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阅读训练2.doc
7页课外阅读训练1课外阅读训练1 班别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一)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y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已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飞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n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轻_(yng)②娇_(n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 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3分)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3分) . (二) 兰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嘛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摸了过去,走近一行,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油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了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动放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ǐ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8.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①诅咒: . ②与日俱增: . 9.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 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6分) 10.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3分) . 11.〝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3分) . 12.第④段里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3分) 13.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项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答:①第一层: 兰草;②第二层: 兰草. 14.第④段末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4分)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 15.〝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 16.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3分) . 二.文言文阅读 必须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讲究对原文要: ①字字句句有着落,不可有遗漏; ②原文中的代词要有明确的交代,代何人.何事.何物; ③词语的特殊用法要有对应译法; ④要表现出对于原文所用句式的理解. (一)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而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学记》) 17.翻译下列句子: (1)又从而庸之 . (2)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 18.解释下列字: 易 尽 皆 (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选自《学记》) 19.翻译下列句子: (1)教者必知之 . (2)然后能救其失也 . 20.解释下列字: 失 止 此 三.作文(50分) 提示:可以用〝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六周课外阅读训练答案: 1.盈 嫩 2.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生动传神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既提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 7.第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中与日俱增广阔的天地. 8.(咒)骂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9.具在超强生命力;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10.反衬或衬托 11.惊喜.敬佩 12.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