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doc
4页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具体表现为教师重作前指导,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开头要注意……结尾要强调……”虽然一二三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练”,不管课本上的、试卷中的,还是自己偶然想出的、同事那里听来的,想也不想,更不指导,一味地让学生机械、盲目地写,学生写好后又没时间批阅评讲,从而造成师生疲于应付,尽做无用功要处理好“训”与“练”的关系,必须充分认识“训”与“练”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的“练”离不开教师的“训”,教师的“训”可以表现为作前指导,也可以表现为阅后评讲训”是因“练”的需要而存在的判断教师“训”的效果好坏,唯~的标准要看教师的“训”是否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练”一切与学生“练”无关的“训”,都是徒劳的,或者是低效的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要使作文教学达到这个整体目标,必须有具体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作保证。
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属于“部分”,“部分”的训练必须围绕“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必须以“部分”为基础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到整体着眼,部分人手 第一,正确把握作文训练的整体训练目标与各年段训练目标、各册训练目标、各次训练目标之间的关系,使这些训练目标形成一个呈螺旋上升的结构体系这样做可以克服小学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以使作文训练由无序走向有序 第二,正确处理作文整体训练目标与训练内容的关系就某篇作文教学而言,有了训练的目标,还必须有训练的内容作文的内容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越充实学生写作的内容从哪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从体验中得来 第三,正确处理作文整体训练目标与训练形式的关系必须把审题、拟题、确定中心、搜集材料、系统地组织材料等各种基本的作文能力作为整体作文训练的重点,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不搞单打一的文体训练可采用同一材料进行多种文体的综合训练 三、积累与表达的关系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问题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
我这里指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个方面因此,从抓观察和阅读入手,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材料的问题,这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从表面上看,不能说不丰富,在社会、学校、家庭里,到处有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身影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他们写作的材料,必须借助于慧心加慧眼,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地观察在他们观察时,要求他们做到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定向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某次习作的要求,搜集写作的素材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 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作文的素材外,我们还要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和写作的知识课内阅读主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品味语言文字的方法,以及有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写作知识课外阅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段、写作知识及时写在专门的“阅读积累卡”上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时,要求学生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阅读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对某一种文体、某一类题材有一个快速大量的感知,见效快然而作用面窄。
自由阅读则能帮助学生大量积累,有时见效不够迅速明显,却能在不经意间给学生以极大的帮助,而且“历久弥香”,即所谓“底蕴”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作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是语言的根本,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语言表达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可以促进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每次作文训练不同的重点、难点,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要防止和克服语言脱离思维和思维脱离语言的不良倾向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思维形式上的求同性和语言表达上的模式化倾向,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把发展语言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机结合上 五、统一与自由的关系 所谓“统一”,就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练习,进行统一的严格的序列训练,切实练好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修改、评讲等七项基本功所谓“自由”,就是对学生自由阅读和观察练笔要放得开,搞得活读物不定,文体不拘,字数不限,让学生自由地读,欢畅地写,使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教材中的“统一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保证,它属于“计划经济”;“自由作文”是属于“市场经济”,没有自由作文,学生“富”不了。
六、认知和情感的关系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认知活动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感活动主要解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同时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态度和意志等,它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