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卷地理阅卷启示.doc
4页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阅卷启示河北鲁爰华高考命题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的智能水平,为高校选拔人才,备考就是要研究高考,把 握命题的特点,思考答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硏究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 会为学生备考带来一些启示一、 全国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的测评特点试题让人耳目一新,难度适中,能力考查站位高,学科特色明星,贴近生活实际,能 够测量岀学生的长处及学科素养,对今后教学具有导向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 •试卷结构稳定,知识抽样,主题鲜明2015年地理试题结构稳定,必修试题数量与2014年完全相同,差异是开放性试题 放在第36题,2014年放在第37题;三道选修试题难度与思维量都处于不均衡的 状态,如2015年试题,旅游地理与自然灾害难度相对较小,只有一个设问;环境 保护试题涉及三小问,学生答起来困难,得分不易,以河北省为例,该题的选做率 为11%,得分率为33.67%主干考查具有抽样性,主要考点有水循环与水资源、 航空港建设、经纬网计算、海冰形成与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时空变化、卤虫产业、 青藏高原冻土、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自然灾害、东南亚水患、卡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 堆放弃料的影响等;在考查上的主要方式:同一组试题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2. 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每年的试题都会以丰富多样的地图呈现试卷的一些变化,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 就好像是一场有意义的对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例如,第一组试题表面 上是在说雨水花园,但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知识调 用中又在影射水循环、水资源、城市化等知识背景,意在综合第三组试题以渤海 区域为背景,探讨海冰形成的因素及海冰利用现状第7题,比较四海域的海冰厚 度,先要依托图像判读等值线,在区分甲、乙海域海冰厚度时,又要考虑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的影响,即离陆地越近,温度变化越明显第8题,在分析单位面积海冰 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时,需要学生有一个思维上的转换,即从水平到垂直冰层厚度 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第9题,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 因,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虽然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但环渤海地区目 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其主要原因是开采难度大,海冰分布也不均衡,采、 运、净化等都需要较高的成本3. 取材贴近学生实际虽然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但不是靠难度来维系区分度的,高考也在通过另一种 形式不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
地理试卷不是复制教材情境,而是选取与地理学科相 关的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学科感知能力、观察理解新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地理实际 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查,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所培养出的能力是 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应用的,所拥有、具备的地理思维是有价值的就拿试卷中的第 36题来说,从材料信息的呈现到问题的探讨,都在要求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知识, 在测量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以自信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让学生了解 i行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以一种新的方式丰富了社会经验二、高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及学习启示笔者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河北省高考阅卷和质检工作,阅卷的过程中,常会岀现 三评卷的情况总结三评卷产生的原因有:答案语言繁多,得分点不易辨别; 学生答案缺少学科术语或关键词,关键性要点严重后置;出现条件性语言,无 结论或结论含混不清;字迹潦草下面结合第36题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在高考中得分1、 使用学科术语比如生态的破坏,生物多样性、运输成本、市场需求等, 有的学生将"产业规模"表达为"产业面积“,有的学生甚至用文学性 的语言进行表述,学生本人可能还在惊讶于自己的文字,却不得分阅 卷受速度的限制,答题要尽量呈现关键词。
2、 表述上要注意宽泛与具体的差别如〃产业发展",就不能答成〃经济 发展",〃运输技术不足"就不能答成"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太宽 泛,交通的运输方式就有很多种,"不便"不够具体3、 注意结论性语言与条件性语言的使用,表述要到位如描述市场需求时, 有的学生只写了 〃市场需求〃,但到底是大是小没说明,缺少结论性语 言试卷中还有学生这样表述:随着卤虫产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规 模不断扩大注意问题,到底谁是谁的条件?设问是水产养殖业快速发 展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很多学生却没有弄清问题的本身4、 答案要简洁不要答得太多,要概括,注意要有条理性更有甚者直接 抄题目文字材料,观点不明确5、 要审清题目再动笔从一些表述来看,一些学生根本没看清题目,如第(1 )题的答题中有不少学生表达了这句话:卤虫是水产养殖业的优质 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而设问是: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显然,没审好题要根据设问思考答题方向和要点,不要上来就答,浪 费时间和精力6、 开放性试题,要给出结论性观点明确给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有的同学则答出〃片面""适当发展〃等,明显不符合要求表达理由 时,观点应是正向的,且要与之前观点保持一致。
7、 保持语句完整,语意明确如"卤虫产业发展",写成了 "卤虫发展〃,"卤虫产业规模变大"答成"卤虫扩大",这种丢词少字的现象就会失 分三、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1、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高考就是方向,沿着正确方向行走,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每年的高 考试题都会给下一年的备考带来启示,如我们可以从连续三年的试题大致可推 断高考的主干知识有哪些对待同一考点的高考试题,我们要思考能力考查是 如何呈现的,新情境的支撑作用是什么,我们要理解到何种程度,等等要做 到灵活应用考点,然后而知不足而补齐,查漏补缺2、 夯实学科基础与主干知识高考只是知识抽样,但复习要按照考点逐一"过筛子〃,不可避免地会岀现枯 燥无味,偏离方向,均衡着力,甚至会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耽搁时间因此,学 生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必须过关从连续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看,命题主要是围 绕以下考点渗透能力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人口、农业、工业、城市、 交通、环境问题自然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河流上,人文地理考 查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和农业上,特别是农业,常围绕某一农产品进行主题 式探究另外,地理学科有一定量的知识需要记忆,如掌握空间定位的一些控制点, 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区位分析的方法等,这些知识是理解的条 件。
现在的试题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 应用例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知识需要从应用的层面进行训练和理解, 三圈环流内容不仅与前面热力环流知识相联系,还是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之 间总是有着内在联系,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做到〃温故知新",让知识有用起 来3、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图,培养读图信心有些学生地理不好是因为害怕地图,越是陌生,越不习惯用学习地理首先要 战胜心理,有了信心,就会有方法地图,既是考试的载体,又是学习的工具, 只有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地图,才能建立脑中的地图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图 感和读图意识,另一方面要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我们不主张将图像图表 作为一个大专题来研究,而是将各类图像的突破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地图能 力应该逐步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4、 跟紧学科主体复习,不断更新原有认知要充分认识不同复习阶段的意义原有的知识可能是模棱两可的,甚至是错误 的,一定要借此机会及时更新、纠正,深化理解特别是要关注一些细节,从 信息获取到思维全面无不渗透细节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通 过练习巩固新知,另外还可以适当地根据考点选做部分高考题,在一些重要的 分析类问题上建立模型思路,力求做一道题通一类题。
同样是二轮复习,也不 可大意,要相信老师的整体安排,切忌单打独大,一定要跟住大班训练保证质 量,只有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复习,真正提高能力5、 备考中要侧重信息转化能力的培养应对地理高考,有两项能力特别重要: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是描述 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前者是思考的基础,新情境问题是将信息隐藏在材料之中 的,学生要根据问题需要选择材料,并将有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这一点有很 多学生做不好,审题不好,信息被无视,致使该得的分数失去;后者是思考的 结果,最终要以答案要点的形式反应在卷面上,怎样描述问题,怎样解释原因, 要使用哪些学科术语等,都直接影响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