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山中学季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26624437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山中学秋季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历史试题 第I卷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势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B. 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C.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入超 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激增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滞销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美俄扮演的角色是A. 调停中国与英法的冲突 B. 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C. 持中立立场 D. 直接出兵中国4. 下列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 , 强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A. 中俄《天津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C. 中俄《瑷珲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5.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 主要因为这两次鸦片战争A. 都由英国发动 B. 以中国失败而结束C. 起因和性质相同 D. 迫使清政府大量赔款6.1853 年 , 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 0.75 便士 , 只相当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的一千二百四十六分之一。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通商口岸太少 B. 中国人贫穷,洪都拉斯人富裕C. 中国自然经济阻碍 D. 中国国内商品丰富7. 马克思说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 ,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 其主要原因是 A. 俄国资本主义比任何参战国更强大B. 俄国侵略成性 , 比其他列强军事力量更强大C. 进行外交讹诈 , 趁火打劫D. 由于俄侵略过中国,清惧怕它8.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A.敌人长期围困 B.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C.内讧导致分裂 D.满汉地主联合镇压9.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形势决定的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斗争形势决定的 10.对天京变乱的正确表述是①是偶然事件,不带规律性 ②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1.图8所示蒸汽机示意图最可能出现于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12.《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相同点是A. 主张废除封建君主制度 B. 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C.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3.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 , 却采用了宗教 , 不建设民国 , 而建设天国 , 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 没有彻底革命精神14. 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 ,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付外国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情况出现在A.1840 年后 B.1842 年后 C.1858 年后 D.1860年后15. 《北京条约》签订后 , 外国侵略者提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目的是A. 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 B. 统治、剥削中国人民C. 满足其攫取权益的欲望 D. 维持清政府的统治 16.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年 , 太平天国所处的形势是A. 金田起义、东乡称王 B. 安庆失守、天京陷落C. 连战连捷、建都南京 D. 天京变乱、由盛而衰17.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中国丧失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了一步加深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格局形成18.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天京变乱 B陈玉成就义 C石达开全军覆没 D洪秀全病逝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集中于沿海地区 , 主要是因为 A. 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东南沿海交通便利 , 资源丰富C. 由于外国侵略 , 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D. 西方国家商船仅限停留于广州城20.下列近代著名的纺织企业中,由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2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22.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 , 但最终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 这主要是他们之间A. 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不同 B. 对清朝统治者的态度不同C. 阶级属性不同 D. 社会地位不同23.与早期维新派相比 , 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 主张实行 " 君民共主 " 的政治制度B. 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 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24.百是维新开始的的标志是A. 《中外纪闻》创办 B.强学会成立C. 《定国是诏》颁布 D.保国会成立25. 在百日维新中 , 除湖南以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 , 这充分说明 A. 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 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26. 李鸿章说 : “必先富而后能强 , 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 以下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A. 创办天津机器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三支海军 D. 创设京师同文馆27.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洋务运动时期 D. 戊戌变法时期28. 下列四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其中创办的地点不在通商口岸的是A. 陈联泰机器厂 B. 发昌机械厂C. 继昌隆缫丝厂 D. 贻来牟机器磨坊29.黄遵宪作诗 : “一夕狂驰三百里 , 敌军便渡鸭绿水。

      诗中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哪一战役 ?A. 黄海之战 B. 辽东之战 C. 威海之战 D. 平壤之战30.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是日军占领 A.大连 B.旅顺 C.花园口 D.威海卫3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 增开通商口岸 B.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C. 开辟内河新航线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3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说法最为正确一项的是 A.是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由清政府组织的 B.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进行的斗争 C.清政府积极支持这场反割台斗争 D.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33.19 世纪末康有为等进行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 洋务派自强运动的影响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早期维新思想的流传 D. 西方传教士的影响34. 据传,章太炎曾作联讽慈禧:“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抛,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祝疆无。

      联中割台湾一事发生于A.1842年《南京条约》 B.1858年《天津条约》 C.1860年《北京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35. 百日维新措施中 , 直接触及到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A. 改革财政 ,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B. 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C.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3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37.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38.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是在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天津39.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是 A.英法的联军委员会 B.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 C.清政府的总理衙门 D.八国联军在华司令部40.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C.徐继畬《瀛环志略》 D.洪仁玕《资政新篇》41.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 A.总理衙门 B.海军衙门 C.礼部 D.外务部4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洋务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制造局 D.安庆内军械所43.重庆是下列哪一条约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44.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地点是在 A. 旅顺 B.大连 C.威海 D.九连城第II卷二、非选择题(36、37两小题,共34分)36.(18分)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阅后请回答:(1)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