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学科评课要点.doc
7页听课、评课是校本研修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为了提高评课的有效性,达到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我们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了以下评课要点初中英语评课要素 针对牛津英语初中各学段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评课要素,供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方面: 教师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地制定教学目标重点体现在三维目标是否有机整合和“两纲”落实上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要体现英语学科特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依据,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二.教材处理方面: 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内容结构的整体把握、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是否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教学过程方面: 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了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结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紧贴教学目标 2)问题引导与探究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能力培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及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有英语学习的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让学生有英语学习的思维过程 4)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5)听说读写训练的合理性:听说读写训练在整堂课中应有所侧重并且始终是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服务的 6)运用教学课件的有效性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 教师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 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2) 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加强 3) 养成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的习惯五.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 1)板书是否合理 2)教态是否自然并富有感染力 3)英语教学语言是否流利和严谨规范、得体 4)多媒体操作的熟练和有效度 5)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数学学科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
2.教学目标的达成(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二、评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2)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程度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评教学过程1.课堂教学的结构(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认识的顺序是否一致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3)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关联目标的程度如何2.课堂教学的环节(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3.课堂教学的调控(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程度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四、评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2.教学方法的优化(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五、评教师素质1.课堂教学基本功(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4)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示操作是否规范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2.学科知识水平(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运用有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六、评教学效果1.学生的参与(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习的效果(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程度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3)是否关注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习惯等 初中理化评课要素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1、知识与技能 切合课标要求,具有科学性、适切性;(知识的规范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
技能的规范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2、过程与方法经历理化学习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含义是通过亲自感受或探究,经历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情感、具有科学态度,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 说明: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用语必须规范,同时具有可测量性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行为表现程度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必须明确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1、心理化组织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自己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学习兴趣2、操作化组织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3、结构化组织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注重各章节或一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1、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与探究、统一与选择、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协作、认知与情意之间的关系2、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指导有效、主导有度、培育有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即时评价要具有激励性,评价用语要有艺术性3、合理安排探究活动探究点的选择要确切,应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动起来,探究活动的目标要明确、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同时有利于分层教学4、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学生原有单一接受学习的状况,采用有意义接受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获得多元的学习经历与体验5、注重“两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把握好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6、重视实验教学7、努力整合信息技术要注意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适当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一、教学理念的转变1、教学角色的转换:把“教师为主角”转向“学生为主体”2、教学目标:从“知识为中心”转向“能力为中心”3、教学过程:从传统、单一教学转向立体型、多渠道教学二、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1、“三维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目标的制定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落实“两纲精神”4、重点和难点处理得当确定重点要联系“三维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的处理与拓展1、正确理解教材,围绕主题,重组教材, 内容结构有创造性2、贯彻“论从史出”的历史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实际情况有机联系生活对内容适当的有效拓展3、讲授知识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在动态中引导学生把握、体验历史,体现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塑造人格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的先进性与有效性1、整体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谨严,环节紧凑,过渡自然2、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智慧,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创生课堂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体态语恰当4、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五、、学习方式的改善1、学生学习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2、善于提出问题,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考3、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己解惑,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和谐4、注重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2、无论在显形上还是隐性上,学生在课堂上的确有所收获,而且是省时高效,真正做到低投入,高回报。
3、注意在学生反馈交流中评价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客观公正,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4、注重从连续性上进行观察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注意课堂教学评价表达的客观性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和“两纲精神”的落实3、教学目标定位与所教的课型相匹配,有科学的依据4、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具体二、教学内容的处理与拓展1、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处理得当3、教学有实效,提高学生的认同度4、力求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