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颅咽管瘤的MRI及CT诊断.doc
5页临床医学论文■颅咽管瘤的MRI及CT诊断【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及CT表现,评价MRI及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値方法 通过MRI和CT检查,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咽管瘤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囊实性8例‘实性1例囊变部分T1WI可表现为低、中、高信号‘ 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CT表现为低、等密度;实性部分MRI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CT表现 为等密度;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模式与MRI相同结论MRI、CT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MRI具有很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价値,CT具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値关键词】颅咽管瘤/诊断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颅咽管瘤是颅内脑外先天性肿瘤,起源于残存的上皮细胞,好发于鞍上池、 鞍区及三脑室;发病年龄自新生儿至老年人均可见,多见于儿童笔者收集了经 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颅咽管瘤MRI及CT检查表现,探讨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 价値°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2例,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 小3岁,平均22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10例做MRI及CT检查,2例仅做MRI检查MRI成像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0.35T磁共振扫描仪,12例均做平扫加增强,造影剂为Gd-DTPA,剂量10〜15ml常规轴位扫描,层 厚 5mm,层距 1mm,T1WI/SE : TR/TE=428/10ms ; T2WI/TSE : TR/TE=4500/92ms ; T2WI/IR/CSF二0 : TR/TE=8000/89ms增强后均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SE 序列扫描CT使用美国GE公司单螺旋CT,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 显,层距、层厚为10mm2结果2.1颅咽管瘤病灶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 囊实性8例,实性1例病灶最大为69mm,最小为10mm ;病灶呈不规则型7例, 类圆形3例,哑铃形2例视路及垂体柄受压10例,5例垂体柄显示不清,6 例可见脑积水改变2.2 MRI表现3例囊性颅咽管瘤中,2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长T2信号Gd-DTPA 增强扫描,囊壁呈弧线状强化;1例实性颅咽管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Cd-DTPA 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囊实性颅咽管瘤,显示为不均匀信号,T1WI 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实 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部分不强化。
2.3 CT表现平扫表示为鞍上池卵圆形、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囊性部分以低密度多 见,少数为等密度,实性部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囊变部分囊壁呈环状强化, 实性部分均匀或个均匀强化1()例颅咽管瘤CT扫描病例中,7例可见钙化灶, 环状钙化4例,斑点状钙化3例,钙化率为70%3讨论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内胚胎残余组织,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3%〜7%〔 1〕, 鞍区肿瘤的1/3好发于10〜14岁的儿童大部分肿瘤位于鞍上,亦可鞍上鞍 内生长,少部分位于鞍内80%为囊性,部分为囊实性,少数为实性MRI扫描:颅咽管瘤分囊性、囊实性及实性三种,以囊性居多,根据囊内蛋 白含量不同,在T1WI上表现的信号亦各不相同,可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 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2〕MRI多方位成像可直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 结构的解剖关系,肿瘤常表现为鞍上池区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浅分 叶状,常并有不同程度脑积水(见图1、图2) o本组病例中,有脑积水9例, 占75%肿瘤可压迫周围结构,如视交叉、垂体柄、三脑室、下丘脑等,但骨 性蝶鞍往往正常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不均匀强化,实性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CT扫描:肿瘤的囊性部分因蛋白含量不同'CT密度不同‘蛋白含量低表现为低 密度,蛋白含量高'表现为等密度。
实性部分'包括囊壁,多表现为等密度'因 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本组7例有此表现'与文献〔1〕 报道相符CT对钙化灶非常敏感'而钙化是颅咽管瘤的特征〔3〕,以蛋壳样弧 形周边钙化为主要表现,实质内钙化多呈小片状或小点状颅咽管瘤MRI、CT表现多样‘囊变、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4〕,结合临床'术前定性、定位、定量诊断不难邱士军等〔5〕硏究认为MRI有助于显示肿瘤 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1 (见图3)因此综合应 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 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本组病例11例能作出正确定性诊断,1例向鞍内生长实 性颅咽管瘤,因病灶较小,误认为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经MRI多方位扫扌苗, 均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定量诊断少部分颅咽管瘤缺乏特征性MRI、CT表现,诊断 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实性颅咽管瘤应与垂体瘤、生殖细胞瘤、鞍区脑膜瘤鉴别; 囊性颅咽管瘤应与胆脂瘤、蛛网膜囊肿鉴别垂体瘤多呈实性,从鞍内向鞍外生 长,正常垂体消失,钙化少见,骨性蝶鞍扩大或鞍底下陷,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分 叶状均匀强化,常有内分泌紊乱的临床表现鞍区脑膜瘤信号、密度均匀,囊变 极少见,好发于鞍结节,常引起局部骨质增生,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多可 见脑膜尾征。
胆脂瘤MR1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CT为低密度,有延腔隙生长 的特点,无壁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蛛网膜囊肿信号、密度均匀,无实性部分, 囊壁多不显示,增强扫描囊壁、囊内均不强化参考文献】〔1〕沈天真,陈星荣,邸如,等•颅咽管瘤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2):313.〔2〕戴平丰湖吉波,周晓俊,等•颅咽管瘤的MRI信号模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260-263.〔3〕丁庆国,倪才方,胡春洪,等•颅咽管瘤MR I、CT诊断(附17例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3):206・〔4〕刘依凝,程敬亮,崔晓琳,等•颅咽管瘤的MRI诊断〔J〕冲原医刊,2006,33(9):30.〔5〕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等•颅内颅咽管瘤的影像病理表现及其手术意 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 : 980-982,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