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眩合剂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doc
2页抗眩合剂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关键词】眩晕证眩晕证是临床常见病症,见于现代医学颈椎病、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及冠心病 等多种疾病笔者自1998年采用抗眩合剂治疗100例,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纽100例患者,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55 岁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目眩,如坐舟船,姿势改变时加重,可反复发作,伴耳鸣、恶心、呕 吐、汗出等症状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周其中颈椎病38例,高血压病25例,梅尼埃 病20例,脑动脉硬化8例,冠心病6例,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3例1.2治疗方法1.2.1治疗原则健脾养血活血,熄风化痰定眩n122基本方药当归15g,川< 12g,白芍25g,生地12g,炒白术30g,白茯苓15g,半夏 12g,天麻12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川牛膝15g1.2.3随证加减伴恶心、呕吐加陈皮9g,竹茹9g;伴颈项强痛加葛根30g;肩痛、肢体麻木加 桂枝12g,鸡血藤30g;高血压、眼花加钩藤30g,菊花12g1.2.4用法每日1剂,7W 2次分早晚2次内服,6剂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断疗效 2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73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明显减 轻,一年内可有复发,但继续用药又减轻者)12例,有效(临床症状及休征较前减轻,停 药后复发者)10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占73%, 疗程最短5天,最长30天。
3典型病例患者,女,46岁,1999年4月18日就诊自诉患颈椎病8年,时常头晕、恶心、左上肢麻 木,不能骑自行车,颈项强痛,曾经醋疗,牵引、外敷膏药等治疗,效差,遂來我院诊治 刻下症见:精神差,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痛,右上肢麻木,不能骑自行车X线摄片 提示第5、6、7颈椎有明显骨质增生征,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辨证属脾虚血亏,痰风 内动治宜健脾养血活血,化痰熄风定眩处方:当归20g,川12g,白芍25g,生地12 炒白术20g,白茯苓20g,桂枝12g,泽泻15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陈皮10g,半夏 9g,姜黄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天麻12g上方服3剂后,恶心、呕吐即除,头晕、 肢麻亦减轻,舌质仍淡,舌苔曲厚变薄,脉如前,上方去陈皮、半夏,加入鸡血藤30g,续 服6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唯有于麻,上方葛根加至30g,再进6齐嘉之后来诊,见其精神佳, 项背活动自如,手麻不明显,随访至今未再复发4体会眩晕证属多发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 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于痰,有“尤痰不作眩”之主张,并提出“治痰为先”之治法; 《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等。
总之,以上论述总不离风、火、痰、虚四条病机抗眩合剂即针对上述四条病机专为眩晕证而设,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异 病同治的观点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苓桂术II•汤渗湿健脾,半夏门术天麻汤住为风痰而设, 有熄风化痰Z功,泽泻汤宜治眩晕,生龙牡能熄风柔肝定眩,川牛膝引血下行诸方合用, 共奏健脾养血活血,化痰祛风定眩之功,故而收效较佳,不妨一•试收稿日期:2004-10-27)(编辑含秋)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医院作者:杨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