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史 名词解释.pdf

6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5833946
  • 上传时间:2019-08-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79.65K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 1618 年至 1648 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 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是在神权受到 削弱的条件下, 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 “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 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 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 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 结局, 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 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 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2、 《乌得勒支和约》 :1700 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 与法作战, 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 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 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 1713 年 4 月签订合约。

      内容: (1) 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 (2)菲力浦五世 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 (3)英国在合约中受 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 (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 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 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 3、北方大战:1700-1721 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 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 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 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南方的土耳其达成妥协,并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 ,最终 打败瑞典1721 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 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 出海口及沿岸地区, 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 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从此, 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瑞典则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的海 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4.俄普奥分波兰:波兰在 17 世纪曾是欧洲一个大国,但是到了 18 世纪时,它已经被称为是 “欧洲病夫” 。

      国内政治腐败,贵族斗争不已1773 年----1775 年波兰国内发生了王位继承 战争,无力抵御外力的干涉,此时的俄国和普鲁士又不断进行领土扩张,使波兰感到无所适 从奥地利在丧失了重要工业区西里西亚之后,更不能坐视普鲁士无限制扩张1772 年、 1793 年及 1795 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瓜分1772 年进行了第一次瓜分,俄国得 到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普鲁士占领了瓦尔米亚等地;奥地利得到了加西里亚,使波兰失去 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领土1793 年进行了第二次瓜分,俄国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的一部 分,普鲁士得到了担泽和波滋南由于俄国和普鲁士在瓜分前缔结了条约,瓜分之后才通知 奥地利,奥地利在这次瓜分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1795 年进行了第三次瓜分,并在 1794 年 俄国与奥地利签定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因此在这次瓜分中,俄国得到了立陶宛等地,奥地利 则占领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普鲁士则得到了波兰首都华沙评价:俄普奥三分波兰,是欧 洲强国在扩张中玩弄的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 牺牲弱国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 俄普奥的欧洲 大国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5、七年战争(1756-1763) :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 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

      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 混战,史称“七年战争” 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 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 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 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 (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 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 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 (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 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 形成了列强争夺欧 洲霸权的新格局 6、 《比利牛斯条约》 :1659 年法西两国签订,主要内容有: (1)法国波邦王室与西班牙哈布 斯堡王室联姻; (2)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 (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法西联姻 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法国的隐患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之后继续较量 的结果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的 称霸欧洲作了准备而西班牙衰落了。

      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7、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主要内容: (1)欧洲 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 3 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 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 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 对新教的迫害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 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 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 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 30 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 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 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8、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专制引起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688 年 11 月在英国议员 的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 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变称之为 “光荣 革命”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立宪君主政体,成为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光荣革 命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三种变化: 一是英法同盟的结束, 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 盾;二是由于威廉即使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英国荷兰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三是在争夺海 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更多地采取了主动姿态 9、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年 -1714 年) :西班牙国王于 1700 年 11 月 1 日去世,死后 无嗣 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 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 份国家参与的大战1504 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 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 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 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查理继承西班牙王 位,是为查理一世,其后于 1556 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浦及 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1700 年,西班牙 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 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 5 代的统治 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 外甥, 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 他们的奥地利表亲不惜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争,以抢回王位,但最后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将部分哈布斯堡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 利对波旁王室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承认 10.、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 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 1740—1748 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 1740 年 10 月 20 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依据 1713 年《国制诏书》承袭父位查理六世 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 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 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由此而爆发了长达 8 年之 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 年 12 月,普鲁士国和奥地利 展开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普军突然而迅猛的袭击,使兵力薄弱的奥军猝不及防双方于 1741 年进行了莫尔维茨会战,会战之后,普鲁士得到了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 的帮助,奥地利则得到了英国、荷兰和俄国的帮助交战各方经过大战之后,1748 年签订 《亚琛和约》 根据和约,玛利亚·特莉萨的继承权得到了承认;奥地利将西里西亚大部领 土让给普鲁士;法国将马德拉斯和敦克尔克工事让给英国评价: 《亚琛和约》的签订,只 不过是“七年战争”爆发前的一次休战,并没有解决欧洲列强间固有的矛盾 11、亚眠条约::1802 年 3 月 27 日,法国及其盟国西班牙、荷兰同英国在法国北部的亚眠签 订的和约它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主要内容有: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 保留荷兰属地外, 归还法国及其盟国; 英国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 并专门规定,英国应从马耳他撤军由法、英、俄、奥、普、西 6 国保证马耳他的独立和中立; 法国则同意从那不勒斯、罗马和厄尔巴岛撤军,埃及归还奥斯曼帝国。

      双方都承认爱奥尼亚 七岛共和国该和约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次暂时休战,也是英、法两国 在 1793~1814 年的战争中所缔结的唯一和约双方虽然都作了让步,但都没有认真履行自 己承担的条约义务1803 年 5 月,英、法之间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第二章 1、门罗主义:1823 年 12 月 2 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 称“门罗主义” 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19 世纪 20 年代欧洲的“神圣同盟” 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为它插手拉美事务提供了时机 1823 年 12 月 2 日,门罗总统 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 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 欧洲列强不得 再在南、 北美洲开拓殖民地; 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 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 的势力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 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 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但是门罗主义在运用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侵略性, 因此也可视为美国 侵略拉丁美洲的一种政策 2、克里米亚战争:性质:1853 至 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东方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 战争。

      主要原因是沙俄与英法之间在近东争霸, 尤其是争夺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控制权 在英法的纵勇下,1853 年 9 月 26 日,土耳其对俄宣战,但其舰队很快被俄全歼;1854 年英 法对俄宣战,奥地利也敌视俄国,俄最终战败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沙俄专制和农奴制 度的腐朽无能, 加快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正意味着沙皇专制制度和 农奴制度的崩溃, 从而促成了俄国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