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练习12:中考模拟4.doc
5页中考复习之11中考模拟4—、单项选择题(10X2=20)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胆矶研碎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碱:烧碱、纯碱B.氧化物:干冰、氧化汞C.混合物:生铁、冰水混合物 D.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3、 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4、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G0R4N2)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gC.尼古丁氢元素含量最大 D.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 75、 根据下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浓盐酸有挥发性 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稀顼氧化钠溶液B. 分子在不断运动 浓? 酚猷溶液加1滴D. 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 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7. 将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Mg(NO3)2> Fe(NO3)2> 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一定为Ag、FeB.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C. 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D. 反应后金属固体的质量一定变大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6 C时,将50 g水加入30 g甲物质中,可得到80 g溶液C.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9.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实验操作ACaO(CaCO3)水溶解、过滤Bh2(co)灼热CuO洗气CNaCl(Na2SO4)过量BaCl2溶液过滤DNaCl(Na2CO3)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10.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行硫酸的烧杯中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 试用化学符号填空:表示的微粒是⑴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2) 金沁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f ;12、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清回答下列问题。
⑴运动服主要成分是涤纶涤纶属于(填“天然”或“合成”)纤维⑵多吃柑橘,可以补充维生素 (填"A”或“C”),预防坏血病⑶庄稼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应施用 (填“氮”、"磷”或“钾”)肥⑷飞机的外壳主要是镁铝合金这利用了镁铝合金的 (填字母)性质A.密度小、材质轻 B.导电性 C.抗腐蚀性能好=^=:13、水b(6)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D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气体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 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⑵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当观察到装置C中 时才开始收集;(3)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 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右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 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一 - - - f (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14. (6)某科研小蛆设计利用稀H2SO4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部分实验流程如下:信息:①H2O2> KMnO4是常见的氧化剂;②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 pH如上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⑴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完全沉淀时的pHFe3+1.483.2Zn2+6.28.0除通入空气“搅拌”夕卜,还可采取的措过量稀硫酸V过量铁粉_L_氧化剂氨水氧化铜锌矿—酸浸—操作1T氧化—除铁♦♦r矿渣固体1Fe(OH)一 a活性ZnO施是 o写出硫酸溶解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O⑵“操作1”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固体1的成分 是除去从产品纯度的角度分析,氧化剂最好选用(填“足2” 或“KMnO;)使Fe,+沉淀而Zi?+不沉碳酸钠n二氧化碳(3) “氧化”的目的是将Fe?+反应生成Fe3+,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4) “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 淀,pH应控制在 范围之间15、为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 盐酸 酚酎氧化钠溶液.小琪等儿位同学 6 ? !V『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 回答下列问题:(D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⑵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⑷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 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浴质成分又进行了 探究.猜想:I . ; II. NaCk CaCl?、HC1; III. NaCk CaCl2> NaOH%1 上述猜想 (0分)不成立,理由是(1分)。
1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哪些物质 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 (填字母)a. 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我化钠溶液16. (5)取2g氧化铜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得到的溶液质量为51g请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