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炀帝杨广历史.docx
10页隋炀帝杨广历史杨广隋炀帝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朝第二代皇帝,汉族,即隋炀帝隋代诗人隋文帝次子,一名英母独孤氏少敏慧,好学善诗文,仪容俊美,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八年冬,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封太尉开皇二十年(600),立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病逝于大宝殿,太子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为了使控制江南,南粮北运等,大业元年(605)兴修运河,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庙号世祖,谥号明帝,唐时改谥炀帝《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着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 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大隋国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 一、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京杭大运河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
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二、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
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
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比唐朝大 三、开创科举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野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
后来,裴矩上疏主张开发经营西域,这激发了隋炀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功绩的强烈欲望但是,隋炀帝所做的却是赔本的买卖好大喜功,贪慕虚荣,白白地浪费了国家巨大的财富 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本来,和西域的贸易应该是双方互利的,但在隋炀帝朝贡式贸易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赔钱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时候,还要给予很多的赏赐本应给百姓带来好处和幸福生活的经营西域,结果使国家耗费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而负担巨增 公元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钱也赔老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五、建立天朝体系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 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