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共13章)第10章产业集聚理论.pptx
65页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集聚理论概述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形成及特征产业集聚的形成及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集聚的效应及集聚差异产业集聚的效应及集聚差异思考题思考题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集聚理论概述产业集聚理论概述一、一、 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的概念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集群、企业集群,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或产业在一定地域所形 成的空间集聚现象产业集聚既有历史渊源,又取决于当地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英 国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将产业集聚定义为产业区,他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 称为“产业区”迈克尔波特将之定义为在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 性的企业和法人结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新产业区理论称产业集聚为新 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集群所组成的地方生产系统,区内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劳 动力资源产业集聚不仅包含业务关联性的企业,也涵盖了上游的专业化供应商,横向的 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以及下游的关联企业机构,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次的区 域复合体世界知名产业集聚见表10-1。
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对于产业集聚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尽相同的表述,但将其归纳的话, 可以发现产业集聚的共有特征: 地理接近或地缘上临近; 企业间存在竞争与协作关 系; 企业间上下游联动,相关组织、机构关联; 有良好的基础设施; 知识可以快速 扩散; 有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 外向型投入产业; 资源共享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二、二、 产业集聚的理论概述产业集聚的理论概述 自产业革命以来,技术的更新使得社会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并带来了劳动分工的精 细化,与之相伴的产业分工与集聚现象受到了关注,并引起来自经济地理、产业组织、技术 创新以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兴趣,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理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一) 马歇尔的空间外部经济理论 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见于马歇尔在19世纪末提出的“产业集聚”,即空间外部性的概 念他认为外部经济在产业集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三种力量决定了其正外部性, 即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化投入和服务、技术外溢,这促使中小企业集聚并最终形成产业 集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马歇尔将集聚企业的地区称为“产业区”,有三大特征:一是区域内中小企业间合作 关系柔性和动态变化。
二是集聚区内技术知识具有外溢特征,集聚区域内弥漫着合作空气, 新知识、思想、生产工艺在区域内企业间传播迅速三是集聚中的社会文化异常重要,区内 主体持有共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使得区域内企业和个人都能迅速融入区内,植根性造就了 集聚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发展的持久性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为 后来研究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二) 新产业空间理论 马歇尔的理论并未引起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直至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全球传 统制造业面临发展困境时,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乃至印度、 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批飞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领域涵盖了电子 信息、机械制造以及包括制鞋和针织品等在内的多种领域,这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通过研 究,发现这些产业集聚区具有独特的特点:企业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其合作不仅有 正式的市场化联系,如经济合同与投入产出联系;还包括非市场化的联系,如非正式的交 流,面对面沟通意大利学者巴格纳斯科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第三意大利”)地区进行研 究,并首次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美国学者斯科特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当代生产 空间的组织变化,主要集中在灵活的“产业区”或新的“产业空间”,创立了新产业空间理论。
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是在马歇尔的空间外部经济理论基础上演化而形成的,和马歇尔所研 究的手工业产业基本类似,也是社会与经济互相融合,但在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出了新的特征:其一为弹性专精(又称为柔性专业化)基础上的中小企业集聚;其二是 强调制度、社会文化、非市场化联系的作用;其三是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新产业区理 论的集聚案例多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集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其四是合作网络产生集体效率,集体效率来 源于外部经济和共同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空间理论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产 业的集聚,不再采用单纯的经济学方法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三) 波特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 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是通过高度本地化过程而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各国只 能在各有特色的产业中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由此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1998 年,波特在发表的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论文中,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产业集聚 现象,并提出了产业群理论他认为,产业群是指在一定范围区域内,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 和机构的集合。
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集聚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体,包括一系列相关联 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专用性基础 设施的供应商等集聚往往向下游拓展到销售渠道和客户,横向扩展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 和在技术、技能上相关的实体如零部件或有着共同投入品的企业另外,许多集聚也包括 政府和其他机构,如大学、标准化机构、智库、职业培训机构及商会等,这些机构提供专门 化的培训、教育、信息和技术支持为了说明这个定义,波特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 业集聚进行了剖析加以证明,该产业集聚的结构如图10-1所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图10-1 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产业集聚结构图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四)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派 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空间经济理论派,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 前提,通过其擅长的国际贸易理论,使得产业集聚研究回归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并使用经 济学的建模方法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释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形 成的:(1)需求(市场规模)2)外部经济3)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五) 产业集聚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大量的研究开始于2000 年以后。
起初,这一领域主要是借鉴和运用国外产业理论分析但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产业集聚进入各级政府的决策视野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增 强,运用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包括研究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关系、集聚创新以及影响集聚的因素等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三、三、 产业集聚的类型产业集聚的类型(一) 按产品特点分 依据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可以分为同产业集聚区、关联产业集聚区 和相关产业集聚区1)同产业集聚区:是指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企业,在特定地 理区域内的集聚2)关联产业集聚区:是指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并以某个大企业为中心(塔尖)的 企业群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3)相关产业集聚区:是指某一产业或少数关联产业的企业群与其具有其他紧密联 系的企业,如教育培训、科技研发、设备维修、会计审计、咨询服务等,向同一区域的集 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二) 按形成指向分 依据产业集聚区主体即产业集聚的形成指向分为资源指向型产业集聚、贸易驱动型产 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型产业集聚、大企业中心型产业集聚和政府 主导型产业集聚。
1)资源指向型产业集聚:是指为充分利用地区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集中地、市场区或 交通枢纽点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企业集聚群体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2)贸易驱动型产业集聚:是指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 聚3)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聚:是指一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投资政策、 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在当地政府提出各种政策优惠吸引外资投资、当地相关 企业模仿学习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业集聚4)产业转移型产业集聚:是指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型而将落后产能 转移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5)大企业中心型产业集聚:是指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并以某个大企业或核 心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群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聚6)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自上而下”规划指导催化而 成的产业集聚其中,在政府主导下,以各类科研资源和人才为基础,形成的以科研资源为 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也属于政府主导型 产业集聚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三) 按分布特点分 依据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意大利式产业集聚、卫星式产业集聚和轮轴式 产业集聚。
关于这三种模式的类型、主要特征、优缺点、发展轨迹和受政策干预状况如表 10-2所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形成及特征产业集聚的形成及特征一、一、 产业集聚的成因产业集聚的成因 关于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规模经济、技术扩散、 交易成本、消费的多样化与生产的标准化、比较优势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产业集 聚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且集聚空间结构有较大的偶然性;二是产业集聚是由地区特殊的 比较优势、供给和需求结构、文化氛围,甚至是政府引导而形成的;三是两种观点的折中, 认为产业集聚受多种因素制约而形成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一) 自然资源、 地理区位等外在因素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 在产业集聚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是影响产业集聚的先决条件良 好的外部条件能够使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迅速获取市场信息,吸引着企业向有利的地理区 位集中,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根据韦伯的传统区位理论,决定工业区位的因子有运输成本、 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效果,合理的工业区位是三个因子指向总费用最小的地方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1.节约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节约原材料的运输成本 由于原材料在加工提炼过程中“失重”较多,即产成品占原材料的比重较低,如火力发 电产业、各种矿石冶炼业、制陶业、建材加工业、农产品和木材加工业等,因而这些产业往 往只能紧靠原材料所在地集聚,就地取材加工或提炼,否则其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就会过高。
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自然资源对特定产业集聚存在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是某些产业特别是资源型产业集聚形成 的基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根本性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是原材料指数较大,如金 属矿石、煤炭等;二是某些自然资源属于局地原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名贵中药材、 稀有金属等;三是除了运输成本较高之外,某些局地原料远距离运输较为困难或不经济,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随着运输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日益改善、运输技术的日益更 新等,使得产业集聚受这种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的束缚越来越弱化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2.利用特定地理区位内密集化的专业劳动力和技术利用特定地理区位内密集化的专业劳动力和技术 手工业时代主要依靠范围经济,工业化时代主要利用规模经济,信息化时代主要利用 速度经济,不同的技术条件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由于历史、传统和地理区位的原因,掌握 不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特长的劳动力在地理空间的分布,一般是极不均匀的,因而往往会 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专业劳动力和技术密集等集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必然会促使 特定产业或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区的最终形成第十章 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建立在高度专业 化分工与协作基础之上,制成品需要中间产品种类越多,工序环节越复杂,专业化分工越 精细,并且在技术上越具有可分性,就越适合于产业集聚。
如被誉为“世界牙刷之都”和“中 国酒店日用品之都”的江苏扬州市杭集镇,是牙刷日用化工产业品牌基地,形成了产供销、 仓储、物流、配送“一条龙”的专业化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