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种类及原因分析.doc
4页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种类及原因分析混凝土工程弗泽莱县一、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种类:1. 混凝土强度不足2. 混凝土缺陷3. 构件错位、变形4. 混凝土裂缝1. 原材料问题2. 混凝土配合比风险问题施工工艺问题三、钢筋强度不足处理(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1、没有严格的互相配合比设计2、没法严格控制水灰比3、和易性不好4、原材料的影响(1)水泥:种类、强度、安定性、保存期、受潮(2)砂子、石子:强度、颗粒级配、成分(3)水:质量5、施工工艺:搅拌、浇注、振捣、养护(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程序及方法(三)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案例例案1、辽宁省某地一幢四层办公楼,使用一年后,发现顶层主梁与次梁普遍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宽大于0.3伽,最宽处达1.5伽,裂缝位置绝大部分位于靠支座处邻近和群集荷载作用点附近据查这批梁是在冬季施工吊装的,混凝土较差配料和搅拌质量不佳,成型后又受冻害原设计强度为C20,两年现实情况半后推算实际强度接近15N/mm2如何处理?原因分析:梁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裂缝砼强度低,抗剪能力不足,经研究决定采用结构胶粘贴钢箍板来提高抗剪能力钢箍板厚1.3mm,宽100mm,间距250mm例案2、广东某商住楼,主体结构完工后,发现五、六层柱出现裂缝。
经当地质检站检测,砼实际气压公达到13N/m2,达不到原设计C20的要求如何处理?例案3:常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位于居民小区工程位于常州市内,该工程为带底层消防通道的6层框架结构,商品砼设计强度第一级为C3Q当施工至6层框架结构梁板时,发现2层柱的柱顶部有开裂现象,呈早期的柱受压破坏裂缝经回弹检测,发现共有21根柱桩基强度等级在C20以下,其中大部分柱土高于强度等级低于C1O经设计计算复核,该工程的框架柱承载能力严重不足,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将,情况十分危险处理方案:根据加固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对21根框架柱进行混凝土置换本工程框架柱置换混凝土施工按前述下列工序进行:结构受力状态计算—结构控制位移控制仪器仪表设立—结构卸荷—剔除框架柱混凝土—界面处理—钢筋修复配置—支模—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砼验收—拆除卸荷结构对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开展验算、观察和控制,以确保分期付款处的混凝土不会出现拉应力,尽可能使纵向钢筋的应力为侧向零置换混凝土采用加固型高强无收缩C35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进行查,并对加固型混凝土强度及时进行检测,其3d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5MPa完成满足设计强烈要求。
例案4、广东惠州市五层某学校教学楼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9080m2抗震等级三级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及主体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由本地一家商品混凝土厂提供,运距约为5公里外墙采用MU1(多孔砖,内墙采用MU2.5空心砖,合同约定基础以上总工期为140天结构封顶之后,施工单位对第四层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用回弹法检测,发现回弹值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该层柱28d若虫状态参数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4〜27N/mm,2不能满足混凝土速率强度验收要求经计算,截面为500X500mm勺中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若干边柱承载力也不够事故其原因调查分析(1) 出现质量结构性问题的混凝土于7月某日浇铸,当日气温24〜30C,排除气候因素的影响2) 混凝上运输过程与施工操作规范,无异常情况3) 事故混凝土颜色与正常混凝土无差别,可确定粉煤灰完全替代水泥的可能性;据现场检测和厂方现场对该批混凝土配合比记录,该批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要求4) 据施工人员回忆,该批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强,混凝土凝结缓慢,混凝土强度健康发展慢,养护过程中出现异常颜色的液体5) 厂家反映其采用了缓凝减水外加剂,具有缓凝和减水二种效应。
根据双方专家勘察和讨论,认定由于第四层柱混凝土大面积外加剂超量引起了强度严重降低,柱承载能力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属于施工质量事故,需要开展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原则:本工程采用的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只是暂时阻碍了混凝土水化反应的桩基进行,延长了钢管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水泥水化反应及其产物,对混凝土梁柱强度的损害并不严重,无须拆毁重建且四层结构柱的外观完好,混凝土具有一定承载力,宜进行加固处理由于本工程工期受限较严,故在制定处理方案时充分考虑工期因素,并按照结构安全、施工可行、费用经济的原则,决定对事故混凝土采用外包加强的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