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而不倒”的解决方案.ppt
26页大而不倒 问题的解决方案 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的救助 大而不倒 问题的提出 大而不倒 的判定标准 大而不倒 问题的学术争论 大而不倒 问题的解决方案 结论与对我国的启示 目录 第一篇 大而不倒 问题的提出 一 大而不倒 的历史回顾 大而不倒 时代实际上开始于1984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大陆银行 ContinentalIllinois 的国有化 这是历史上美国最大规模的银行重组 当时该行是美国第七大银行 而重组花了10年时间才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个原理被其支持者扩展到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 特别是投资银行 也包括对冲基金 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 从5月份到9月份150天的时间里 公司的资产净值下降90 出现43亿美元巨亏 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出面组织 由美林 摩根等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 25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90 的股权 继1984年和1998年之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将有关 大而不倒 学说的辩论带回到金融监管理念的中心舞台 在危机中 高盛的 大而不倒 劫持了全美国 二 大而不倒 引发金融机构持续做大 监管当局从稳定金融业 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广泛利益的角度出发 往往对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 因此在事实上造成了 大而不倒 的现状 政府在无形中鼓励了数量更多 层次更深的风险经营行为 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据此获得巨额收益 而且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 可以博取更多获得救助的筹码 因为 大而不倒 理念的盛行 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变得更加强大 大而不倒 机构利用规模大 影响面广 对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至关重要的自身优势 倒逼政府出面救助 最终结果是损害纳税人的利益 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滋生道德风险 而机构自身则会产生出更加明显的 倒逼动机 利用规模优势冒更大的风险 赌政府提供最后的晚餐 第二篇 大而不倒 的判定标准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SIFI SystemImportanceFinancialInstitutions 是指业务规模较大 业务复杂程度较高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 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家具有 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 并建议对其实施1 2 5 的附加资本要求 在特定条件下 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可能面临最高3 5 的附加资本 以避免金融危机重演 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BCB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性机构认为 衡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标准 一是规模 size 单一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总水平 常用的衡量指标是资产规模 如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或世界排名前200家的银行 二是系统重要性 若该机构倒闭了 其它机构能否提供相同的金融服务 即该机构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三是关联性和复杂程度 interconnectedness complexity 与系统内其它机构的联系 二 旋转门 决定谁 大 到值得救助 金融机构 政府 旋转门 工作人员的双向流动 机构的规模 影响力 相关性 集中度或者背景条件等等 大 的标准 其实都只是获得救助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真正的充要条件 其实是强大的政治关联性使得该机构难以破产 第三篇 大而不倒 问题的学术争论 沃尔克法则 一是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 规定单一金融机构在储蓄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得超过10 此规定还将拓展到非存款资金等其他领域 来限制金融机构的增长和合并 二是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进行自营交易 proprietarytrading 三是禁止银行拥有或资助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 让银行在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 对冲 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线 G20金融稳定委员会认为该政策对于解决银行业 大而不倒 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一 限制业务范围 关注重点是衍生产品类等证券业务是否应该从传统银行业务中剥离出来 以防止在全球化金融危机中衍生产品发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传统银行业务同证券业务 衍生产品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 NourielRoubini 2009 认为应考虑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同风险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分割 便于政府在存款机构和投资银行之间建立新的防火墙 系统性危机来源于存款性机构 存款机构应该得到最后贷款人支持和存款保险 反对者认为提议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存款保险可以帮助银行获得廉价资金 银行利用廉价资金从事自营交易 二 缩小业务规模 限制业务规模盲目扩张对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稳健性至关重要 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拆分大型银行 拆分成需要政府支持的吸收存款类银行和不需要政府支持的自由参与自营交易的投资银行以及对短期融资规模征收限制性税收策略 各方观点 格林斯潘 让单一组织机能变得更有价值 变得更加稳健 RickBookstaber 2010 拆分可以减少垄断 降低同业竞争的壁垒 JohnGapper 2009 划分为零售银行 投资银行和包含私人股本与对冲基金等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更有效 三 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1 资本金管理2 流动性管理超额要求3 保证金账户管理4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5 利用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 1 资本金管理 EugeneFama 2010 认为 防止 大而不倒 的惟一方法是大规模提高资本金要求 资本充足率的理想状态是40 50 2 流动性管理超额要求 JohnVanReenen 2010 认为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可以通过其它机构迅速传播 即行业内部的 传染效应 系统相互关联 系统性风险越高 整个系统越容易倒闭 流动性超额要求根据单个SIFI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而不同 3 保证金账户管理 当银行为投资者的保证金证券交易融资时 银行会对保证金金额按日监控 如果保证金在某个时点上跌破下限 银行会发出追加保证金的通知 迫使投资者在追加保证金与停止投资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JorgeA Chan Lau 2009 提出了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和 过于相互关联而不能倒 的标准 4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5 利用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 MatthewRichardson ViralAcharya 2009 认为 金融系统崩溃的最终原因是全能银行 投资银行 保险公司 甚至对冲基金这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忽视了本身的商业模式 资产证券化 未能充分发挥分散风险的功能 没有通过资产证券化本身的优势将风险从表内剥离到表外 反对者认为 风险转移活动导致金融机构大肆扩张 增加了风险识别的难度 四 加强外部监管和政策协调 1 强化外部监管2 跨境监管和政策协调3 加强系统性风险的地区合作 第四篇 大而不倒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或有债权转股权 二 强化债务清理制度 三 赋予金融监管当局特别处置权 四 扣减所持债券的价值问题 解决方案 一 或有债权转股权 IMF 2010 认为 如果债务合同能够顺利地进入重新谈判程序 债权转股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债转股方式能够确保机构的债权和股权价值均不受到损失 当无政府涉入时 债转股是最优的选择方案 债务合约容易重新签署 这将会为纳税人节省下巨额资金 并推动债权人去监控债券发行人 不再是依靠政府受债券发行人的想法影响而随意借出资金 二 强化债务清理制度 专业破产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倒闭的前提是企业丧失了融资能力 监管机构 或者专业的破产法庭 应能够终止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职务 当银行倒闭时应当清理其全部股东 程序应同破产一样 监管机构运营公司 既可以减少给公司造成的损害 又可以保护债务清理资金 监管机构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清算资产或出售公司的部分资产 无抵押债权人只能在其它人都得到清偿之后才能得到补偿 与破产一样 例如 雷曼兄弟拥有260亿美元股本以及1280亿美元无抵押债务 债务清理机构应当让雷曼兄弟履行其义务 将其解散或卖掉 而且仍然能够留下相当的现金并将部分现金归还无抵押债权人 三 赋予金融监管当局特别处置权 一旦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并可能引起金融体系不稳定 联邦监管部门将有权接管或实施强制破产 而不需要使用纳税人资金为其提供救助 核定一套清算破产程序 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负责运作 一旦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监管部门有权更换机构的管理层 且该机构的股东和无担保债权人将承担相应损失 四 扣减所持债券的价值问题 FDIC主席SheilaBair提出如下建议 FDIC应充分行使权利 包括变卖资产 追索赔偿 建立搭桥财务公司 更重要的是 适当限制有担保债权人追索赔偿的权利 要求有担保债权人也承担部分损失 使其有动力监管 大而不倒 的债权人 可行办法是限定这些有担保债权的追索上限应达到债券总额的80 第五篇结论与对我国的启示 一 混业经营模式不一定优于分业经营 二 金融机构不能太大 机构的简约化 不能为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张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必须与本身的分析管控能力相适应 三 金融机构监管必须提高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关注度 四 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必须提高对交易类资产和证券化资产的资本要求 向实行 资本金 存款准备金 存款保险金 的广义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 五 金融监管与会计准则应具有互通性 并降低复杂程度 。
