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全手打啊手打.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自考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全手打啊手打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采纳中的问题 2.普遍心理学——普遍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测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猛烈的情感色调,往往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阅历作为根基的,它是对阅历带有感情色调的回味、反刍和表达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采纳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1.审美阀原那么——运用于意识水平的原那么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立体产生喜悦或者痛楚之前务必达成确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唤醒理论——贝里尼在60年头提出,又称“模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人的审美愉悦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成适当程度,其过程是慌张心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强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高兴 3.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片面,在这个层面中弥漫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表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4.俄狄浦斯情结(四川省05年十月已考)——是弗洛伊德的出名论点即人从儿童时期就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情结江西省09年7月已考) 5.人格布局——弗洛伊德的精神布局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片面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片面,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高兴原那么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那么操纵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梦想的特征 6.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根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江西省09年7月已考) 7.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阅历的一种先在抉择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如英雄、大地母亲、聪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8.自卑——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心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繁杂的情结 9.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出名理论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什么识别但是,一旦到了确定的年龄阶段(大约6--18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成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察觉感到欣喜,并冒死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领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展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 10.同形性——格式塔心理学的两条重要原那么之一即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11.表现性——表现性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它是在作品各组成片面的联系中呈现出的总体性质或者说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成见的意蕴 12.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头了对该物的布局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外形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13.简化原那么——阿恩海姆提出的出名观点,即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谓简化就是要抓住表现的布局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14.需要层次——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心理需要、安好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崇敬的需要、熟悉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15.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6.颠峰体验——马期洛自我实现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快乐至极的体验江西省09年7月已考) 17.抉择论原那么——人的心理和意识是属于个人的,是有个体性的,同时又是受社会生活所制约的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看来,心理抉择于生活方式,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 18.意识和活动同一原那么——由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认为活动是人对周边现实的能动关系的最重要的形式;认为人的活动有外部的,实践的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且二者是统一的 1.艺术体验——所谓体验是阅历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片面,而艺术体验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
2.体验生成——指艺术家审美心理布局的建构过程它多是处于两种联系中,一是与艺术家在特定时期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联系;一是与艺术家个人体验中早期阅历以及由教导和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回响图式的联系 3.童年阅历——指“童年体验”童年阅历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学识、童志等 4.缺失性体验——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体验 5.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6.超越体验——指艺术家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体验和感受 7.孤独体验——指艺术家在世态创造过程中所感到的孤独绝望的体验心理 8.神秘体验——神秘体验包含三个要点:一是假定并相信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现实的存在;二是这种终极现实是超日常阅历、感官阅历与规律理性的,它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契合、顿悟、启示等才能把握;三是当主体通过神秘的感悟与“最高的存在”达成契合时,会产生一种迷狂式的同一性体验 9.归依体验——归依体验是艺术家在探索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成的神圣的境界,一种终止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闲感与幸福感。
1.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气力主要特点有二:驱动性、潜动性 2.显动机——在生活中,艺术家因各种物象、事情的触发,常发生心理波动,造成失衡,并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显动机就是艺术家宣泄情感,以恢复心理平衡的气力,主要特征有意象、心绪情感、创造性三者 3.动机簇——动机簇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 4.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丛簇现象 5.癫狂状态——指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成一种极致状态时,展现的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癫狂创作主体貌似进入了一种非自觉创作的精神状态,而癫狂的奇异性主要就表现在这如痴如狂、物我不分、意不由已、情不自禁的非自觉精神状态上面 6.艺术深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沉重的宁静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在寻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江西省09年7月名词解释题) 7.内觉体验——深层心理内容在创作主体的有意调动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会以不同方式显现为意识水平的心理活动。
对于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内觉体验 8.内在形式——内在形式指在艺术家的心理体验与艺术品的外在形式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用美学上常用的术语表示就是审美意象 9.审美好像律——就是使人将本来与人无涉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它是以存在于原始思维中的那种广义好像性原理为根基的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