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陶渊明诗文中几种常见的意象.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6545481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西九江星子二中宋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 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在陶渊明诗文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展示诗人立 志、入仕到归隐的生活轨迹表现手法上,善用托物抒情,这里所托之物即为秋菊、飞鸟、 青松等自然景物,通过对外物的描述,寄托内在情感与志趣,这类注入创作主体独特情感活 动的物象就是文学表达中所说的意象对于意象一词,有多种解释,但实质却是相同的辞 海这样解释的: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 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 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语文教科书对于“意象”的解说更为晓畅即客观物象经过创 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 与情调的东西陶渊明为我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在入仕与出仕这一矛盾纠结中苦苦求索,最终发生“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归隐之后,更是以毕生心血凝结成一篇篇情境交融的优秀 篇章朱光潜先生在《陶渊明》一文中说:“总合各家的评语来说,陶诗的特点在平、谈、枯、 质,又在奇、美、腴、绮……••”“这种物我回响交流,有如佛家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 辉。

      所以无论是微云孤鸟,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 这里朱光潜先生除对陶渊明诗歌作出中肯的评价外,还提到陶诗中一些极为重要的意象,即 微云、飞鸟和新苗、秋菊,本文就秋菊、飞鸟两方谈谈诗陶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还有诸如 青松,米酒等,这里就不一一涉及一、 秋菊意象: 秋菊,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是诗人笔下一个惯用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把秋菊与木兰相提并论,赋予它美好的意韵司马迁在 《史记•屈原列传》中这样称颂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以圣洁芳香之物作喻,表达司马迁对其高洁傲岸人生节操的仰慕,对其矢至不渝地追求 美好境界精神的赞美陶渊明诗作常以秋菊自喻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陶渊明独爱菊”,言简意赅,进一步说明 陶明爱菊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陶诗以秋菊作为意象,大致分为如下几种情形:(一)以秋菊表现其俊洁飘逸的隐士形象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绝妙好辞在采菊的 闲适意境中,一位超然脱俗、卓尔不凡的隐者形象挺立于天地之间,洒脱飘逸,如在眼前 通过爱菊、咏菊,寄托了诗人高洁傲岸的情致,菊花也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这也是使他 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社会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咏菊》诗中说:“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由于陶渊明的人格已与菊花的品性融合到了一起,所以 “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已经不仅仅是菊花,更是飘逸俊洁、傲世离俗的陶渊明形象的真实写 照在此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便化用了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暗香”即菊花的幽香,表面写菊花的香气,实则 是菊花品质也即陶渊明品格对人精神的熏陶,含蓄地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古人在旧历九月 九日这天,还有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之句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极富生活情趣,这也从另一侧面昭示陶渊明俊洁飘逸 之隐士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二)以菊花傲霜斗雪、卓尔不群品质自励,展示其高风亮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薄二首》诗作前两句是对 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 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在高洁而光耀的秋景中寄托了一种卓绝之气,借 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菊花何以成为体现诗人品格的物象呢?这 还得从菊花本身的品性加以分析。

      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其时群芳殒损,万木凋零, 诗人元稹曾在诗作《菊花》中对它有过这样的评价“此花开尽更无花”,猎猎秋风中,万物萧 苏,只有菊花在瑟瑟寒风中凌霜盛开、傲然怒放,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这无疑 成就了它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君子形象而陶渊明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愿与黑暗官场同 流合污,修养心性,追求任真自得的超越境界正与菊花的卓然特立完美地叠合在一起,陶渊明 成了人格化的菊花,菊花也成了陶渊明安贫守道、高洁傲岸品德的象征,两者合而为一,难分 伯仲萧统《陶渊明集》序中有言:其文章“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更是对陶渊明 洁身自好、傲然桀立人格的高度评价三)以秋菊寄托美好情感,表达对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对混浊世风的鄙夷,表明自已远离尘俗,对以秋菊为代表的美好境界追求的强烈愿望 《九日闲居》的诗序中有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 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 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赋予其人格意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 辞》,作者在弃官归田之后,看到自己酷爱的秋菊依然长势喜人,格外欣慰,其实这里的秋菊 就是作者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一直以来,很多评论家在评价陶诗时常有“冲淡自然”之说,这一方面与他泊淡闲适的性情 分不开,同时也是他精神气节的具体体现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倡导的“落 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典雅风格,在陶诗中找到最好的印证陶诗就像菊花一样清新淡雅; 他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也像秋菊般傲然;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然深情龚自珍 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在《己亥杂诗》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这里 作者也以松菊为喻,对陶渊明人品、诗品作出了高度评价二、飞鸟意象 “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陶渊明诗作中的飞鸟被其赋予丰富的内含,包括 高鸟、翔鸟、羁鸟、孤鸟等,这里仅就陶诗中关于飞鸟的三个方面即高鸟、羁鸟、归鸟意象 谈谈陶诗中飞鸟意象的特点这三种意象大致表现出作者由积极入仕——羁旅困顿——回归 自然的心路历程,射出作者坎坷而又多舛的苦旅人生一)、高鸟意象: 翻阅陶渊明诗文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其早期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诗人志存高远的诗篇: 如“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等。

      青少年时代,陶渊明积极进 取,有佐君立业、大济苍生之意;壮年时期,陶渊明积极入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晋 室,兴利除弊,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 因此在诗文创作中,常以飞鸟形象寄托其高远志向最早出现飞鸟意象的是《命子 • 其二》:“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从中可看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杂诗 十二首》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则希望自己成为胸怀“猛志”而“远翥”的高 鸟《读山海经》中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则寄托诗人 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暗含对刘裕篡权代晋这股历史逆流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家国之情 与反抗意识陶渊明本是满怀大济苍生的美好愿望出仕,但残酷的现实将他的梦想无情地击 碎,等到他领略了官场的腐朽污浊,深知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后,流露出沉重的迁逝之感 因此在以后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发出“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感叹,也流露出他对入仕生涯的悔意但早期作品中的“高鸟”意象,更多侧重于抒发“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表明诗人“思远翥”的高远志趣二)羁鸟意象: 陶渊明一生有过三次出仕又三次退隐的苦涩经历,最终悟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

      他看不惯腐败世风以及官场贪墨成风的混浊现象,因而在望见高天上自由飞 翔的鸟儿,深感自己为形迹所拘所带来的不快,“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 军经曲阿作》),明显流露出对自己误入仕途的惭愧与后悔久在樊笼中”则将自己误入官 场比喻成飞鸟被樊笼所束缚,有渴望挣脱笼子的强烈欲望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在《感士不遇赋》中,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权者是靠不住的,官场对于正直的人来说无 异于密网之于骇鱼,宏罗之于惊鸟统治者的专制制度和奸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险恶犹如巨大 的罗网,将正直的仕人围困其中,人格与心志将被扭曲,可他与所有仕人不同的是,决不以 牺牲自己的人格来顺应污秽的世道,正如上文所述,陶渊明入仕,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兴利除弊,振兴晋室,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 责任,但几经周折,仍困顿于无奈的官场,没有找到施展“猛志”的机会,反而失去了原本 极为朴质珍贵的自由诗人忍受着无可言表的抑郁和无奈,吟唱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 而知还”(《归去来辞》),“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在饱受出仕与出仕这 一矛盾纷扰的纠缠后,终于发出“逃禄而归耕”的感慨。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饮 酒十七》)仕途险恶,羁鸟在痛苦的求索中终于觉醒,只有归隐田园以保守自己高洁芳馨的气 节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杂诗四首》其一)进一步表明诗人在出 仕之时极为复杂纠结的矛盾心理可见,诗人在“羁鸟”形象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感慨是极为 深沉的三)、归鸟意象 最后谈的即是人们最为熟识的归鸟意象,这之间寄托诗人归隐园田的美好愿望,蕴含着作者 对内心深处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的眷恋和皈依在经历种种矛盾纠结的痛苦折磨后,陶渊明获得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其一)的解脱,感受到心身获得了从未体验过的惬意与释然而“归鸟”正是此种情感的载 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以大量篇幅写了他迷途而返,脱离官场的 无限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是陶渊明与上流社会彻底决裂的 宣告书文章《归鸟》诗中“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 而归”,回归的鸟儿,众声相鸣,或飞或栖,无不悠然惬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 酒》其三),诗人把在夕阳中返巢的飞鸟,暗喻自己挣脱世俗一切羁绊,找到最终归宿时畅快 心情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在对羁鸟迷途知返的吟咏中,不 难体会陶渊明对“吾庐”,也即精神田园的眷恋和热爱,他那颗历尽沧桑、饱受煎熬的疲惫之 心终于有了依托之所,至此,我们也深深体悟到作者质性自然的情怀,闲适容与的胸襟,傲 然不群的性格刘勰在其著名文论《文心雕龙.物色》谈到意象的内在联系时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的是一年四季景物具有不同的形貌,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 于感情而产生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窿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说的是描绘天 气和事物形状,既然要跟着景物而曲折回旋,运用辞藻和摹状声音,又要联系着自己的心情 来斟酌在《神思》篇中则进一步强调了意象的重要性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 文之首,谋篇之大端”说的是有独特见解的工匠,凭着意象来进行创作,这是驾驭文思的首 要方法,安排篇章的重要开端然后通俗地说明意象的内含:所以《神思》称“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之象,是情貌结合、情景交融的象,所以称为意象,这是构思中的 意象,所以要根据它来运斤,来创作陶诗中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不仅极大地增强了 诗作的艺术含量,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也很好地表达了内在情感。

      以上是有关陶诗中秋菊和 飞鸟意象的阐述,以期对全面认识陶诗创作特色起抛砖引玉之效参考文献:朱光潜《陶渊明》 陈士杰《陶渊明诗文集》 萧统《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 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史》 王锺陵《中国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