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师中心稿).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8935806
  • 上传时间:2022-0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师中心稿)    一、单元教学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往事依依》2课时《幼时记趣》2课时《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伟人细胞》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1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讨论、交流第四块: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自我反馈2小结:自我小结六、往事依依于漪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三、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二、集体朗读课文三、字词:1、注音: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2、解释造句: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滚瓜烂熟鸦雀无声谆谆教导四、名句积累:年华似流水徜徉于山水之间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五、作业:1、抄写字词2、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三、教学过程:1、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4、设置问题情境: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5、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明确:往事(板书)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明确:好处——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话题二: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明确:相同点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不同点: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话题三: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5、学生与老师对话: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话题二: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注意: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6、学生与学生对话:话题《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明确: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话题一: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

      举例说明明确:举例1: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举例2: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教师稍加把握即可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2、《训练册》六、教后反思:七、幼时记趣沈复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教学难点: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疏通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3、探究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