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德育理论与实践.docx
9页[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德育理论与实践[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德育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问题:1.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答案:D问题: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答案:D问题:3. 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问题:4.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D问题:5.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答案:B问题:6.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答案:D问题: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践锻炼教育法B.榜样示范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教育法答案:B问题:8. 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教育法C.自我修养教育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A问题:9. 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A问题:1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D二、辨析题问题:1.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答案: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问题:2.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答案:错误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问题:3. “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答案: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问题:4.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答案:错误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三、简答题问题:1.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答案:(1)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问题:2. 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答案:(1)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 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问题:3.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答案:(1) 爱国主义教育;(2) 理想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 劳动教育;(5) 自觉纪律教育;(6) 民主与法制教育;(7) 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8) 道德教育;(9) 生态教育问题:4. 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答案:(1) 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2) 影响因素不同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3) 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问题:5.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答案:(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问题:6. 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答案:(1) 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 知行统一原则;(4)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问题:7.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案:(1) 校内正式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2) 校内非正式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 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 校外非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等问题:8.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答案:(1) 说理教育;(2) 榜样示范;(3) 实际锻炼;(4) 陶冶教育;(5) 指导自我教育;(6) 品德评价问题:9.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有哪些?答案:(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 创办业余党校;(3) 通过网络进行德育;(4) 建立德育基地四、论述题问题: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答案:(1) “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5)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 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问题:2. 联系实际,论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答案:(1)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2) 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两种因素是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 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②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③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问题:3. 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基本规律答案:(1)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2) 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3) 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4) 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问题:4. 联系实际,论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案:(1)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 这一原则是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总结,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要求。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问题:5. 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案:(1)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定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 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②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问题:6.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答案:(1) 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才能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 教育者不能回避或代替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4)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他们思想内部斗争的发展过程问题:7.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答案:(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它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其次,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与错误思想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上来2)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在品德发展中容易出现时高时低,甚至倒退反复的现象3)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4) 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问题:8. 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案:(1)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