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支持理论概要.doc
17页理论研究报告 题目: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作者: 王才丰 学号: 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 联系方式:日期: 2014年5月25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陈成文(2000)认为“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二)发展历史: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从70 年代以来,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开始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随着对社会支持研究的深入,社会支持理论不再局限于社会学和医学,它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也开始兴起。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三)重要理论家、研究者、学者介绍:(1)I.G.Sarason :1955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1965年被任命为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此外,还就职于弗莱德哈亲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健康科学部,研究专长为:人格、社会支持、人的焦虑2)索茨( Thoits) : 1976年到1987年间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硕博连读,其专业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社会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和支持过程3)肖水源:现任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行为流行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艾滋病相关心理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中,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4)贺寨平 : 贺寨平是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为应用社会学博士,现为天津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天津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5)李强:1950年5月17日生于北京,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多篇。
其著作有:《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中国水问题:水资源与水管理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分层十讲》等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4) 相关著作内容的概括:(1) Source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ity( Gregory R. Pierce ,Springer, )此书讲的是47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工作者参与社会支持调查,此书对复杂的社会保障建设给予特别的注意,书里认真重新评估了社会支持研究在其他领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的理论基础书中比较重要的两章是“社会支持人格和身心健康 ” 和“社会支持人格和支持相互作用”,讲了社会支持与人格和身心健康的相互作用,这与所研究的理论紧密相关2)Hand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Family(Gregory R. Pierce, Barbara R. Sarason, I.G. Sarason ,Springer)(2) This handbook provides the first col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family research. Eminent researchers from these fields address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stress; clinical problems; and support needs for families. With its coverage of a broad range of topics, this resource will benefit researchers, clinician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community, counseling, develop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as well as psychotherapy. 这本手册提供了第一个整理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家庭的研究。
从这些社会学研究、医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提出的概念和方法问题中,可分析出社会支持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和家庭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此书还包括了应力、临床问题等研究,此书有广泛的主题范围,这将有利于学者研究资源在社区的利用,发展心理咨询,发展健康知识以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3)Social Suppor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 I.G. Sarason ,Springer, ) 此书是在各种与社会支持研究理论相关著作中比较系统的书此书对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概述书中讲到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会支持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中日益流行的研究课题在许多关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后,就有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试图来解释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的意义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里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概述理论和实际的考虑去表达一致的观点 这本书包含一批学者在社会理论的研究和调查及社会谱这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社会支持之间的人和人不成比例地发生适应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情况,而不是削弱与社会的关系自力更生书中讲明了社会支持的33个测量,及将社会支持当作一个交易的过程,即我给你提出支持,你也要给我相应的反馈。
4)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张彩萍,高兴国) 此书尝试着从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入手,借鉴社会至此理论,对弱势群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让读者明白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一些思路和研究: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及社会群体给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支持此书讲清了弱势群体的概说,就我国的弱势群体现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理论假设与内涵陈述 关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主要的假设:缓冲假说和直接效应假说这两个假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直接效应假说预测社会支持在任何时间都是有益的,而缓冲假说则预测在压力大的时候,社会支持才是有用的国内代表性研究者李强和宫轩宇,认为在直接效应这个模型中,社会支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以有两条作用途径:一个是社会支持所具有的情感性支持功能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个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另一个是社会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其避免产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吸烟、酗酒、滥用毒品、不愿就医等,而形成较多的健康性行为,如合群,主动寻求帮助,努力应对困境等,由此也能促进个体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对于缓冲假说,他们则认为它可能作用于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评价其次,社会支持能够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的获得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如下图)疾病或疾病行为行为适应再评价评价为压力性的事件主观存在的评价价潜在的压力事件 社会支持 上图为社会支持在压力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模型(Bert,2006) 经过一系列研究,其研究结果都支持了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 此外,还有一种假设模型:即动态效应模型(the dynamic-effect model),研究者认为,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或应激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或应激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动态模型在Munroe、Thoits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证明但目前,动态效应模型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证研究的佐证还很少,当前的研究还是集中在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两个方面,只是对两者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我国国内还有位研究者肖水源,他研究的主要是在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了提供评定社会支持的工具,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了一个十条的《社会支持评量表》,1987年肖水源等人应用病历配对方法研究应激、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这是我国最早探讨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与身心健康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在社会支持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一)笔者赞同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Cohen 和Wills(1985)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的观点:(1)情感支持:指个体个体的价值、经验等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和接纳,又称作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行为表现如:提供尊重、情感、信任、关心和倾听等2) 信息支持:指帮助个体界定、理解和应对问题这个功能通常称为忠告、评价支持和认知指导其行为表现包括肯定、反馈、社会比较、建议、忠告和指导3)友谊支持:是指与人交往,受人接纳,有所归依,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与他人合群与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这也可称为弥散支持(diffuse support)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