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财会论文范文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财政思考.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51082540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财会论文范文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财政思考摘要: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2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22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关键词:汶川县,汶川地震,财政思考,经济论文发表参考资料   汶川的这次大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局部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到达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局部)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风暴潮灾害等水文灾害、病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历史长、危害范围广、爆发率高,且具有季节性、阶段性、持续性、周期性、交替性和群发性等特征,也是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痛定思痛,最近一个时期特大灾害频发的背后,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本文仅从财政视角做点粗浅思考   本篇论文发表在?西南金融? 杂志是由四川省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坚持正确导向,发扬创新精神,繁荣金融科研,引导金融实践,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读者对象:面向金融机构广阔干部职工,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和财务人员、财经院校师生和广阔财经工作者   一、乡村组织不宜弱化,保障其行使职责的财力根底   此次汶川特大自然灾害,在整个救助过程中乡村组织、乡村干部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无奈的背后,也在一定层面上暴露出乡村治理的局部危机   从本质上看,乡村组织弱化是个财政问题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制度,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开,以1984年撤社建乡为标志,完成了历史使命。

      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体制,将农民组织起来,国家与人民公社打交道人民公社解体后,国家不得不通过乡村组织与农户打交道在经历了短暂繁荣之后,随着1990年前后“三农〞问题的出现,乡村组织一直备受非议,乡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背上恶名,成为乡村“麻烦〞的制造者研究机构和决策层面一直在乡镇机构存废问题上做文章、搞试验在压力型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双重作用下,更上一级政府通过集中财权、下放事权,不断弱化乡村财力根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改革之后,乡镇财政更是有名无实一级政府丧失了财政根底,就步入了无财行政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干部同样做出了理性选择——“不作为〞原有以“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特产税)为维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也逐渐转化为依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单一模式原来乡村组织同农民的这些天然联系,由此也就中断了,由相对均衡演变为非均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22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二、亟须改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合理构建自然灾害财政投入机制   当人们惊愕于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一个本能的反响可能是问责——为什么这样大的自然灾害没有预报?专家解释:地震的短期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后来发现,这次地震伤亡,大局部因学校、医院、政府部门等公共建筑设施倒塌所致可以这样设问,假设公益性根底设施抗震设计能力再强一些的话,假设城市布局和工厂布局远离地震断裂带的话,假设人们的地震预防知识再多一些的话,那么伤亡和损失可能会大大减少从外表看相关部门有失职之处,但从深层次思考,那么是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和城乡“二元〞财政供给模式差异长期作用的结果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国防、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天气预报、地震预报等属于纯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由私人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战略,选择了一条重视城市无视农村、重视市民轻视农民、重视工业牺牲农业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重视经济无视社会、重视增长轻视保护的倾向,于是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二元〞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国家财政直至1998年以前都属于典型的生产建设型财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出现了“失灵〞,公共产品和效劳出现了缺乏和短缺——“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同城市相比,乡村的公共产品和效劳的供给显得更为捉襟见肘研究说明,占全国人口近60%的农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小学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城乡社保覆盖率之比高达22∶1.2022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分别为11759.5元和3587元,而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和43.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公共产品和效劳只能是低标准、低水平和不充足的,此次汶川特大灾害的“惩罚〞暴露出其中的“软肋〞。

        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构建“一元化〞财政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格局,统一城乡财政,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在根底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供给,统筹城乡居民公共品本钱分摊制度和收益共享制度二是形成自然灾害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合理构建预警、防治、救助三位一体财政投入模式,克服轻预防重捐助的被动模式,坚持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三是根据辖区收益原那么,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全国性或区域性灾害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地方性灾害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为辅,自然灾害的预防支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022年9月22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44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3,518人,仍有352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153人,共救治伤病员4,273,551人次   三、慈善事业要走出命令发动模式,健全鼓励捐助的税收制度   此次汶川特大自然灾害,牵动着国人的心,各种形式的捐助活动在政府、企业、学校、社区等不同层面展开轰轰烈烈的捐助行动背后,依然惯用方案经济时期“号召式〞、“口号式〞手段,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按照职务上下、经济规模大小规定着捐助标准。

      这种构建在非标准、被动式根底上的慈善事业,常常是在灾难事件发生时才有公益行为,必然是缺乏方案性、统筹性、前瞻性   诚然,造成我国慈善事业不温不火的原因可以列举很多,但相关税收制度设置上的缺陷亟须引起重视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为防止富人过分聚集财富,往往运用遗产税的手段加以限制作为“富人税〞,该税种在均衡贫富、缓解分配不公、鼓励勤劳致富、引导公益捐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成效,备受各国推崇采用,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遗产税在美国,遗产税的最高税率为50%在日本,遗产继承最多只能传至三代,高额税收限制了不劳而获者在兴旺国家,甚至还出现了有遗产继承权却无力承担遗产税的“怪现象〞当今,欧美许多国家对所有的慈善捐助给予免税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政务院曾在1950年1月公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那么?中列有遗产税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开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开展创造了世界奇迹,2022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城乡居民辞别了短缺,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鼓励一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培育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产生了一局部高收入者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开征遗产税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税源〞的客观存在。

      同时,当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3000美元的社会转型期,也将带来剧烈的社会动乱,出现两极分化,步入了“矛盾凸现期〞,这为实施税收政策手段的再调节——开征遗产税提供了现实必要性   为此,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被动〞捐助为“主动〞捐助、“要我〞捐助为“我要〞捐助,为慈善事业健康开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   四、兄弟式互助符合中国国情,从制度上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模式,这种“罗宾逊〞式转移支付,简单易行,作用直接,往往受到青睐更上一级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威,便可轻而易举地向下集中财力,完成财力和资金在各级政府间无偿转移由于纵向转移支付能够较好地表达上级政府的施政意图,各国纷纷采用我国也不例外,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量一路攀升1995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量仅为2532.9亿元,到2022年猛增至13589.4亿元,年均增长16.5%,其中绝大局部用于中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财力分布不均的矛盾   此次汶川地震,得到了各地的慷慨捐赠一方面,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另一方面,也透视出构建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的可能。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受资源禀赋等多因素的制约,地区差异巨大要很好地解决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的问题,单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极易引起兴旺地区的“不满〞,而且过分地“杀富济贫〞、追求公平也会造成效率的损失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启动了东部兴旺地区对口支援西部欠兴旺地区的援助行动,收到了一定成效虽然谈不上严格意义的横向转移支付,但到达了先富帮后富的目的   为此,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标准相关制度,积极开展试点,在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中适度运用,以弥补现行纵向转移支付的相对缺乏,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开展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2022年9月25日,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6,407人   五、强化捐赠资金监管,整合各类捐赠资源   此次汶川地震,来自社会各界的直接捐助超过百亿元,加上日后重建的资助,算得上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爱心行动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如果疏于管理,非但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益,也会辜负捐赠者的期望巨额的救灾资金如同灾民的救命钱无论是官方、专业组织还是民间行为的捐助,都应纳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管范畴   一是从严控制借机敛财行为的发生,特别要加大对中介组织、网络媒体捐助的监管力度,标准捐助主体、捐助行为,逐步消除捐助过程监控的盲点,严肃查处发“国难财〞事件。

        二是全过程监控捐助资金的使用管理,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方法和使用程序创新监管模式,前移管理过程,实现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坚持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并重,严肃查处贪污、挪用、寻租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是统筹使用各类捐助资金,防止“条条化〞、“部门利益化〞,禁止“撒芝麻盐〞、“分小钱〞,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切实整合各类资源,尽快实现灾区重建   四是严格追踪问效,通过构建简单易行的考评体系,引入中介评价平台,及时、透明地向社会各界反响捐助资金使用绩效   六、灾后恢复重建要注重制度创新,构建多元筹资机制   据有关方面初步测算,汶川地震的直接损失高达1000多亿元,灾后的重建也将是一组天文数字鉴于这场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连续性、广泛性等特征,属于“市场失灵〞的范畴,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