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案.docx
6页教材分析】《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ni •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22课,属于第 五单元《近现代史上的先进思想》本课通过三民主义思想的演进揭示了孙中山先生孜孜不倦、与时俱进 的民主追求第一目“知难行易”学说的提出,重在阐述其内容及重要性,凸现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第二目“三民主义”讲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发展变化及其对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首先要按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 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体验孙 中山先生对民主孜孜以求的历程,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还停留在单纯记笔记的阶段,没有具备真正深入的历史 思维和分析能力,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知识储备量不大,具备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据此应从两方 面进行调节一方面是心理的调节,用舒缓的、富于感召力的话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对已经参与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设计合适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小组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既有组内成员的交流,也有不同组别之间的探讨,具有良性的竞争气氛教师应适时引导学 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其他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交流部分学 生有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具有较好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进行历史人物的表 演活动,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课标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认识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知难行易”学说提出的原因及其内容2、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恰当地评价三民主义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了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历史条件,认识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4、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涵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2、通过利用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认识历史材料的价值3、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启发学生体会历史学习的别样滋味,主动积极参与探 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孙中山思想中蕴涵的最活跃的精神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品格,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 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作用教学难点】新三民主义相对于旧三民主义的飞跃和进步教学方式】情境创设教学法、表格比较分析法、谈话引导法、采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辅以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充分讨论,以达到对孙中山和他的民主思想的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教学用具】(1)硬件保障:教学环境视屏与音响效果良好,以保证艺术直观感染的效果2)采用Power Point课件制作方式辅助教学学法指导】(1)学习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指导学生用阅读分析史料法、归纳法分析问题导入新课】1925年3月12 □,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的孙中山离开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给后人留下了 “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殷殷期望蔡元培先生为哀悼孙中山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是中国自由神, 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2005年4月27 口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为什么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十分崇敬孙中山先生?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探究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来寻找答案吧!【讲授新课】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学说当中,而三民主义的形成有哪些历史渊源呢?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一)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政治:鸦片战争以后,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的失败严爱资产阶级(维新派)康白为梁启超“师夷长技 以制夷”“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托占改制2、实行君主立“自由为体,民主为用”1、兴民权2、新民3、实行君主立宪学技术 n n । 学制 度2、主观原因:孙中山的思想发展和实践西方:孙中山考察西方社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法国的“自由、 平等、博爱”,孙中山信奉进化论,欣赏“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国:民生主义的思想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天下为公” “大同思想”(过渡)孙中山的思想渊源来自于不同的方面,这又体现了孙中山的为推动革命发展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种精神推动了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那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的重大理论成果 是什么呢? 三民主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在反清革命的实践中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 立了三民主义,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下面我们来看第 二个问题: 二、三民主义1、产生原因政治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一 些探索,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开展了 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维新变法,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结果都没有成功,没有实现挽救民族危 亡,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孙中山先生同样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清政府改革遭到拒绝后,孙中山先生彻 底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历史使他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爱施”,不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 能抵御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自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进一步 增强,他们无法容忍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也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国家也在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这些因素都阻碍了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文化因素: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思潮主题个人因素(主观原因):由于孙中山先生具有伟大的革命追求,丰富的革命实践,以及对欧美革命广 泛而深入的研究,因而能创立出革命的理论2、产生彝刊雨 藤文 近畤话之作省办移留4次6点吩即常游税一城索引第 代藏於aMT1S0来齐肝吃斛以犷守如*3内所肝新瞪皆索升已介叶 N而非六艇宏微及时符冬犷真心芸沙典露•而即眇/:• 惟心氏优北毅腴贮既兴像索如划斤出瓶即合茅^吸衣紧收无 遁罢别1||小八此wn-15奥•冬母余配野矛落凡”二大 二莪HK-WH时微日心心修J6之亡厄族主a典M欧洲各H以细立 治自帝其困成行礼在下方不堪其符民假匕莪串八做之专 九2之初修果而立彩政KW做心时何人铲分左物常靠tf 右知於F密轿资邮讨政泞前虺毋点用叩归取青献“愕豺二 好介他不管好兴留簧箱行疗付也是三大心索皆股犷/劈••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 一中国同盟会,提出了 “驱除勒虏,恢及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革命纲领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 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成“民族”(驱除鞋虏,恢好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三民 主义”。
3、主要内容什么是三民主义?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材料一: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材料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 利,一体保护问题:(1)材料一、二体现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其内涵是什么?(2)结合材料三,可以看出其主张存在什么不足,反映了什么问 题?民族主义 内涵: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①民族主义是指“驱除勒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其目的 在于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实现民族平等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妥协性,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材料四: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五: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问题:(3)材料四、五体现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其内涵是什么?民权主义 内涵: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目的 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国民平等核心内容)材料六: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问题:(4)材料六体现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其内涵是什么?(5)结合材料六可以看出其主张存在什么不足?民生主义 内涵: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产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没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民主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③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 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 O目的是消除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的社会现象这 一目的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说明孙中山具有一定“民本”思想而中国农民当时最关心、最想得到的是土地孙中山在民生 主义中没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较为彻底的土地纲领,这会带来问题如:革命时不能充分调动 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反封建不彻底4、评价:进步性: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3、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4、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5、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6、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三民 主义不能引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袁世凯篡 革命果实以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专制独裁,中华民国招牌摇摇欲坠,孙中山的追求 化为泡影为了追求真正的民主政治,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 动,但都一一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陷入了苦苦思索当中,出路在哪呢?就在孙中山处于苦闷、彷徨的艰难 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暴给了他新的启示和希望,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他终 于坚定了 “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的信念,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 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 确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