全诗,并通过注解,完成注音、释 义朗读全诗了解屈原身世和评价 •2.课堂: •第一课时 •(1)朗读全诗。
正音 •(2)讨论与理解: •A 写了什么内容?(第一个层面) •B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理由何在?(第二个层 面) •C 释疑(教师或学生)•(3) 慢读 •(重在体会,发现问题) • 释疑或总结(教师或学生) •(4)朗读(巩固本节课所得) •(5)布置作业:背诵,思考“探究·讨论”•第二课时 •1.完成“探究·讨论” •重点是第四和第五题,落实:如何把握诗篇的主 旨(教学重点、目标),艺术手法的运用与情感 表达的关系 •2.阅读与思考:《湘夫人》中,湘君和湘夫人最 终为什么没有能够见面?请说出你的理解探 究,是在上面问题基础上的提升,进一步落实教 学目标) •3.课堂练习(片断赏析) •4.课外延伸:阅读屈原的《湘君》 •(1)姊妹篇;(2)设计若干道练习其他诗篇•鲍照《拟行路难》 •杜甫《蜀相》 •陆游《书愤》 • •学习这三首诗的重点是结合诗人的身世理 解诗歌所表达的主旨此外,完成“探究·讨 论”就可以了 •“推荐作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陶渊 明《杂诗十二首》,李白《越中览古》, 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 •可以按照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以意逆志 知 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布置若干思考题让学生 课外学习就可以了。
•其中,《越中览古》和《一剪梅》是名篇 ,可要求学生背诵 练习设计示例 •阅读阮籍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在这首诗中,“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 林”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赏析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把握诗境,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赏析指导之内容提要: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 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 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1.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从中获 得美的感受 •2.缘景明情:通过诗篇的意象特点及其组合方式 获得对诗人情感的体认 •1夜归鹿门歌2 梦游天姥吟留别3 登岳阳楼4 菩萨 蛮•推荐作品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杜甫《旅夜书怀》 •苏轼《新城道中》 •姜夔《扬州慢》 •纳兰性德《长相思》练习设计示例•积雨辋川庄作 •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 有人评价苏轼“诗中有画”,请就颔联“漠漠水田 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说出你的理解。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涵咏诗韵•因声求气 :掌握诗篇的节拍、用韵的特点 •1.节奏美,韵律美 •格律诗: •五言:二二一,二一二(三个节拍) •七言: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四个节拍) •2.联末韵脚(古字的平仄)•词曲:“一字领” •涵咏诗韵: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 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 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 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1 阁 夜2 李凭箜篌引3 虞美人4 苏幕遮 •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思想 感情;完成“探究·讨论•推荐作品 •屈原《国殇》 •高适《燕歌行》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温庭筠《菩萨蛮》 •睢景臣《高祖还乡》练习设计示例•阅读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回答问题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诵读本诗,说说 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什么感情?散文之部•赏析指导:提要 •赏析示例:阅读点拨 •1.选教:最适合的1-2篇 • 既要教“言”,更要教“文”。
•2.指导:自主赏析的其他篇章(重在文) •3.自学:推荐作品,在疏通文理的情况下,可参 照高考题型设计若干道试题让学生练习:检查学 习情况,训练适应高考要求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形象性,领悟作品艺术魅力、评价其 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形象性是指文艺作品在用艺术手段反映生活时所 具有的具体、生动、感人的属性环境描写、人 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情节描写、动作描写等 )都可使作品具有形象性 •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 思想、形象、文辞…… •一般而言,任何作品都有它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 限,但在评价历史局限的时候,应注意不能苛求 古人•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史记》)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苏轼) •大铁椎传(魏禧)课例(二):项羽之死 •[作品导读] •在《史记》的人物传记当中,《项羽本纪》最能 代表司马迁的艺术成就,他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在 动荡时代所特有的狂飙突进的典型性格,塑造了 一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项羽之死》 节选自其中,它叙写了项羽最惨败的一段人生经 历 这一部分的文章选取了决定项羽生死的典型 场景,展开了三个体现项羽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 :大军包围,军情紧急时,他和虞姬及骏马难舍 难分;兵剩无几的时候,他重现当年英姿,成功 突围;出现转机的时候,他却因愧对江东父老而 放弃了生的希望。
•《项羽之死》在恢弘的大场面中还安排了两个小 插曲,以农夫故意错指道路来暗示项羽的不得民 心和必败结局,以赠送坐骑和首级来展示项羽的 临死不改的英雄本色 •本文可作为精读文章(典型的人物传记文章,相 关链接有比较完整的资料,能够全面地指导学生 理解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区别)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方案 •1.预习:阅读课文,(1)通过课文注释注音、 释义;(2)翻译全文;(3)朗读课文 •第一节课 •(1)请学生翻译课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订正 •(2)课堂练习 •一、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歌数阕(què) 美人和(hè)之 乃上马骑( jì) •B.麾(huī下) 田父(fǔ )田父绐(dài)曰 •C.自度(dù)不得脱 刈(yì)旗 披靡(mǐ) •D.叱(chì)之 怜而王(wànɡ)我 被十余创( chuānɡ)•二、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军:部队 •B.项王泣数行下 泣:眼泪 •C.今日固决死 固:本来 •D.未尝败北 败北:战败 •三、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乃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 •3.左,乃陷大泽中 左 •4.然今卒困于此 困 •四、翻译下面各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3.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 •(3)布置作业: •①朗读全文 •②完成“探究·讨论”一、二•第二课时 •1.检查作业 •2.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讨论”一 •3.朗读课文,思考“探究·讨论”三、四 •4.完成“探究·讨论”五(主要在于理解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5.课外延伸 •(1)在传记文学史上,《史记》开创了一整套的 人物塑造方法。
这包括: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行 动,以及不同性格的人物相互映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